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摘要】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其目的就是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环境。孩子进入到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便成为了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或许在大部分的家长心目中这也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在幼小衔接的工作,光靠教师在园的不断教育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园共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实现家园共育呢?一、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和习惯;二、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三、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任务和规则意识。【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学习兴趣;生活习惯【正文】孩子进入到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便成为了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或许在大部分的家长心目中这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深知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其目的就是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环境。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可见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幼小衔接的工作,光靠教师在园的不断教育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园共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一、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和习惯。在幼儿园里,我们从小班就开始着重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习惯,从自己吃饭到自己穿衣叠被;从饭前便后洗手到按时午睡。到了大班,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一日生活,吃饭、喝水、入厕、穿衣,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样样事情都不要我们去操心。但是,在家里呢?很多的时候,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常常会听到家长们这样的声音:“我们家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晚上回去都不肯吃饭。”“我们家的也是,不然就挑食,这样不吃那样不吃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地告诉家长们,你们所说的这些不听话、不肯好好吃饭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从不挑食,然后会非常愉快地吃完自己的饭菜。为什么很多的孩子会出现在园和在家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我想,这主要是由以下两种原因所构成的。其一,现在的孩子都是掌中宝,家长们都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回到家以后就实行着“包办代替”的政策,取消了孩子做一切事情的资格和权利,是家长强制性地让孩子放弃了回家后继续独立自主的机会。其二,也正是基于上面的一个原因,很多的孩子都知道,在家里只要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想吃的东西,只要坚持不做、不吃,家长们就会妥协。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样样事情都能自己做,但是回到家就什么都不会了。我们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是大班上学期才来到我们班的。刚入园的时候,只要到吃饭的时间她就开始哭,吃饭的时候也是边吃边哭,因为每天的菜都是她不喜欢吃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努力之后,小女孩变得不再那样地挑食,只是偶尔会出现不愿意吃一样东西的现象。正当我们为此感到高兴而告之其父母的时候,她的爸爸却告诉我们,她在家里却仍然和以前一样,每天都吃一道菜,而且天天都一样,因为别的她的不喜欢吃。过度的宠爱是溺爱,我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家长们必须正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方面,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帮助幼儿规范良好的作息时间;帮助幼儿真正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孩子们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才能为进入小学奠定下第一块基石。二、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在幼儿园里来说就会重很多。所以,幼小衔接工作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1]。正如新《纲要》中所指出的,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家长们应和我们的教育观点保持一致,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将自己的教育观点告之家长,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家长们理解,我们并不需要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学习加减乘除,我们也不需要孩子学习拼音、汉字,因为升入小学以后,这些知识小学老师都会教给他们。我们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数学方面,给孩子适度的教育。相关研究显示,家庭对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为孩子提供和创造的物质环境、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以及对孩子的评价等方面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儿童数学的成就[2]。是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者,父母的教育也就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进入到大班以后,对孩子数学方面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视的,因为我知道,只有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才能对以后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幼儿园里,我们每周一次的数学课都重在培养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有趣的图片、形象的表述都有利于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到一些数学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去进行学习;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在活动中对孩子的评价,表扬、鼓励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在获得成功和满足的同时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很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孩子都已经会两位数的加减了;有时也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些知识我们都在家里教过的,为什么还是会做错呢?试问,家长们是否想过,您教给孩子们的这些知识是不是孩子自愿去接受的?是不是您教给孩子的就是对的呢?我想,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开心的童年。但是,大班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大班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等年龄特点,造成教育中强制多于引导[3]。也就是说,如果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就强行灌输一些小学才会学到的知识给孩子的话,或许会适得其反,孩子排斥接受,从而就不愿意再去学习数学知识也就丢失了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例如:我们有一个小女孩,她是非常乖巧的孩子,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她基本上都能玩不掌握。但是,有一次的数学活动,我们教授的非常简单的数字3的组成。在课堂上,我们运用了图片等方式来进行教授,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这个本领,但是只到活动结束,她都没有能够理解。放学后,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这是我们才知道,原来家长在家里已经教给过孩子这个知识。为什么父母已经教过,老师又教了一遍的知识却仍然不会呢?我想,孩子是排斥父母的这种提前教授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孩子连同老师的课堂教授也一并排斥,或许她已经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在我们班还有这样一位家长,他和其他的家长一点都不一样,他愿意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却不闻不问。进入到大班以后,为了更好的和小学相衔接,我们教给了孩子学写数字,以五角星为评价标准,很多的孩子都会为了拿到更多的五角星而认真地去写数字。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养成了认真作业、及时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这位家长的孩子却不一样,有时他会随便在本上画两笔,有时他会故意不带作业本,有时他会把本子放在书本不拿出来。站在为孩子考虑和对孩子负责的立场上,我们多次与这位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每一次家长都非常认真地回答我们:我知道了,今天回去一定让他好好写。可是,第二天我们看到的仍然如同之前一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家园工作中,应使家长以持久的热情专注幼儿园的工作,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以科学的育儿观尊重、支持和帮助幼儿的发展[4]。家长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合作者,他们同样也担任着教育孩子的职责,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也就要求家长们要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为主,以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最适度的教育。(二)语言方面,利用多种形式培养表达、阅读能力。在幼儿园里,对孩子语言的教育分为很多种形式,有儿歌,有故事,有看图说话,有早期阅读等等。到底如何将这些形式实现“家园共育”,从而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呢?1.创设轻松的讲述环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我们班,每天我都会留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进行故事的讲述,这些故事不是在幼儿园老师讲的,而是在家里爸爸妈妈所讲述的。我并没有刻意地让孩子们回家去让爸爸妈妈们给他们讲故事,然后再到幼儿园将给小朋友们听,而是非常随意地让有故事的孩子去进行讲述,孩子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毫无压力,不管讲的好不好,都能得到老师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很多的孩子便开始回家问爸爸妈妈“要故事”,然后再到幼儿园来进行讲述。这样也就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充分地实现了家园共育,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提供丰富画面的图书,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随着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进入教育工作者、学者和专家们关注的视野,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在早期阅读教学总是用的图书室一种特殊的阅读文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完全没有文字的图书形式。由于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图书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是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因此非常适合幼儿阅读[5]。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就可以提供给孩子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情节有趣的图书去让幼儿进行阅读。大班幼儿由于观察、判断、推理等能力有所发展,一般能够较好地掌握图片所传递的信息,理解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简练的语言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6]。这也就要求家长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引导幼儿去观察画面上有些什么,去观察画面上人物的表情等去推测故事的情节,然后自己去试着讲述故事。这样就既能通过有趣的图书去吸引幼儿阅读的兴趣,更能通过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任务和规则意识。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7]。是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也是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幼儿园里,我们会经常要求孩子上课坐神气;举手回答问题等等,在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和鼓励的作用下,大部分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规则的意识,能较好的把握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适当地引导家长在家里也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收归玩具等等,孩子自己拿出来玩的玩具,在玩好以后一定要要求孩子归放整齐。这样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除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任务意识,我们通常会给孩子布置一些口头的任务,有时会不告知家长,引导孩子回家后自己完成;有时会告知家长,让家长密切地配合我们,即使知道孩子回家的任务也不去提醒,让孩子自己记住,从而培养良好的任务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孩子得到好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家长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我们“家园共育”把“幼小衔接”做到完美无缺!【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7)[2]范晓虹等.发挥和促进家庭在学前儿童几何教育中的作用.学前教育幼教版,2010(4):50[3]解春荣.用亲子教育活动促大班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10):28[4]刘志.在家园合作中调动家长的主动性.学前教育幼教版,2008(1):30[5]李玲莉等.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幼小策略.素质教育.中国戏剧出版
本文标题:“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4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