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现代史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经济全球化趋势。政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世界: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90年代初):两种不同文明的的对峙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917~1945):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第三阶段多极化的世界(1990年至今):两种不同文明的的融合[特征归纳]20世纪上半期(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1.政治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3.思想文化上: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立体派绘画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4.国际关系:(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发生(2)30年代大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主干排查]一、政治上:十月革命诞生新型社会制度1.背景(1)俄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2)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2.经过(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前者呼吁停止战争,后者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选举成立了人民委员会。3.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2)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二、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形成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案。(2)内容农业工业商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企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2.斯大林模式(1)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评价①积极: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标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专题考向]主题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视角1从联系角度考查苏联(俄)的农业政策【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关键信息1930、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下降与苏联粮食出口量增加。迁移知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农业集体化。解析材料表明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这说明苏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出口,其目的是换取外汇支持工业化建设,说明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故选A项。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答案A视角2从阶段特征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考题2】(2014·课标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关键信息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迁移知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根据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可知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选D项。答案D视角3运用材料情境,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考题3】(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关键信息1932年以后,美国关注苏联的著作增多。迁移知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影响。__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答案B精要点拨苏联(俄)在农业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举措和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背景①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借贷,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盲目的股票投机,造成股价大幅度提高。③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股票狂跌,经济危机爆发。(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4)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罗斯福新政(1)内容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②调整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③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④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统治。③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三、思想文化上:思想、文艺成就创新发展1.凯恩斯主义:以国家干预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诞生和应用,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主题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视角1从历史借鉴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考题4】(2013·课标全国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关键信息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迁移知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解析“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的做法是胡佛任总统时采取的措施,这既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借鉴,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视角2从关注民生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考题5】(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关键信息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迁移知识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解析材料“规定凡年满65周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答案B精要点拨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要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三、思想文化上:思想、文艺成就创新发展1.凯恩斯主义:以国家干预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诞生和应用,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2.艺术(1)美术:立体派①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不规则,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②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2)影视艺术电影:1985年,法国米卢艾尔兄弟放映人类第一部电影,标志世界电影诞生。电视: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发生•2、30年代大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四、国际关系:[通史考向]主题三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综合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迁移知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电影艺术。解析据题干情境,经济危机下,人们欢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选C项。答案C课标全国卷第41题热考题型系列之十——文字比较型┃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世界现代史教材目录(节选)的对比。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
本文标题:世界现代史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7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