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间:2007-10-3“十一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关键阶段。制订并实施《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未来5年四川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实施政府主导、旅游精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2000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213亿元,年均增长228%。星级饭店达到449家(其中五星级10家)、旅行社达到659家,旅游客车达到1800余辆;A级旅游区(点)达到84个,其中4A级旅游区19个;国家级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23个;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1000余家。基本形成2理体制。成立了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着力抓好组织动员、规划制订、统筹协调、规范引导等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组织编制了全省21个市(州)和50多个重点旅游县(市、区)的发展规划,制订并实施了“中国第一山”、“大九寨”等5大精品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编制了《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等专项规划。从2003年开始,每年召开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大会,35大旅游区为重点,突出特色和优势,从抓好生态建设、挖掘文化内涵、改善交通状况等方面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了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创汇创收能力强的精品项目。2003年以来,5大精品旅游区累计投入250亿元,建设162个项目,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5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319亿元。3年内5大精品旅游区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6%,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93%4条件。围绕旅游抓交通,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机场、道路、通信、宾馆等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4个,旅游城镇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强。加大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依5济成分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融资格局。探索了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三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模式。建成了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6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4%上升到2005年的98%,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达到40万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扩大消费需求、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以及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二)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即将迎1一是世界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据世界旅游组织等有关机构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超过76亿人次,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产值已占世界GDP总额的12%左右,创造的就业机会占全球劳动力就业总量的81%左右。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安全、最具吸引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1位的旅游接待国和第4二是国内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随着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为旅游业持续兴旺提供了强大动力。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内外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招商引资和资源重组,扩大旅游融资渠道。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三是旅游发展条件不断完善,为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讯设施及城镇建设有了很大改善。生态建设和景区开发有了长足进步,各类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旅游资源的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国家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附图1),2期间,虽然我省旅游业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国旅游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一是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品牌和特色产品打造不够。我省旅游产品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与西部多数省二是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我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的现象,企业扩张力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差。面对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区域性市场竞争和集团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发展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就业和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旅游经济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综合型旅游转变,从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转变,促进我12010年,把我省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促进中国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经济强国跨越的1个国际旅游城市:成都市(附图233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附表2、图25个新精品旅游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附表2)10个度假旅游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区、邛海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附表220个重点旅游景区:金沙遗址、稻城亚丁景区(附表210个重点旅游城市:成都市、乐山市(附表240个特色旅游小城镇:九寨沟漳扎镇、泸定磨西镇(附表2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超过1400亿元(附表1),相当于当年GDP的15%左右;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旅游新增就业人数30万,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2构建四大体系: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优质高效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管理抓好六个保障:完善旅游业发展体制;强化旅游规划和管理;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快推进旅游教育1和市场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坚持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机制,通过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推动重点区域旅游快速发展。切实加强“涉旅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2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精品,实现重点突破、精品带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3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外向型旅游产品,吸引省外和境外旅游客源,拓展外向型旅游消费。扩大国际、国内旅游合作,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鼓励支持外资、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投入旅游企业,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快国有旅游企业的改制步伐和重点旅游区建设的开发力度。因4川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布局和我5费为重点,实施绿色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创建绿色饭店和绿色景区活动,积极倡导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以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等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探索1——大成都旅游区(附图2)。主要包括成都市及其周边1小时车程的乐山、眉山、资阳、德阳、绵阳、雅安、遂宁等8市。巩固发展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康体娱乐等旅游,构建“中心商业游憩区、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圈、一日游精品观光旅游圈”的发展格局,把大成都旅游区建成旅游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入境旅成都市是大成都旅游区建设的重点。要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围绕把成都建设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办好“2006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为契机,打造都市核心旅游区。抓住“太阳神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有利时机,整合成都金沙遗址及德阳三星堆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太阳神鸟”为品牌形象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快建设锦江生态文化观光带、大熊猫生态公园以及美食旅游街区(美食文化广场)等旅游项目,塑造都市休闲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青城山—都江堰、“中国第一山”的开发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以2006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为契机,利用成都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发展,突出乡村文化、开通成都至绵阳、德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等城市的快速旅游专线,大力发展成都至周边城市的“周边游”精品,包括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旅游,成都—雅安大熊猫生态旅游,成德绵三国文化旅游,安仁古镇文化旅游,眉22)。加快川西、攀西、川南、嘉陵江流域、川东大巴山等重点旅游区域的开发,重点建设“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3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5个旅游新精品,推进全省旅游业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发展(附图2(1继续深化完善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旅游区,加快建设黄河九曲第一湾、藏羌风情走廊、红军长征文化中心、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力争建成世界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要抓住修建康定机场的契机,率先启动“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建设。要以康定情歌城建设为核心,整合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丹巴古碉藏寨美人谷、木格措、塔公草原、新都桥等周边旅游资源,做好生态观光、特色度假、科考、登山、高标准、高起点重新规划建设香格里拉乡(日瓦),突出原汁原味的藏区小镇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并从中受益;撤乡建镇,注重对古民居的保护,拆除所有与城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建设香格里拉文化中心、香格里拉景观长廊、民族风情演艺广场及康巴风情民俗接待区、商贸步行街等重点项目,把香格里拉乡建成加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干线公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沿线安全设施及旅游功能配套设施。构建以亚丁为核心,连接成都、云南中甸两大旅游口岸的旅游公路网络。加快亚丁香格里拉旅游机场建设,开辟四川香格里拉连接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的空中巴士旅游线。抓紧完善自驾车旅游保障体系,沿线重要地段设置自驾车咨询服务中心,设立汽车旅店及餐饮点,在重要公路上设置景区指示(2)攀西旅游板块。抓住举办四川冬季旅游发展大会的机遇,加快推进攀西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突出“阳光、风情、生态”主题,重点建设二滩、泸沽湖、邛海、螺髻山、红格、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旅游景区,推进连接螺髻山、泸沽湖等重要旅游景区(点)的旅游专线公路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推出西昌—泸沽湖—围绕攀枝花、西昌两个中心旅游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西昌市要以承办第二届四川冬季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强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品牌和形象,高水平搞好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围绕旅游抓城镇风貌改造和功能完善,重点建设好冕宁、普格、螺髻山、泸沽
本文标题: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4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