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AIB审核标准查核表
非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1.5托板1.3储存条件1.4原材料库存AIB审核标准(仓储部分)1.1拒收货物1.2储存操作规范类别关键/非关键非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1.11加工助剂1.12原材料转移1.16废旧原材料处理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1.10抽样程序1.6指定的返工区域1.7放行程序1.9散装原材料处理: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1.18产品识别1.17原料用勺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关键要求1.23.交叉污染预防:1.24容器和器具1.26成品运输2.4布局2.5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关键要求食品安全防护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关键要求关键要求2.6顶部建筑2.7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1.22温度敏感原材料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食品安全防护关键要求清洁操作规范关键要求关键要求综合虫害管理关键要求2.8空气补给装置2.9虫害预防非关键要求2.17温度测量装置关键要求2.19运输设备关键要求3.1清洁3.2与食品接触的清洁剂和消毒杀菌剂3.3设备和工具3.4日常(每日)清洁4.9趋势分析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非关键要求综合虫害管理关键要求关键要求关键要求4.15鸟类控制4.12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装置4.13昆虫诱捕灯非关键要求是1.1.1.1必须拒收受损的、受害虫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或容器。1.1.1.2必须拒收通过受损的、受害虫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运来的原材料。1.1.1.3易腐或冷冻的原材料在装运、运输和接收地点必须满足特定最低温度要求。1.1.1.4企业在接收点必须保留对易腐货物设立的温度检测记录。1.1.1.5企业必须设立并保留拒收货物记录,记录中包含缺陷说明和拒收原因。1.2.1.1原料在存放和从仓库中取出时,必须防止污染。1.2.1.2托板或容器底部的接收日期必须清晰可见。1.2.1.3原材料必须存放在托板、衬板或架台上,离开地面。1.2.1.4原材料存放的位置必须离开墙面和天花板至少18英寸或45厘米。1.2.1.5在存放原材料的排与排之间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开展清洁和检查工作。如果不能留出18英寸或45厘米的空间,必须遵守适当的程序以保证存放区可以开展清洁、检查和害虫监控活动。1.2.1.6如果原材料是露天存放,必须对原材料充分保护,以免出现变质和污染情况。1.2.2.1接收日期应当标记在原材料包装的永久性部位(例如不能标记在包装卷膜上)。1.2.2.2每排托板之间应当至少留出14英寸或35厘米的空间。1.2.2.3应当为在地面存放的产品提供指定的储存位置及运输通道。1.2.2.4如果出于过道宽度和叉车旋转空间的原因不能留出距墙面18英寸或45厘米的空间,那么可以靠墙安装一个货架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距离地面18英寸或45厘米的位置安装一个底部支架,以避免托板触地存放。1.3.1.1存放区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必须远离冷凝物、污水、灰尘、污垢、化学品或其他污染物。1.3.1.2在重新存放之前,已使用的部分包装材料必须有所防护。1.3.1.3所有的有毒化学物品,包括用于清洗和维护的化学物品,以及非产品材料,如设备和器具,必须完全隔离存放。1.3.1.4研究和开发产品以及偶尔使用的原材料和包装用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以免出现害虫污染的情况。1.3.1.5由于处理不当会构成产品安全风险的包装材料必须遵循特殊的存放程序(如无菌包装或玻璃包装)。同时必须记录故障和纠正措施。1.3.2.1如果可能,包装材料应当存放在远离原材料和成品的指定区域。1.4.1.1为了确保存货周转,原料、包装材料和其它原材料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或其它可核实的方式(例如,先到期先出)。1.4.1.2存放期超过四个星期的易受害虫污染的原材料必须定期进行检查。1.4.2.1重新换托板的日期或检查日期应当标记在最初接收日期的附近。1.5.1.1托板必须清洁、完好无损。1.5.2.1清洗之后,必须妥善擦干托板和其它木制表面。1.5托板1.3储存条件1.4原材料库存AIB审核标准(仓储部分)1.1拒收货物1.2储存操作规范标准要求工厂实际符合性1.5.2.2衬板必须放在托板和原料袋之间,且必须放在两个叠放的托板之间,以防止托板损坏原料。1.6.1.1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返工区。1.6.1.2返工区必须与可用的原材料隔离开。1.6.1.3返工必须每周开展一次或经常开展,以将返工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1.6.1.4返工产品必须做好标识,以便追溯。1.6.2.1返工过程应当有间隔。记录应当表明间隔和清洁过程已得到遵守。1.7.1.1企业必须遵守放行程序。1.7.1.2只有当所有的放行程序要求都已得到遵守时,产品才能放行。1.7.1.3只有授权人员才可对原材料、过程产品和/或成品进行放行。1.9.1.1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必须适当安装和维护,以阻止原材料和成品被污染。1.9.1.2散装干燥和液体和气体原料的外部接收管线或封盖必须上锁和标识,或以其它方式确保安全性。1.9.1.3在卸载散装货物时,空气必须被过滤或检查口必须被覆盖,以消除该过程中异物污染的可能性。1.9.1.4如果有的话,必须检查散装容器口或其它运输容器上的安全密封号与提单上的密封号,以证实这两个号码相匹配。1.9.2.1必须提供安全密封号或挂锁,并按照企业或客户要求记录它们的用途。1.10.1.1为了获得进料原材料的样品,企业必须具备无菌抽样程序。1.10.1.2为进行抽样在袋子、箱子或容器上打开的所有开口必须妥善重新密封,并做好标记。1.10.1.3禁止使用可能引起产品污染的订书钉或其它物品重新密封包装材料。1.11.1.1诸如消泡剂和脱模剂之类的所有与食品接触的加工助剂必须与非食品原材料进行隔离。1.11.1.2必须标明加工助剂的指定用途。1.11.1.3食品加工助剂必须具备可用于食品中的许可文件。1.12.1.1企业必须遵守转移和处理食品原材料的有关程序。1.12.1.2任何时候容器必须离地存放,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1.12.1.3必须妥善识别原料存放容器以维持原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1.12.2.1人员应当迅速处理因原材料的转移引起的溢出、泄漏和废物。1.12.2.2在将选定的物料运送到加工区之前,应当进行目视检查和外观清洁。1.12.2.3桶状容器应当擦干净。1.12.2.4包装材料应当在生产区域以外从保护性外包装中取出,以消除可能的污染。1.16.1.1必须将垃圾或不可食用的废料妥善存放在有盖子、有标记的容器中。1.16.1.2必须至少每天清空一次废料容器。1.16.1.3在任何时候,垃圾或不可食的废料都不能接触原材料、过程产品或成品。1.16.1.4必要时,由有资质的承包商清除废料。1.16.1.5废料处置必须符合法规要求。1.17.1.1所有使用中的原料容器必须配备独立用勺(需要时)以防止交叉污染。1.11加工助剂1.12原材料转移1.16废旧原材料处理1.10抽样程序1.6指定的返工区域1.7放行程序1.9散装原材料处理:1.18产品识别1.17原料用勺1.18.1.1必须妥善识别并标示结转的产品、过程产品、返工产品和原材料的生产日期。1.18.1.2结转产品必须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必须优先使用。1.22.1.1必须正确存放那些有条件让致病菌迅速繁殖的原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1.22.1.2必须妥善存放温度敏感原材料以维持其适当的内部温度:40°F或4℃以下,140°F或60℃以上或按照国家的具体规定。1.23.1.1必须在防止交叉污染的条件下存放性质不同的原材料(如生制品和熟制品)1.23.1.2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危险原材料的交叉污染,例如过敏原。1.23.1.2必须设立系统以减少任何可能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污染风险。1.24.1.1用于运输、加工、盛放或存放原材料、过程产品、返工产品或成品的容器和器具处理和维护须被妥善制造,以防止污染。1.24.1.2存放过程产品或成品的容器必须仅使用于其指定用途。1.24.1.3容器上的标签必须明确易读。1.24.1.4生产、包装或原材料存放区域不能使用易断的刀片。1.26.1.1所有的成品上都必须标记消费者可以轻易识别的清晰产品代码。1.26.1.2产品代码必须依照法定的包装要求和批次说明,并必须能应用到食品追溯召回计划中。1.26.1.3按照法规要求,分销记录必须能确定分销初始点。1.26.1.4在处理和运输成品时,必须防止实际的或可能的污染。1.26.1.5产品必须在有罩盖的库房或天篷中装载或转移,以防止产品受到天气的影响。1.26.1.6在装载时,必须测量并记录易腐和冷冻产品的温度。1.26.1.10在装载之前,必须对所有运输车辆都进行清洁和车辆状况检查,以免这些问题危害产品。1.26.1.11必须记录运输车辆的检查结果。1.26.1.12必须至少每周检查和清洁当地的运输卡车和常规供用卡车一次,以确定异物污染的可能来源。1.26.2.1应当鼓励运营商和客户以维持运输工具的卫生条件和完好无损。2.4.1.1设备、原材料和建筑物中间必须有空间,以便于检查、清洁和维护。2.4.2.1应当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设备和原材料。2.5.1.1建造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维护良好。2.5.1.7必须及时识别、控制和修理屋顶渗漏问题。2.5.2.3应当修理墙面和地板表面的孔洞,以防止生产垃圾积存并避免害虫滋生。2.6.1.1固定装置、管路、管道和顶部建筑必须妥善安装和维护,以防止滴水和冷凝物污染食品、原材料或食品接触面。2.6.1.2设备或建筑上必须不会出现剥落油漆或生锈的情况。只能接受非食品接触面上的正常轻度氧化。2.6.1.3其他原材料(例如松动绝缘材料)必须不会威胁到食物产品或食品接触面。2.7.1.1在所有的区域必须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1.23.交叉污染预防:1.24容器和器具1.26成品运输2.4布局2.5地面、墙壁和天花板2.6顶部建筑2.7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1.22温度敏感原材料2.7.1.2必须确保悬挂在产品区、生产区域、原料或包装用品区域上方的灯泡、固定装置、窗户、镜子、天窗和其它玻璃的安全性,或者以其它方式防止破损。2.7.1.4不能被充分保护的玻璃,必须列入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中。2.7.1.5只有必需的玻璃才允许在工厂中出现。如果必须使用玻璃,这些玻璃必须列入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中。2.8.1.1需要开放通风的窗户和门必须安装纱窗或纱门以防止害虫进入。2.8.2.1如果未安装纱窗,则窗户和天窗不应被打开。2.8.2.3应当在产品存放区域和加工区域提供通风装置以便将异味、烟雾和蒸汽降到最低限度。2.9.1.1建筑物必须设有保护性屏障,以防止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和其它害虫进入。2.9.1.2建筑结构必须无裂缝、缝隙和害虫滋生地。2.9.1.3通往外部的门窗或其它开口必须可以紧密关闭,或者以其它方式防害虫,缝隙尺寸不得大于1/4英寸或6mm。2.17.1.1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计、调节和记录控制器,必须定期校准这些温度测量装置。2.17.1.3必须频繁地监控温度测量装置。2.17.1.4企业必须使用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即可触发的报警监控系统。2.17.1.5企业必须保留一套温度监控记录。2.19.1.1运输设备包括盘式卡车、托板叉车机、小货车、手推车和叉车,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污染产品。2.19.1.2必须将叉车、托板叉车和相似设备列在预防性维护和/或总清洁计划中,进行清洁并跟进。3.1.1.1在进行清洁工作时,必须防止污染原材料、产品以及设备。3.2.1.3所有化学清洁剂必须准确标识3.2.1.4所有化学清洁剂在不使用的时候,必须存放在远离食品生产区和食品存放区的一个安全的库房内。3.3.
本文标题:AIB审核标准查核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1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