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这个经济、政治、文化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挑战。在种种情况面前,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又是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问卷调查...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同样要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关键词:价值观心理素质德治教育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并由此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德育的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育方法,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当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1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尽管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他们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认同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是分不开的。但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少数人身上极化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已不容忽视。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例如,学生干部要竞选,奖学金和各种表彰要竞争,就业岗位要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再“知足常乐”而趋于保守。他们通过竞争,得到锻炼,也得到回报。比如,他们认为当上学生干部能够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争取到奖学金和各类奖励证书,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但竞争是严酷的,有成功就有失败,因而,不正当竞争或者说竞争目的与手段的非同一性现象也时有出现。3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大学生崇尚民主、法制社会,并逐步学会用法制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比如,他们关心高校收费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实行缴费上学后,他们认为大学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学生应该享有与之相当的服务,应该有自主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有自我管理的权利,服从学校统一安排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希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同时又不愿意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积极的表现,但往往也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价值评判尺度逐渐向“实用、利己、享乐”偏移,产生了一些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在我们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中不文明行为不能接受的占47.3%,不到一半,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1%。这说明新生对于大学和大学生这个文明层次比较高的社会和群体认识不足,他们在文明向上的境界要求上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到应有的、较高的文明规范程度。在个人诚信方面,有47.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还贷不应该,21.6%的学生认为不按时还贷可以理解。这反映了部分新生还没意识到仅仅在大学里被动地接受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地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必备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的第二身份,也是更重要的社会身份特征。没有诚实守信就不会有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部分同学是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和特别重视的。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主流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部分背离现象,不能回避这种背离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利观念。一方面,传统文化倡导,青年人应该具有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认同个人利益的合理地位,由此带来人们对功利的追逐。因而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2信仰危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科专业选择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质量。他们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就业时往高收入单位挤,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3诚信和爱心的缺失。诚信和爱心是生存之本。当代大学生在诚信和爱心方面的缺失,表现也是另人担忧的,考试抄袭之风在校园蔓延,假文凭、假证书屡见不鲜,对同学、对社会的冷漠,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深度的问题是他们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失。4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反映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一些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今朝有酒今朝醉。在生活上,不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超现实消费,贪图享受,没有家庭责任;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责任;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图天长地久,只图曾经拥有,缺乏对自己对他人的道义责任等,由此,也是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危机的源泉。2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况所谓的心理是指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物质高度的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心理包括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征。心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的社会性,其客观性是指心理活动是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模写。(《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4页)。人反映客观事物与镜子反映的客观事物不一样,镜于是消极的反映,而人脑是能动的反映。人脑的反映是受个人条件折射的,即受个人的经验和他全部的个人性格特征制约的。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经验的人或者具有不同性格的人来说,其反映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家庭、生活、学习和就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一压力不仅对步入社会的人造成影响,也对我们在校的大学生造成了影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给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以及交往等带来不利。而且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特别是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读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出现交际困难。同时害怕遇到挫折,虚荣心又强烈,对一些细小问题无法进行冷静处理等,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向偏激。教育体制的误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是高中学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高中老师经常把大学生活进行美化,许多学生那个时候还不了解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就幼稚地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什么也不用做了。到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而且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特别是英语,有些人因为过不了四级而十分苦闷。这种落差感会使许多学生无法忍受,在加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便产生抑郁、厌学情绪。不仅是学习上,就业、交往、家庭等都会对大学生带来影响,有一些学生是来自农村的,家庭条件不是非常好,要靠国家贷款才能维持学业,为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面对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担心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到这些,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一系列不良状况,出现心理障碍。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急需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据调查2005年上半年,北京有25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自杀10人。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信息,自杀已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2003年,卫生部发布数据,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6%到25.4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上升到了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已上升到17%。在香港,每1000名大学生拥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员,在内地,每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辅导员还是兼职的。可见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帮助一些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它,使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我们在这次调查中不仅对50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调查,发放了350份问卷,对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比例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为5:4:4:2。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际、情感和家庭等方面着手,经过调查以及对问卷数据的统计,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将情况作以下分析。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58%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常常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偶尔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也达到30%。这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多数人的心理都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作了以下几方面对比:第一,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男生;第二、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市学生;第三、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高年级学生;第四、独身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独身子女。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在心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有一句顺口溜是“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因为当同学们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有60%的人都认为会感到不知如何与人交往,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即使他们很想与别人交流,但却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导致最终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有大部分的大学生性格都属于内向型的,他们非常的胆小害羞,有36%的大学生都害怕到公共场所,也害怕接见陌生人,更有甚者是还8%的学生有自闭倾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往。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没有朋友,也没有倾诉对象。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害羞而惭愧、郁闷。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交际困难的问题,这是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2.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新的环境、教学模式不适应,在大学中又很少开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由于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许多人考试不及格,学习的自信心下降,有的还得了考试恐惧症,或产生其他一些问题,造成心理失调。另外,一些大学生以前在高中是学校的佼佼者,而在大学则是普通的一员,这种落差感会使他们感到失落、自卑,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根据调查统计,在大学学习中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概率为32%。缺乏自信心的同学达到36%,还有一些就出现考试恐惧症等现象。特别是那些高成就动机学生始终关注自己的学业水平,目标
本文标题:大学生价值取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