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染色体形态有哪些类型?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着丝粒、染色体两个臂、主溢痕、次溢痕、随体。一般染色体的类型有:V型、L型、棒型、颗粒型。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花粉粒:10×4=40个;精核:40×2=80个;管核:40×1=40个。胚囊:10×1=10个;卵细胞:10×1=10个;极核:10×2=20个;助细胞:10×2=20个;反足细胞:10×3=30个。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叶、根、胚乳、胚囊母细胞、胚、卵细胞、反足细胞、花药壁、花粉管核(营养核)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叶2n=20(10对)根2n=20(10对).胚乳:3n=30胚囊母细胞:2n=20(10对)胚:2n=20(10对)卵细胞:n=10反足细胞n=10花药壁:2n=20(10对)花粉管核(营养核):n=10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表示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可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能形成2n=23=8种配子:ABCABC'AB'CA'BCA'B'CA'BC'AB'C'A'B'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表示并加以说明。答:有丝分裂只有一次分裂。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称为体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第二次染色体等数分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为4个子细胞,发育成雌性细胞或者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也称为性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合称二价体。粗线期时非姐妹染色体间出现交换,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双线期时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因非姐妹染色体相互排斥发生交叉互换因而发生变异。有丝分裂则都没有。减数分裂的中期I各个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散在赤道板的两侧,并且每个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朝向哪一板时随机的,而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各个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开始分裂。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半,而有丝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义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答: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的,所以通常把有丝分裂称为体细胞分裂,这一分裂方式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的子细胞提供了基础。其次是复制后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对细胞质来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虽然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也能复制、增殖数量。但是它们原先在细胞质中分布是不恒定的,因而在细胞分裂时它们是随机而不均等地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去。由此可见,任何由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所决定的遗传表现,是不可能与染色体所决定的遗传表现具有同样的规律性。这种均等方式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植物采用无性繁殖所获得的后代能保持其母本的遗传性状,就在于它们是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的。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在生物的生活周期中,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这一分裂方式包括两次分裂,其中第二次分裂与一般有丝分裂基本相似;主要是第一次分裂是减数的,与有丝分裂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这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雄性细胞,但遗传物质只进行了一次复制,因此,各雌雄性细胞只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这样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其次,各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后分别向两极拉开,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时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既为212=4096。这说明各个细胞之间在染色体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不仅如此,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因而为生物的变异提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何谓无融合生殖?它包含有哪几种类型?答:无融合生殖是指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被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它有以下几种类型:⑴.营养的无融合生殖;⑵.无融合结子:包括①.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②.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③.不定胚;⑶.单性结实。以红色面包霉为例说明低等植物真菌的生活周期,它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有何异同?答:红色面包霉的单倍体世代(n=7)是多细胞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由分生孢子发芽形成为新的菌丝,属于其无性世代。一般情况下,它就是这样循环地进行无性繁殖。但是,有时也会产生两种不同生理类型的菌丝,一般分别假定为正(+)和(-)两种结合型,它们将类似于雌雄性别,通过融合和异型核的接合而形成二倍体的合子(2n=14),属于其有性世代。合子本身是短暂的二倍体世代。红色面包霉的有性过程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因为其+和-两种接合型的菌丝都可以产生原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如果说原子囊果相当于高等植物的卵细胞,则分生孢子相当于精细胞。这样当+接合型(n)与-接合型(n)融合和受精后,便可形成二倍体的合子(2n)。无论上述的那一种方式,在子囊果里子囊的菌丝细胞中合子形成以后,可立即进行两次减数分裂(一次DNA复制和二次核分裂),产生出四个单倍体的核,这时称为四个孢子。四个孢子中每个核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为8个子囊孢子,这样子囊里的8个孢子有4个为+接合型,另有4个为-接合型,二者总是成1:1的比例分离。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都是交替进行着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它们都具有自己的单倍体世代和二倍体世代,只是低等植物的世代的周期较短(它的有性世代可短到10天),并且能在简单的化学培养基上生长。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较长,配子体世代孢子体世代较长,繁殖的方式和过程都是高等植物比低等植物复杂得多。孟德尔遗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显性: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不完全显性:F1表现的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相引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相斥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与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表现型:植株所表现出的单位性状,是可以观测的。如红花,白花。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如花色基因型CC、Cc、cc。纯合基因型:成对的基因型相同,如CC、cc。或称纯合体,纯质结合。杂合基因型:成对的基因不同,如Cc。或称杂合体,为杂质结合。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能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称。主基因:是指控制质量性状、对表现型影响较大的基因。微效基因:是指控制数量性状、每个基因
本文标题:遗传学课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8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