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30页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历史。二、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时期和朝代: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1、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三皇五帝,尧舜禹时期,我国处于原始社会。3、夏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社会。4、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5、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1)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大统一建立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3)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4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时期。(5)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出现危机走向衰落时期。★★6、我国古代史上大统一时期有:秦汉时期,西晋短期统一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清朝前期)。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人类的起源: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1、元谋人:是我国生存年代最早的是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前。★★2、北京人: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三、北京人的生活:1时间: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3、生活特点:(1)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2)过着群居生活(3)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的生活,处于旧石器时代)★★(4)北京人懂得使用火(使用火烤食物,使北京人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国家之一。★★一、北方的农耕文化(代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主要特征):★★1、半坡遗址所在地区:北方黄河流域2、原始农业:栽培谷物、粟、黍和蔬菜★★3、北方的农耕文化(代表)半坡遗址粮食品种是:粟4、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5、原始纺织业:用纺轮制作麻布6、原始制陶业:制造彩绘陶器7、农业生产方法:使用木耒★★8、半坡遗址的住房样式:半穴居房屋★★二、南方的农耕文化(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主要特征):★★1、河姆渡遗址的所在地区:南方长江下游2、原始农业:栽培水稻★★3、河姆渡遗址的粮食品种:水稻4、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5、原始捕鱼业:驾船渔猎6、原始制陶业:制造陶器7、农业生产方法:使用骨耜★★8、河姆渡遗址的住房样式:干栏式房屋三、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四、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时期的社会生活特点:1、种植农业(北方种植粟,南方种植水稻)2、饲养牲畜3、使用磨制石器4、烧制陶器5、纺织6、建造房屋(北方是半穴居房屋,南方是干栏式房屋)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一、中华文化是由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以华夏族为中心。二、我国的重要的文化遗址:1、(陕西西安)半坡遗址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三、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华夏族的主干是由黄帝发展壮大。)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禅让的传说: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禅让制,就是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大禹治水有关):1、鲧用“堵”的方法治水,闹水灾。2、(鲧的儿子)禹用“疏”的方法治水,成功了。3、大禹治水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变“堵”为“疏”。三、“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2、夏启实行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奴隶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朝:★★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起止时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3)立国之君:启4)亡国之君:桀5)文化:夏历2、商朝:(1)★★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2)起止时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3)立国之君:汤(4)亡国之君:纣(5)文化:甲骨文(6)政治:盘庚迁殷(殷今河南安阳)3、西周:(1)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2)立国之君:武王(3)亡国之君:幽王(“烽火戏诸侯”与西周的周幽王有关)(4)国都:镐京(陕西西安)★★(5)西周的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2)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即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3)作用:对拓展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2、西周的宗法制:(1)基础: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2)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三、四周的灭亡:1、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少数民族犬戎,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2、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时代:1、东周分为两个时期:(1)春秋时代(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2)战国时代(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第2页共30页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有关)二、战国时代: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战国时代,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变法收获最大的是秦国。★★三、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时):1、目的:富国强兵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奖励耕战(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奖励仗打得好的人)(严惩弃农经商的人);(2)建立县制(3)编定户口3、结果: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4、商鞅变法的意义(作用):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为秦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四、都江堰:1、修建原因: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2、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秦国蜀守)李冰3、地点:四川成都以北都江堰市内4、功能:防洪、蓄水、灌溉★★5、建成意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变成了肥沃良田。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第8课秦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王朝)一、秦灭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2、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4、结果: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咸阳。★★二、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秦的政治体制):★★1、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是秦始皇。★★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1)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三、秦统一的措施:(一)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二)秦统一的措施内容:1、统一文字:(1)受命者:李斯(2)使用统一文字:使用小篆,隶书2、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3、统一度量衡4、修建驰道,统一车轨(1)目的:加强地区间的联系(2)中心:咸阳5、修筑长城(1)目的:为了抗御匈奴(2)秦长城的范围: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三)秦统一措施的意义:秦的统一措施,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我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在位时)(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的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专制统治②建议者:(丞相)李斯③作用: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2、徭役繁重:(表现: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动用大量人力物力。)3、法律残酷:(表现:“族诛”、“连坐”)二、秦二世(胡亥)的统治:胡亥在赵高的帮助下夺得地位。(“指鹿为马”与秦二世、赵高有关)三、秦末农民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1、大泽乡起义:(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夏,大泽乡(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境内)★★(2)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陈胜和吴广{为了号召大家起来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所反映的历史故事与大泽乡起义有关。(4)国号:“张楚”。(5)结果:陈胜和吴广被杀,结果失败。★★(6)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大泽乡起义是我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体现了陈胜和吴广揭竿而起的首创精神。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时间人物:公元前207年,项羽大败秦军。★★(“破釜沉舟”与“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有关)2)作用: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2)秦的灭亡: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第10课(西汉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刘邦建国:1、楚汉战争:(1)人物:“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2)结果:在垓下(安徽省灵璧县境内)之战,刘邦战胜项羽★★(3)刘邦取胜的根本原因:刘邦善于收揽民心,善于用人。2、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城长安。二、西汉的“休养生息”的政策:1、实行原因:(1)汉初,经济萧条,为了发展生产(2)吸取秦亡的教训2、刘邦时,休养生息的措施:(1)解甲归田(2)劝民还乡(3)释奴为民(4)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3、文帝、景帝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1)措施:①轻徭薄税(首先是减轻田租,税率改为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②减轻刑罚(2)结果:形成了一个“吏安其管,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时出现的局面)4、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1)巩固了西汉统治2)推动了经济发展3)奠定了强盛基础。第11课(西汉,汉武帝时)统一国家的巩固一、(西汉)汉武帝(刘彻)最主要的功绩是:稳固了大一统局面。★★二、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1、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河西屯田: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3、西南开边:(1)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2)汉族官吏在西南兴办学校4、东北拓展:(1)打败匈奴左部(2)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三、汉武帝大一统的经济与文化措施:1、铸造钱币:铸五铢钱2、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3、重视经书: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4、弘扬儒学,兴办太学:汉武帝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第12课东汉的盛衰★★一、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出现的局面):1、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2、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1)光武中兴的特征:1)以“柔术”治天下2)注重文治第3页共30页(2)主要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捐税,减轻田租(税率为三十税一)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3)意义: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汉朝的中外交流的表现: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佛教东传。★★一、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的范围: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2、西汉时:(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2)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3、东汉时:(1)★★73年,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2)74年,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4、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1)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2)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各民族)的经济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4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