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管理学院课程名称:人因工程学授课班级:研1204班授课教师:傅惠敏小组成员:李晓华刘静雅洪卫2013-6-15实验一人体测量实验名称:人体测量班级:SJ1204班小组成员姓名与分工被测者:洪卫、刘静雅、李晓华数据记录者:洪卫、刘静雅、李晓华测试者:洪卫、刘静雅、李晓华时间:2013年5月28日地点:北辰管理学院一楼106人因工程试验室室外天气情况:晴实验目的1.获得人体计量尺寸2.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实验内容1.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实验仪器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实验步骤及方法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并戴上鞋套。表1-1身体测量数据(单位:cm)学号201231713030201231713004201231713003身高(身高坐高计)166168158眼高(身高坐高计)154157148最大肩宽(直角规)38.43633坐高(身高坐高计)889381.5坐姿眼高(身高坐高计,长马丁尺)7681.572坐姿肩高(身高坐高计,长马丁尺)626158坐姿肘高(身高坐高计,短马丁尺)242424.5坐姿大腿厚(身高坐高计,短马丁尺)13.358.59坐姿膝高(身高坐高计,短马丁尺)47.34647小腿加足高(短马丁尺)41.63434臀膝距(身高坐高计,中马丁尺)52.451.850.3坐姿两肘间宽(身高坐高计,直角规)40.738.533体重(人体秤)5648.543表1-2人体测量数据各项指标(单位:cm)平均值标准差第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身高1645.291503158.8166167.8眼高1534.582576148.6154156.7最大肩宽35.82.7055533.33638.16坐高87.55.76628182.158892.5坐姿眼高76.54.76969672.47680.95坐姿肩高60.333332.08166658.36161.9坐姿肘高24.166670.288675242424.45坐姿大腿厚10.283332.6675528.55912.915坐姿膝高46.766670.68068646.14747.27小腿加足高36.533334.387862343440.84臀膝距51.51.08166550.4551.852.34坐姿两肘肩宽37.43.96610633.5538.540.48体重49.166676.52559143.5548.555.25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65cm116.7cm87.5cm5-35°52.34cm实验二工作疲劳和劳动强度测定班级:研1204小组成员姓名及分工:洪卫—第一次实验记录者,第二次实验记录者,第三次实验被测者李晓华—第一次实验被测者,第二次实验记录者,第三次实验记录者刘静雅—第一次实验记录者,第二次实验被测者,第三次实验记录者时间: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11:17~11:47地点:北辰管理学院一楼106人因工程实验室室外天气情况:晴朗室内温湿度:26℃实验目的:本实验使用功率自行车作为动体力作业,让被测者在不同的体力负荷下作业,测定被测者作业前(前安静期)、作业中(即负荷期)和作业后(后安静期)等三个阶段的心率(呼吸循环机能的指标)变化,判断作业负担及疲劳恢复的规律。当然在实际工作疲劳研究中,还要结合其它的检查法(生理学检查法,心理检查法和化学检查法)来综合地判断疲劳程度。同时评价作业的劳动强度。实验内容:实验分2个作业进行,分别进行下列测定。第2个作业要等第1个作业停止后,操作者完全恢复到安静期水平时才能开始。1.作业前(前安静期)的心率测定2.作业中(即负荷)的心率测定3.作业后(后安静期)的心率测定实验仪器:步骤:实验前选出1人为被测者,记好被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最近身体健康情况。1人通过观测功率自行车控制面板“SPEED”显示窗口控制自行车速率保持在15公里/小时;1人通过观测秒表宣布实验开始,并每隔20秒报时;1人通过观测自行车控制面板“PULSE”显示窗口,每隔20秒记下该瞬间的心率值。每个作业测定都分三个阶段:1.作业前5分钟时间,被测者安静地坐在自行车椅子上,双手握住前面把手的金属部位。2.作业中5分钟时间,被测者开始按规定的速度蹬车,姿势同上。并随时报告疲劳感,记录。3.作业后10分钟时间,被测者姿势同阶段1,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值。若10分钟以内尚未恢复到安静期心率值可适当延长时间。这里要注意进行作业2时也应有3分钟的作业前安静期时间。本实验作业1通过自行车把手下面旋钮加1档负荷,作业2加2档负荷,速度值均定为15公里/小时。每次开始作业前,使用功率自行车控制面板“MODE”按键和“RESET”按键将所有显示窗口设定为零;作业结束后,记录“CALORIES”显示窗口数据作为负荷条件填入表格。测定者从作业的安静期到作业后恢复结束要连续记录,如遗失了某瞬间的心率值,仍要继续记录以后的数值。分析数据,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详见教材)评定作业1和作业2劳动强度等级。更换1名被测者重复以上实验。实验记录及计算心率洪卫李晓华刘静雅心率卡路里心率卡路里心率卡路里作业前洪卫58作业中5960626467706367666665666868701.12.94.36.28.310.312.314.416.618.720.122.724.827.129.28492909289909088888893918990911.93.65.57.59.511.413.315.11719.12122.824.626.628.58274777777747478787578787877761.53.55.57.59.511.413.415.317.319.12122.824.826.628.5李晓华80刘静雅90作业后洪卫58李晓华75刘静雅70下列数据要求计算并列出表格:洪卫李晓华刘静雅作业前心率平均值A588070作业中心率平均值B65.489.6776.87心率增加值C=B-A7.49.676.87最高心率709382心率增加率D=C/A0.127590.120870.09814恢复时间3分3分3分负荷条件(CALORIES)000速度表指示(km/h)151515自觉症状无疲劳感稍有疲劳感稍有疲劳感4.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出作业1和作业2的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连接各点要用折线),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变化规律的比较分析:由于时间限制,只做个一档的实验。从收集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实验者的心率在总体上都保持在平稳状态,没有太大的波动。有两个实验者的心率在运动后数值都提高了。其中。男性实验者表示此运动量令其无疲惫感,而两个女性实验者表示稍有疲惫感。同时,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男性实验者的数据变化要比女性实验者的相对平缓。三个实验者的卡路里都保持匀速缓慢平稳的增长。所以,实验数据表明,在由休息状态转为活动状态的初期,兴奋水平有所上升,心率开始加快,当变化到一定程度且随着活动过程的持续,心率的变化稍显平和,但总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其心率变化与主官感受基本想一致。实验三反应时间测定实验名称:反应时间测定班级:SJ1204班小组成员姓名与分工被测者:洪卫、刘静雅、李晓华数据记录者:洪卫、刘静雅、李晓华测试者:洪卫、刘静雅、李晓华时间:2013年5月28日地点:北辰管理学院一楼106人因工程试验室室外天气情况:晴实验目的通过视觉、听觉和左右手的反应时测定,充实对人对视听觉刺激的反应能力的理解,并作为测定疲劳程度的间接手段。实验内容1.简单反应时测定2.选择反应时测定实验仪器BD-Ⅱ-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秒表等实验步骤首先记录室内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可参考相应实验组数据),其次记录被试者的自我感觉:心情、有无疲劳感、心率(脉搏)等。刺激光源灯放在被试的正前方,被试手持反应键盘。主试面向主机,打开右侧电源开关。做好准备。1.简单反应时(声信号和光信号)测定主试按主机面板“方式”键,选声音作为呈现刺激,对应亮其键左侧指示灯。按“次数打印”键设定次数为20次。记录刺激种类。主试口头提示被试要进行实验了,反应键仅用红键,其它键不起作用。主试按下“简单”反应时键,实验呈现刺激。被试注视刺激光源灯,灯下面有预备信号灯,先亮预备信号灯(颜色2秒),后亮刺激灯或出声响(1秒),灯灭后间隔2~7秒,以此循环间隔时间不等,随机变化。被试见到灯光或听到声响立即用右手按下红键,显示窗计时停止,呈现该次的反应时间。记录每次数据。若在预备灯亮时按下反应键即为过早反应,则发出声响,松开后,声响停止,重新进入预备状态。若6.5535秒内没有正确反应,则记一次错误。每次呈现刺激时,显示反应次数。反应错误时,则显示错误次数。测试过程中,要中断实验必须按“复位”键,一次测试结束后要开始新的实验,也必须按“复位”键。实验结束,按“次数打印”键,显示平均反应时、错误次数。记录数据。休息1分钟,换左手依右手的方法进行同样的测试。主试按“方式”键,任选一种颜色作为呈现刺激。重复以上实验。小组成员每人重复以上实验。计算每个被试者左右手反应时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计算全体被试者左右手反应时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表5-1简单反应时(光信号)测定统计表(第一次)次数洪卫刘静雅李晓华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右手10.26240.49640.82520.23390.52010.281420.21500.30830.27030.31930.23710.175530.25920.27820.84890.18340.21180.232340.15490.23390.24030.23550.21500.283050.15960.17860.15810.25290.19440.180360.16910.23080.46950.26090.16750.207170.18180.19600.27810.18020.18660.158180.15650.28290.17390.23240.18020.237290.17390.19280.17230.21500.25930.2561100.15960.28460.20710.21650.19130.2071110.27820.30670.15800.22450.24660.2071120.17390.34930.75560.45210.17870.1913130.16440.19760.30660.18500.16910.1928140.18810.24180.21340.21810.21500.1897150.21970.17550.38100.21820.23240.2324160.21500.17080.22290.24350.15970.2229170.17080.29090.35410.22920.19910.2055180.19600.15970.35410.19440.18970.1897190.16910.22930.37310.26720.18810.2055200.17230.27030.27820.21340.19760.1913平均时间0.19190.25370.35290.23870.21690.2123标准差0.0376290.078540.2148510.0597350.0762380.033247表5—2简单反应时(光信号)计算结果统计表(第一次)左手右手总平均时间0.2536580.234938总标准差0.1490640.06156表5
本文标题: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2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