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_2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掌握货币及其相关的概念。教学内容:货币的含义及职能,货币形式演变及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类型。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第二节货币形式演变与货币度量第三节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一、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物物交换的困难制约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普遍性必然打破物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使用价值相互一致的制约;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物物交换矛盾,实现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初一般等价物还不是完全意义的货币,不同的地区和时期都有自己的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黄金来充当时,货币才真正产生。现代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二)货币的理论学说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但在货币的起源问题上,却众说纷纭,存在争议,由此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货币起源学说。1.货币名目论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人们(类)思考、协议(商)或国家政权的结果和产物;认为货币只是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否认货币必须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而认为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无关。其有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货币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和支付能力,完全是由国家赋予的。(2)圣人先贤制币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人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3)众人协商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人们共同协议的结果,是众人协商的产物。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2.马克思的货币自发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或协商的产物,更不是皇帝钦定的,或上帝赐予的,或圣人先哲发明的。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晶。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是基于对商品交换的分析的。而商品交换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具有价值。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其中,货币只不过是一种高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这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到固定由黄金充当货币的四个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1)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如:1只绵羊=10斤茶叶(2)扩大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不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是经常性地通过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作为等价物的商品不止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1只绵羊=10斤茶叶/15尺布/20斤米/2把斧子/一定量的其他商品在这里,价值形式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没有质的变化,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只是反映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扩大了,商品交换的矛盾发展了。在一个以物易物的经济中,每种商品的价格都要用众多的其他商品来表示,这样商品之间的价格很难比较,买卖东西费力、费时,交易费用非常高。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3)一般等价物直接的物物交换演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交换过程表现为:物——一般等价物——物。指所有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表现自己的价值。当扩大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时,商品交换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直接的物物交换被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的商品交换所替代。但这一时期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一个阶段也许是石斧,一个阶段也许是牛皮,一个阶段也许是粮食等等,并且不同地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不同。价值形式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问题:(1)不可比;(2)不可分;(3)不方便。所以,价值形式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4)货币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固定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金或银上。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3.西方经济学中货币论货币金属论:亚当.斯密货币是商品,必须具有实质价值,只有金银才应该是货币;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否认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商品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供给数量所决定的;货币职能论:认为凡是在商品和劳务交易与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都是货币。现代货币被定义为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三)货币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1、货币与通货:通货,即钞票和硬币,符合经济学家给出的货币的定义。如果把货币仅仅定义为通货,对经济学家来说过于狭窄了,在现实生活中支票也被广泛的作为支付手段,货币的范围大大超过通货的概念;2、货币与财富:当人们说某人很有钱时,其指的是此人不仅有许多通货和大笔的支票存款,而且还拥有股票、债券、轿车和多处住房,在这里货币被作为财富的含义。然而这种意义上的用法太宽了,货币的概念远远小于财富的范围;3、货币与收入:收入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但收入是一个流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量,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比如“老张的收入是5000元”,“老张有1万元的存款”;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二、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第二,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算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第三,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是由货币的职能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一)价值尺度(StandardofValue):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表现为同名的量,使他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也就是说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此时的货币可以是本身有价值的特殊商品,可以是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是观念形态的。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就是价格。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ofMoney)又称货币价值(ValueofMoney)价值即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共同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例的变化,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前者要依赖后者来执行,后者为前者服务,前者不等同于后者。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二)流通手段:发挥交换的媒介(MediumofExchange)。使得物物交换的过程变为物—货币---物,减少了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商品交易与流通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冲破了物物交换的种种阻碍,促进了商品交换与流通的发展。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货币;二是其不一定具有十足的价值。货币流通形成是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上的,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的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没有商品流通,也就不会有货币流通。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流通中货币的货币的必要量=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货币的流通速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三)贮藏手段(StoreofValue)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存手段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贮藏手段式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具有保值性,可当作价值贮藏,也能够自发的调节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信用货币没有内在价值,只可以暂时被贮藏。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四)支付手段: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在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者支付手段职能。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但是商品的转移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的分开,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一个环节的中断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五)世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总结:货币职能的逻辑顺序货币最早具有的职能两种基本职能世界货币前四种职能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得到了充分发展,才会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职能。支付手段商品赊销交易,货币在不再执行流通手段,只是到约定付款日期才被用于清偿债务。贮藏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领域作贮藏备用。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过程中作交换媒介商品流通前,先由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价值.第二节货币形式演变与货币度量一、货币形式的演变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不变的,但货币的形式却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在历史上货币经历了实物、金银、纸币等不同形式。下面对不同的货币形式的演变进行分析。第二节货币形式演变与货币度量(根据货币形态的不同)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和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货币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铁、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纸币流通中的纸制货币符号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是银行账户上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可转帐并签支票款)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网上银行,信用卡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交易费用的节约纸张形式的货币会消失吗?按币材划分的货币种类实物货币商品货币货金属货币(铜、银、金)币纸币、银行券(现金)信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第二节货币形式演变与货币度量(一)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也称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与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即它本身既是商品,同时又发挥着货币的作用。实物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朴素的商品货币,以其自然物理形态作为货币;第二个阶段是贵金属货币。前者充当货币具有不稳定性,接受范围有限,难以分割,缺乏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贵金属则更适合充当货币。它的主要特点是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具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贵金属货币需要铸造。其局限在于流通成本比较高,产量有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当前,黄金白银不再是货币商品,但仍是重要的金融商品,发挥着货币的某些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储藏方面。第二节货币形式演变与货币度量1.实物货币(MaterialCurrency)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最古老的货币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贝的。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吐蕃地区用盐块作货币.不足之处:值小量大携带运输极为不便;实物体积笨重,不易分割;实物素质不一,容易腐烂磨损等。第二节货币形式演变与货币度量2.金属货币(MetallicCurrency)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在质地上,经历了由贱金属向贵金属的过渡。在形态上,先后有称量货币和铸币两个阶段。铸币的出现,使人类货币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它朝着把货币同它的构成材料区分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即不是一般金属,而是铸成铸币,打上官方烙印的金属才能成为货币。(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不足之处:由于人为磨损和刮削,使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供应缺乏弹性,难以满足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中国的银元)——金属货币及相关概念⑴金属作为币材的优点:一是价值比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中国的晋唐两代,帛曾充当主要币材,与铜币并行流通——具体条件下,不理想的材料也可充当币材。⑵铸币的界定: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⑶
本文标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_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