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怎样学习知识、储存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它也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智能结构与成人有着质的差别。智力发展是心理结构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而且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试验和发现进行的主动的、建构性的适应过程。该理论从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为认知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人因工程学: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目的是根据人类认知和操作等方面的特点来设计仪器设备中的合理、高效的人际界面。信息加工学说: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新思潮,认为人类认知是处于不同状态的认知单元联结组成的网络的功能。神经生理学方法:CT技术、MRI(磁共振成像)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技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技术CT:计算机个X线相结合的闹成像技术。根据不同的身体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一特征,以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的方式显示身体不同的组织。第二章注意:注意选择和放大刺激特征,从而完成认知活动的导向和认知资源的分派功能。注意是以刺激的一部分特征得到加强而进入意识,另一部分特征被漠视而完成它的使命。选择性注意:注意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择,选择性注意就是这一基本功能的体现。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提出来的注意理论。他认为,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或是一个闸门,在信息负荷超过认知加工容量的情况下阻断一部分信息,放行另一部分信息进入加工系统。分听任务:在分听任务中被试通过耳机接收声音刺激,左右耳朵传来的声音信息内容是不同的,并且要求被试仅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声音,对于非追随耳听到的声音不要注意。鸡尾酒会效应:莫里发现,在一个人声鼎沸的场合,一个人正和别人交谈,突然听到背后有人上提到他的名字,而他对名字前面的话根本没有印象。按照过滤前模型,应该不会产生“鸡尾酒效应”。衰减器模型:特雷斯曼将注意比作一个衰落器,它可以“调低”非追随信息的“音量”,但不是完全关闭相应的通道。这样,某些具有和重要意义的非追随信息还可以进入认知过程。接收的信息要经历三个阶段:分析刺激的物理属性,确定刺激是不是语言,识别单词并赋予意义。后期选择模型:有多伊奇和多伊奇提出的一个主意模型,认为注意的选择功能作用的阶段晚于知觉,当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是,才出现信息的选择。多态模型:约翰斯顿和海因茨提出的注意模型,认为注意是一个十分灵活的系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感觉阶段、语义阶段和意识阶段)对信息作出选择。聚光灯比喻:将注意比作聚光灯:个体可以将自己的注意集中在一项或少数几项任务上,而不理会其他事情;注意可以按照个体的意愿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上;处于注意中心的任务得到的处理最精细,其他任务能够得到的处理就比较初级;任务对认知加工的要求越高,占用的注意资源就越多。能量分配模型:卡尼曼提出的注意模型,可以说是聚光灯比喻的发展。该模型认为,由一定的唤醒水平动员起来的可及能量通过一定的策略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影响资源分配策略的因素有:可及能量、当时意愿、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甚至比较永久其作用的个人特质。图示模型:奈瑟的注意模型,主张个体所注意的事物与他当时的任务所激活的图示密切相关。自动加工:几乎不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就能够进行的认知加工,其特征是:个体没有进行该加工的意图;个体没有意识到正在进行该加工;该加工不能干扰其他心理活动。控制加工:需要运用注意才能进行的认知加工,受到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以灵活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斯特鲁普效应: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有关颜色的单词,这些单词的打印颜色与它们的语义所指的颜色是相互冲突的,被试经常不由自主地读出单词本身。自动化过程的注意假设:该假设认为,练习需要注意的参与,因为注意帮助确定练习当中应该学习哪些东西、记住哪些东西。注意到的东西将得到学习,未被注意到的将得不到学习。心理不应期:在进行两个乃至多个任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出现的认知加工的瓶颈现象。变现在第二项任务因为得不到同时处理二照成反应时间上的延误。注意瞬断:在快速连续地呈现两个目标刺激的情况下,第一目标刺激出现后的数百毫秒的时间内,人无法准确地辨别出第二个目标刺激。不同的刺激都可以产生注意瞬断现象,包括字母、数字、单词、几何图形和颜色等。第三章知觉:对事物各方面感觉特性的整体、综合的反应。他回答的问题是,个体正在关注的对象是什么?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可以根据事物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和运动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模式:一组刺激或刺激特征组成的一个有空间或时间结构的整体。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可以相互区别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学习以一定的表征方式储存在头脑里。模式识别:识别当前的一个知觉对象究竟是一个什么事物的过程。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时,从刺激特征出发,将信息综合起来做出知觉的过程,又成为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者的知识经验、动机和期望等主观因素对于知觉过程的引导作用。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反,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模板匹配理论:基本观点是,在个体的头脑中存在着许多不同事物对应的模板,当个体面对着一个未知的刺激模式时,他就将这个刺激模式鱼头脑中的模板一一比较,找出匹配程度最高的的那个模板,从而完成模式识别。特征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头脑中,各种模式是以他们分解后得到的一系列特征形式来表征的;模式识别的过程就是抽取当前刺激的各方面的特征,然后与记忆中的各种模式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到最佳的匹配。特征检测器:皮层中不同的神经元具有不同的感受域,这种分工使得个体能够区分不同的模式的特征。特征整合理论:特雷斯曼提出的一个模式识别双阶段模型: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前注意阶段,其加工方式是自动加工或平行加工;第二阶段是特征整合阶段,其加工方式是控制加工或系列加工。特雷斯曼认为,在早期的前注意阶段,物体的特征处于“自由漂移”的状态,认知系统中只能首先形成一个“特征地图”;而在后期的特征整合阶段,各个特征犹如经过浇水“粘合”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位置地图。成分识别理论:彼得曼提出的模式识别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几何图形都可以分解成一些简单的成分,即几何离子。当人们看到面前的物体时,就将这个物体所具有的几何离子及其相互关系与长时记忆中的已经储存的表征进行自动化匹配,从而完成模式识别。原型:个体对事物的形象产生的一种简约的心理表征。在知觉心理学中,原型指的是具有一种标准模式的刺激,其他还有很多刺激和他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偏离。原型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个体面对着一定特定的事物的时候,就相当于看到了它的原型加上一定的偏离,因此只要能够将事物与其对应的原型匹配起来,就能够完成模式识别。启动效应:先前加工的刺激对后来加工同样的刺激或有关联的刺激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是个体不自觉的产生的,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可以归入前意识信息加工的范畴。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结构优势效应:一组优势效应的总称,指各种整体结构促进模式识别的效应。其表现形式有:字词优势效应,指识别一个单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客体优势效应,指识别一个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呈现的同一线段;完形优势效应,指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部分。视觉拓扑理论:陈霖提出的知觉理论。他认为,视觉处理早期阶段检测的是图形大范围的,整体的拓扑性质,以后才处理图形的局部特性。知觉学习: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往往不被意识到,很少迁移,可保持较长时间。变化盲:个体检测不到事物的变化的情况,或对事物的渐进变化熟视无睹。直接知觉理论:吉布森提出的知觉理论,他强调,知觉对个体活动的意义,认为知觉从外部世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足以用来指导人的行动。不同的环境布置,就会有不同的活动与之匹配。统合失认:患者能够完整的再认轮廓,但是不能再认事物本身,不能将事物进行匹配,也不能对事物加以归类。可能与大脑右半球后部的损伤有关。联想失认:患者可以认出事物,但是集中注意于细枝末节。可能与大脑双侧枕叶与颞叶交界区域的损伤有关。面貌失认:患者不能再认人脸,而别的事物却能再认。可能是右半球特定部位的损伤造成的。第四章全部报告法:向被试呈现一些刺激项目,要求被试从头到尾复述出来。部分报告法:向被试同时呈现一系列刺激,被试根据约定的信号,只需报告部分刺激。系列位置效应:在系列刺激、自由回忆的情况下,各个项目的学习成绩与其所在的系列位置有关。位于系列前端和末端的刺激项目成绩较好,位于中间的成绩较差,形成一个U型曲线,前端项目成绩好,被称为首因效应,末端项目成绩好,被成为近因效应。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笨哦看作是感觉的残留现象,感觉记忆直接按他原来的物理特性进行编码。故心理学家们浦片认为存在不同的感觉记忆系统,包括视、听、嗅、味、触感觉记忆。视像:视觉材料的感觉记忆系统,视像的保持时间为几百毫秒,最长不会超过一秒。掩蔽效应:视觉刺激消失后,在它原来的位置呈现其他刺激。后面的刺激可以起到掩蔽原刺激的作用。声像:声音刺激消失后留下的听觉形象。后缀效应:声像中的掩蔽效应,指的是后出现的声音刺激对于前面的出现的声音刺激的掩蔽作用。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只要得到注意,就能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组块。短时记忆的编码以听觉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心理学家尝尝将听觉的。口语的和言语的编码联合起来,成为AVL单元。组块:由小的刺激单元组合成的大的组合单元,每个组块的容量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一句话,一段文字。数字探测任务:先向被试呈现一个16位的数字串,其中最后一位数字是提供给被试的一个线索,要求被试报告最早出现的这个数字的后面以为数字。平行扫描:信息搜索方式之一,指将所有的识记项目与测试项目同时进行比较,识记项目数的多少与反应时长短无关。系列扫描:指讲各个实际项目意义提取出来,分别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识记项目数越多,反应时应该越长。终止扫描:在系列扫描中发现了测试项目就终止扫描。终竭扫描:在系列扫描中发现了测试项目后并不停止扫描。而要将所有识记项目扫描完毕。工作记忆: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用于暂时储存信息和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理解、学习和推理。工作记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中央执行机构、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展板。中央执行机构:工作记忆的中枢系统,它负责控制和引导信息的流动,并通过注意的击中和转移来协调语音环路和空间视觉展板的活动,它还负责当前环境的输入和过去经验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得个体能够以此甄别见解和形成策略。中央执行机构不需要占用很多的资源。语音环路:工作记忆中负责保持艳遇和听觉信息的组成部分,他又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储存部和复述部。语音环路具有十分明显的言语相关性。视觉空间展板:工作记忆中负责保持视觉和空间信息的组成部分。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展板都收到中央执行机构的制约。刺激独立思想SIT:一种类似于意识流的思想或表象流,其内容与个体当前接受的。直接的感觉输入没有什么关系。与当前感觉无关的想象活动,以及不清自来、挥之不去的侵入性思想都可以视作刺激独立思想。第五章长时记忆:储存时间超过一分钟乃至终生的记忆。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长时记忆中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并重,并且相互补充。语义编码:通过词语来加工信息,通过意义、语法关系、系统分类等因素的作用将语言材料组织起来,并存入记忆系统。表象:长时记忆中表征和储存事物的知觉信息的部分。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等等配对联想学习:一种实验范式:先让被试学习意义配对的单词,然后向被试呈现配对中的一个单词,要求被试会议
本文标题: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1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