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姓名:聂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田昆儒20090501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作者:聂嘉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金建江.JinJianjiang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财经科学2007,(11)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尝试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回答企业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即要关注并维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通过设立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可以有效的解决决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督促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积极的信号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费用,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2.学位论文崔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2007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框架,力求比较系统地阐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重点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经济绩效的关系。传统经济学理论假定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归根到底是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然而,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的两种结构性变化趋势——企业股权不断分散和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只对股东负责、企业的目标是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企业巨型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导致公众对企业的不满,迫使企业主动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主动维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内涵式分类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利用外延式分类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对股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和对社区的责任等。本文认为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理论逻辑存在缺陷,企业不是股东、实物的集合体,而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联结,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提供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贡献,如果忽视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利益要求,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二章阐述选题背景,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结构及理论发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相当于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引入模型,通过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分析,从企业的理性决策角度去考虑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及实现机制。重点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济绩效关系。第四章运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测量方法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两者存在弱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不能推论总体,但至少说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坏与其经济绩效关系不大。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姑息企业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原因之二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缺乏影响力和谈判权,企业没有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最后,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含义,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建议。3.期刊论文王浩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国商界2008,(6)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文章确定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四个研究假设条件,构建出五类利益相关者同四种企业社会责任的网状评价指标体系.4.学位论文辛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2009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起因于19世纪末肇始的企业日益大型化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之后各个时期对企业社会责任都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和实践,西方企业之所以会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由来已久的消费者运动和劳工运动是分不开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在理论界的争论和国际社会事务交流中的冲突将会继续下去,而且将会更加激烈。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正在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洗礼,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已经从号召转变成一种具体行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发源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近几十年来,诸如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劳工歧视等问题频频发生,并且与企业直接关联。我国将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点地区。因此,开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企业社会责任观经历了古代社会责任观、早期企业社会责任观、近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有着内在的演变规律。经过文献梳理,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期望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社会经济组织,对其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的所应该承担的法律、经济、伦理道德和慈善责任,包括遵纪守法、保证员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遵守商业道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依据能力原则、差别原则、退出原则、对话原则,本文构建了更适宜于中国经济与文化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框架,由六个研究子模块组成: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研究子模块、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研究子模块、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研究子模块、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研究子模块、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子模块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研究子模块。两个输入变量分别是动态变量和企业细分变量,根据这两个变量可对实证数据进行分类研究,更好的掌握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表现。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先导,它是企业关于社会责任对于企业主体来说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亦即关于社会责任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的总的看法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有其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体现在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张力、工具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张力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张力等方面。正因为企业在社会责任价值观问题上存在分歧,不同企业在价值观问题上因其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进行分类。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存在六种价值观,即消极自保、管理结合、趋势追随、长远眼光、成本导向、积极投入,基于此可以将企业分为7类群体,即趋势追随型企业、朴素平实型企业、积极投入型企业、远景超越型企业、精打细算型企业、务实长远型企业、管理结合型企业。不同企业属性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社会责任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至上”原则进行了修正并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象和内容。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工具性和规范性两种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群体,它们分别是优势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雇员、股东、分销商、贷款人/债权人;制约利益相关者,包括监管者、压力集团、环保组织、同行业其他企业、供应商、政府;公共利益相关者,包括科研教育机构、特殊利益集团、行业协会、企业所在社区。三类利益相关者群体按照强制性和基础性由高到低排列组成金字塔结构。不同企业属性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三类利益相关者的重视程度和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包括生存环境、社会的批评压力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驱动力,包括增强企业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赖、投资者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社会形象、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培植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创新能力驱动、攻克贸易壁垒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6个驱动因素:客户与环境利好驱动、员工、文化与形象驱动、管理创新与竞争力驱动、和谐经济与国际社会驱动、外部利益相关者驱动、风险规避驱动。基于这六个驱动因素又将中国企业分为7个群体:风险规避型企业、创新趋动型企业、无关型企业、务实互动型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驱动型企业、大视野型企业、人文关怀型企业。不同企业属性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社会责任驱动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有四种表现形态,即消极反应型战略、抵御型战略、适应型战略和预见型战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企业属性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战略方面往往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行为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知识-态度-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发展过程,在找到战略决策的平衡点之后,应动态制定与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路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决策时企业家通常会考虑竞争对手因素和供应链因素,企业家会将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相联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利比较崇高的行为,但同时他们相信企业社会责任是带有一定的商业气息的,大多数企业家没有感到履行社会责任的紧迫性。不同企业属性和生命周期企业的企业家在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上往往存在显著差异。提升企业家社会责任精神应做好提高法律意识、推动创新观念的形成,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增强可持续发展观等几个方面。要科学有效地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有赖于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三者的动态协同,三者在社会责任问题中都应准确定位并有所作为,从而实现共赢与和谐。5.期刊论文徐广军.边宁企业社会责任信利益相关者界定-商业时代2008,(8)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关注其它利益相关者.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入手,在研究企业与各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6.学位论文吴默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2009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拥有众多的资源和强大的影响力,随着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逐渐成为20世纪初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开始探讨的重要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推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同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都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许多研究报告、理论文章相继发表。从理论层面来说,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相比,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者缺乏像主流企业理论那样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方法。就实践层面而言,如火如荼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促使我们思考其背后的理论支撑点在哪里?因此,我们需要追问: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什么,正当性何在,如何处置它与传统经济理论强调的利润最大化的关系等,对这些基础问题的尝试性解读,正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辩证的理论分析。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在系统梳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吸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有利成分,引入马克思的对企业二重属性的认识,阐述企业承担多元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是经济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然后分三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的多层次、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因素的作用。并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情况做了实证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介绍研究的缘起、思路和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相关概念界定,梳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进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历史演进,为本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的理论分析都集中于此。第三章从对一元社会责任观的质疑和反驳开始,认为一元社会责任理论者只看到了企业的生产属性,从而只强调企业的经济责任而忽视企业的其他责任,容易导致企业遭到社会的排斥,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有利的分析框架,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果不能清晰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容易导致把企业的其他责任全部放在与经济责任同等的地位,则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经营,导致企业丧失存在的意义。正确的企
本文标题: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天津财经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4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