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KeyLabofN.Pestic.SCAU第五节除草剂类型与品种1苯氧羧酸类基本结构通性:(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2)选择性输导除草剂;(3)作用机理为打破植物激素平衡;(4)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苜蓿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等杂草。O(CH2)nCOOH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2,4-D•结构•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乙酸•使用方法: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玉米、高梁、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藜、蓼、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OCH2COOHClClKeyLabofN.Pestic.SCAU2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2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基本结构•通性:•(1)茎叶处理;•(2)多用于阔叶作物田,少数用于水稻和高梁田;•(3)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4)具输导性;(5)具有同分异构体(R体,S体)R体为活性体;(6)作用机理为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靶标酶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7)对哺乳动物低毒;(8)环境降解快。OOCHCH3COOR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盖草能(haloxyfop-methyl,gallant)•化学名称(RS)-2[4-(3氯-5-三氟甲基地-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使用方法: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亚麻、甘薯、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用量:0.075-0.12Kg/hm2KeyLabofN.Pestic.SCAU3二硝基苯胺类•3二硝基苯胺类•基本结构:•两个硝基位置以2,6-二硝基结构的化合物•通性:(1)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应用;(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高效,对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有效;(3)容易挥发和光解;(4)土壤中持效期中等(2~3个月)对大多数后茬作物安全;(5)水溶性低并易被土壤吸附,不易污染水源;(6)作用机理是影响激素的生成与传递,抑制细胞分裂而使杂草死亡。NO2O2NNR1R2R3R4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氟乐灵(特福力)•结构:•化学名称:α,α,α-三氟-2,6-二硝基二丙基对甲苯胺。•使用技术:适于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处理,并进行浅混土(2-5cm),混土后即可播种或移栽作物,适用于大豆、棉花、花生,部分蔬菜、苜蓿、向日葵、果树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浓度0.56-1.5Kg/hm2NO2O2NNC3H7H7C3CF3KeyLabofN.Pestic.SCAU4三氮苯类•4三氮苯类•基本结构:•三氮苯类按其环上R的取代基的不同,可以分为“津”、“净”和“通”三个系统,R:Cl为津;–SCH3为净;-OCH3为通。•通性;(1)水溶性低,性质稳定,较长的持效期,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影响;(2)土壤中有较强的吸附性;(3)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4)容易被根部吸收,并随蒸腾流向上转移,在质外体内转移。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种类很多,常见‘净’,有扑草净,”通“有扑灭通,”津“有西玛津,莠去津,扑灭津。•莠去津(阿特拉津)•结构:•化学名称:2-氯-4-二乙胺基-异丙胺基1,3,5-嗪。•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玉米,高粱,甘蔗,茶园,果园和橡胶园等,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杂草出土前和苗后早期施药,可作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每公顷用药1-1.5Kg。KeyLabofN.Pestic.SCAU5酰胺类•5酰胺类•基本结构•通性(1)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2)主要为土壤处理剂,其它部分为茎叶处理剂;(3)大部分品种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差;(4)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发芽种子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5)土壤半衰期短;(6)在植物体内降解速度快;(7)毒性低。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都尔(异丙甲草胺)•结构:•化学名称:2-氯-6‘-乙基地-甲氧基-1-甲基乙基)-乙酰-邻替苯胺。•使用技术:主要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该除草剂安全,可用于烟草和部分蔬菜田。KeyLabofN.Pestic.SCAU6取代脲类•6取代脲类•基本结构:•R1为芳基或杂环,通常多为环状结构,尤以苯环为多,R2,R3为低级烷基或烷氧基等。•通性(1)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2)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杂草中毒后最初表现失绿,然后停止生而逐渐死亡。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异丙隆•结构•化学名称:3-(4-异丙基苯基)-1,1-二甲基胺•使用方法:适用于麦类,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婆婆纳效果较差。(H3C)2HCNHCON(CH3)2KeyLabofN.Pestic.SCAU7二苯醚类•7二苯醚类•基本结构:•通性(1)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2)邻位置换二苯醚作用机理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靶标为原卟啉原Ⅸ氧化酶;(3)可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主要防治阔叶杂草;(4)光照可提高除草活性。O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三氟羧草醚•代表品种:三氟羧草醚•结构:•化学名称:5-(2-氯-α,α,α-三氟-对甲苯氧基苯甲酸•使用技术:主要用于花生、大豆田防阔叶杂草如马齿苋、铁苋菜、苋、苍耳、龙葵、藜、蓼等,对狗尾草也有效。每公顷0.2-0.5Kg。OF3CNO2ClCOOH(Na)KeyLabofN.Pestic.SCAU8磺酰脲类•8磺酰脲类•基本结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模式结构包括三部分:芳环、脲桥与杂环,每一部分的分子结构与除草活性都有关;芳环邻位含取代基时,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最高;将苯环改为吡啶、呋喃、噻吩、萘及其它五元或六元芳环时,化合物也有较高活性;当杂环为嘧啶或三氮苯环时,第4、6位含有甲基或甲氧基的化合物活性最高。试验证明,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必备条件是:芳环-脲桥-杂环。SO2NHCONHR1NXNR2R3芳环脲桥杂环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氯磺隆结构•化学名称1-(2-氯苯基磺酰)-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甲基)脲SO2NHCNHClONNNCH3CH3KeyLabofN.Pestic.SCAU应用•应用•氯磺隆可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燕麦、亚麻等作物田中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小麦于苗前或苗后每公顷应用15~30g(有效成分)。苗后应尽量早期用药,草龄大效果差,尤其是对禾草类。氯磺隆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如氯麦隆、异丙隆、禾草灵等。田间施用氯磺隆后,要避免下茬栽种玉米、花生、大豆、棉花,尤其是不能栽种甜菜、油菜等。在我国用于小麦与水稻轮作区,但应注意监测累积残留。目前,既是在稻麦轮作区部分省市也已限制应用。KeyLabofN.Pestic.SCAU9氨基甲酸酯类•9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可能与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有关。杂草和作物间对此类除草剂的降解代谢或轭合作用的差异是其选择性的主要原因。位差、吸收与传导的差异也是此类除草剂选择性的原因之一。•此类除草剂主要用作土壤处理剂,在播前或播后苗前施用。但禾草敌在稗草3叶期前均可施用。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挥发性强,为了保证药效,旱地施用的除草剂需混土。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杀草丹(禾草丹)•结构•化学名称:N,N-二乙基硫赶氨基甲酸对氯苄酯。•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直播稻、水稻秧田及移栽稻田,防除稗草、三棱草、鸭舌草、萤蔺、牛毛毡等。用于旱地作物,防除马唐、蓼、苋、藜、繁缕等。水稻育秧田可在播前或水稻立针期后施用,每公顷用药量1.13-1.88kg,一般采用药土法撒施。施药时水层深度2-3cm,施药后保水5-7天。水稻直播田在播前或播后(2-3叶期)施药。每公顷用药量1.5-2.25kg。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天。ClH2CSCONC2H5C2H5KeyLabofN.Pestic.SCAU10有机磷类•10有机磷类•有机磷类作用机理随品种不同而异。如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作用于芳香簇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性酶: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芳香簇氨基酸的合成;而双丙氨膦是从土生放线菌吸水链霉菌的培养液分离得到的,是谷氨酰胺合成酶不可逆的抑制剂,它可引起植物内氨的累积,抑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合磷酸化过程;草铵膦是谷氨酰胺合成抑制剂;莎稗磷则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达到除草效果。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草甘膦(glyphosate,农达,Roundup)结构:化学名称N-(膦羧基甲基)甘氨酸。草甘膦属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很容易经植物叶部吸收,迅速通过共质体而输导至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从叶和茎吸收后很易向地下根茎转移。24小时即可有较多药量转移至地下根系。早期施用草甘膦对一年生杂草有较好效果。HOPOHOCH2NHCH2COOHKeyLabofN.Pestic.SCAU11咪唑啉酮类•11咪唑啉酮类•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是继磺酰脲类后的第二个超高活性的除草剂,它选择性强、广谱、既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与阔叶杂草,也能防除多年生杂草,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KeyLabofN.Pestic.SCAU•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三部分:酸、主链、咪唑啉酮环,它们都是活性必需的条件。其模式结构如下:•从化合物与活性的相关性来看,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1)具备咪唑啉酮环,R1、R2为甲基与异丙基;(2)主链为六元环活性最高;(3)主链中咪唑啉酮环邻位含有羧基,或能被植物水解、氧化迅速转变为酸的取代基。NHNR1R2wA主链咪唑啉酮环(酸)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咪唑乙烟酸•结构•特点及用途:大豆田和其他豆科植物田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如稗草、金狗尾、绿狗尾、苘麻、反枝苋、藜等。用量为75-100克/公顷(有效成分计),对水450-1750升喷雾。杂草1-2叶期前施药效果好。HNOCHH3CH3CCH3NCH2CH3COOHKeyLabofN.Pestic.SCAU12磺酰胺类•12磺酰胺类•磺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类似,是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其主要结构形式是三唑并嘧啶磺酰胺KeyLabofN.Pestic.SCAU代表品种•代表品种•唑嘧磺草胺•结构•特点及用途:•适于玉米、大豆、小麦、大麦等田中防治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如蓼、婆婆纳、苍耳、龙葵、反枝苋、藜、苘麻、猪殃殃、曼陀罗等。对幼龄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用量:18-60公斤/公顷。NHSO2FFNNNNCH3KeyLabofN.Pestic.SCAU13嘧啶水杨酸类•13嘧啶水杨酸类•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是由日本组合化学公司于90年代初首先开发成功的又一类新的ALS抑制剂,可以防除水稻田和旱作物地杂草。•代表品种:嘧啶肟草醚•结构•特点及用途: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大多数莎草及禾本科杂草,亩用药量(10-12g/亩)。NNCH3COOHSONHCONHNNOCH3OCH3KeyLabofN.Pestic.SCAU14环己烯酮类•14环己烯酮类•一类具有选择性的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在结构上同芳氧丙酸类除草剂完全不同,但其作用机制一样,都是ACCase抑制剂,用于阔叶作物中苗后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中毒症状为叶片黄化,停止生长,几天后,枝尖、叶和根分生组织相继坏死。KeyLabofN.Pe
本文标题:除草剂类型与品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7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