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1应和
-1-第四单元寻找文字的炼金术-2-1.应和首页预习引导核心归纳西方诗歌从19世纪后半叶法国象征派开始,抛弃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和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一味遁于恍惚的个人内心世界。诗人们通过不同的语言组织,让常见的文字产生神奇的魔力。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人物,而艾略特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有“西方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之称。他给“荒原”人开的拯救药方,就是皈依上帝。本单元的诗文将带领我们领略这些大师的风采。-3-1.应和首页预习引导核心归纳课标要求1.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展示现代诗人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多种实验。2.介绍一些现代诗歌手法,如象征、通感、意象并置、思想知觉化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更多可能性。3.阅读一些有难度的诗歌,挑战固有的语言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经验。学习建议1.了解一些现代派诗歌的基本常识。2.反复诵读,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诗人使用的手法。3.试着写包含现代派诗歌技巧的诗句。-4-1.应和讲读-5-1.应和首页预习引导核心归纳波德莱尔是一个审“丑”的诗人,他的审美对象让大众感到惊诧,但他总能从众人的惊诧中找到全新的内涵,他所有的诗歌都带有“病态之花”的影子。学习本诗要掌握象征、通感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鉴赏本诗所阐发的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6-1.应和预习引导首页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波德莱尔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在19世纪中叶文学史的转折时期,波德莱尔宣称:“大名鼎鼎的诗人早已割据了诗的领域中最华彩的省份。因此我要做些别的事。”-7-1.应和预习引导首页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波德莱尔在苦闷中写诗,但发表的不多。1848年革命中,他参加过武装起义,但起义失败,路易·波拿巴称帝,使他圣西门式的空想社会主义破灭。在此情况下,波德莱尔受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启发,创作了《恶之花》,并于1857年出版。此书一出,舆论大哗,波德莱尔也一举成名,但他因《恶之花》成的名却是“恶之名”,成了“恶魔诗人”。法兰西帝国法庭曾以“有伤风化”和“亵渎宗教”罪起诉他,查禁《恶之花》并对他判处罚款。波德莱尔推崇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说过的一句话:“一首没有瑕疵的十四行诗,抵得上一首长诗。”波德莱尔使法国的十四行诗第一次走上了西方诗坛。-8-1.应和预习引导首页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熟稔rěn轩xuān昂麝shè香篆zhuàn烟香2.写汉字𝑥𝑖ā𝑜潇洒洞𝑥𝑖ā𝑜箫𝑥𝑖ā𝑜萧条呼𝑥𝑖à𝑜啸𝑛𝑖ǎ𝑛捻线熟𝑟ě𝑛稔𝑠ℎě𝑛谂知3.解词义熟稔:很熟悉。凝视:聚精会神地看。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9-1.应和核心归纳首页预习引导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1.正如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合并,归入一个幽黑而渊深的和谐——点评:“象征的森林”本身就是宇宙、人生的一个象征,在不同事物的相互呼应中,所有的存在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人的感官、内心之中,深藏着这个“整体”的秩序和奥秘。2.具有着无极限的品物的扩张,如琥珀香、麝香、安息香、篆烟香,那样歌唱性灵和官感的欢狂。点评:诗人好像很有兴致,继续渲染出一个无限扩张的“香味世界”。许许多多古怪的“香味”,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歌唱性灵和官感的欢狂”。-10-1.应和核心归纳首页预习引导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结合诗作的第三、四两节,分析“通感”的手法。提示:第三节诗人在不同的感官之间架起桥梁,试着想象:为什么“香味”会“新鲜如儿童的肌肤”“柔和有如洞箫”“翠绿有如草场”呢?香气同触感相似(“新鲜如儿童的肌肤”),这些香味随之又可以从声音得到理解(“柔和有如洞箫”),最后融入视觉之中(“翠绿有如草场”)。不同感觉互相呼应,因为它们全都趋向同一道德概念:纯粹。这有违一般的常理,却扩张了我们经验的可能,颜色、触觉、气味与乐音,错综在一起,同时唤醒读者的各种感官。至此,诗人好像还没有尽兴,继续渲染出一个无限扩张的“香味世界”。许许多多古怪的“香味”,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歌唱性灵和官感的欢狂”。“通感”像一只化学烧瓶,让观念与经验,以及不同的感官,在其中剧烈地发生“化合”作用。-11-1.应和核心归纳首页预习引导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浅谈《应和》中的象征手法波德莱尔,被后人看作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应和》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集中阐发了象征主义诗歌的世界观,可以看作理解象征主义的一把钥匙。人和自然、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似乎是文学永远的话题。在象征主义者看来,自然不是一种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世界,在万物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都充满了丰富的关联,正如此诗第一节所呈现出的想象:“自然”的庙堂之中,每一根柱子都是“活的”,有生命的,它们用神秘的方式——“模糊隐约的语音”——相互交流着,形成一座“象征的森林”。这座森林与弗罗斯特的“树林”不同,在其中穿行的人不是感觉到困惑,而是也参与柱子或树木之间的交流,树木和人在相互凝视。-12-1.应和核心归纳首页预习引导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实际上,“象征的森林”本身就是宇宙、人生的一个象征,在不同事物的相互呼应中,所有的存在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人的感官、人的内心之中,就深藏着这个“整体”的秩序和奥秘,即诗中所言:“正如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合并,/归入一个幽黑而渊深的和谐”。象征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这种创作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既然诸多自然事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应和,那么诗人想象力的作用,就在于揭示那些隐藏的“应和”关系。因而,在象征主义诗人的笔下,各种感官、形象、词语,都发生了奇特的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相互呼应,日常语言、日常逻辑的无形桎梏随之被打破,在语言自由的跳跃、连接中,更多表达的可能性涌现出来。这种手法在《应和》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特别是所谓的“通感”手法,诗人直接写出了它的含义:“香味,颜色和声音都互相呼应。”嗅觉、视觉、听觉乃至触觉,本来是不同的感官,感受不同的刺激,但诗人也让它们发生了“呼应”。
本文标题: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1应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