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重新发电”是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这个主题的形成和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天然地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它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重新发电”并不只是把发电厂搬到远离城市的地方,也不只是简单地关于思想能源的诗性阐发,而是对于我们生存方式的资源性命题的反思。共生即能源,他人即矿藏。我们必须重提另一些能量来源的方式,即从共同体的关系中寻求能量。就像我们儿时寒冷的冬季,并不总是烧煤生炉子取暖,而是互相依靠。能量不是等待被发掘的秘藏,而是来自共同体意识。他人与我们的差异,成为我们能量的源泉,因此保全他者、保卫社会,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计。主题展由四个版块组成,展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98位(组)艺术家参展。另外,主题展展场中还穿插有特别展项目“上海方舟”和“中山公园计划”,以及部分城市馆项目。(二)主题展主题展将由“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同体”四个板块组成。这四个板块分别关注作为社会动员者的艺术,作为历史的重访者与重写者的艺术,作为能量的变压器与转换者的艺术,以及作为社会组织者的对话和交往的艺术,以此形成一条主题链。1、Resource溯源这部分是关于文化与思想资源的回溯与转型。主要关注各地的艺术教育、开放学院、教育戏剧、以及作为教育者、动员者的艺术家的个体工作。这些发电机一般的艺术活动成为社会转型的原动力。2、Renew复兴这部分是关于文化和历史遗存的涅槃与复兴。将主要聚焦于废墟再生,各地工业遗址和社区改造、手工艺复兴和乡村建设等,展示世界各地对历史的重访和重塑的努力。3、Reform造化这部分是关于当代生活和文化生产的转换与化成。艺术家把自身的工作转变成能量生灭、聚散、转化的检测仪与变压器,他们在末世学与未来学的张力之间,如同改造哥亚号舰艇一般,从未停止。他们的工作,成为与造化平行的过程。4、Republic共和这部分是关于文化交流中所有人群的共振和共和。共和是能量的联网、共振,将关注艺术家和艺术家、艺术家与普通人之间如何构建活力共同体、互相滋养和周济,展开共同劳动与创造。这种鲜活的自我组织重构了社会的基础。(三)特别展1、《上海方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而在此刻,上海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使近3万犹太难民在上海躲过了艰难岁月。这些二战避难犹太人拍摄的上海老照片,包括避难犹太人中的画家大卫·布鲁赫的作品展,将展示人类如何在灾难中相依为命。这个特别展是对主题展中“共和”板块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致敬。2、《中山公园计划》此次纳入上海双年展框架中的中山公园计划,将先于上海双年展正式开幕时间,从闽西客家祠堂开始,在这里展示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家国记忆,然后向东到达闽南漳州、厦门、泉州城市群的各个中山公园,分别展示台湾艺术家和文化人在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创造能量。再向东穿越海峡,在台中、台北等城市的相关机构展示大陆艺术家的创作。最后在上海双年展举办期间回到上海中山公园。这个中山公园计划是对沿途城市人民记忆的采集和对于族群认同的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反思。它对应着主题展的“共和”与“复兴”中对历史回访的重要性的强调。(四)城市馆城市馆模式的采用是本次上海双年展的重大举措,并将为此后的上海双年展探索作为常规模式的可能性。此次将城市馆模式纳入上海双年展的框架,是上海双年展固有的问题线索的逻辑推进,同时也是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所提供的物理可能性。本次双年展我们将优先考虑所邀请的城市和上海本身的关联,同时也会关注这些城市和“重新发电”这一主题的关联性,甚至一些名声未必显赫的小城市也可能纳入视野。操作模式上将采用和相应城市的文化组织机构合作的方式,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开辟城市馆展区,或落实在上海其它艺术场馆空间。目前,这一构想已经得到不少重要城市的相关合作机构的积极响应,如:孟买、伊斯坦布尔、德黑兰、香港、台北、伦敦、巴塞罗那、乌兰巴托、柏林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LOGO以汉字“当”为基本构形,将当代馆的建筑及具有地标作用的“烟囱”造型一并勾勒出来.黄永砯千手观音黄永砯是旅居巴黎的华裔艺术家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代表艺术家之一。80年代中期他就以“不消灭艺术,生活永无宁日”的观念,使“厦门达达”成为85新潮美术中最激进的表态。黄的早期创作,深受禅宗和周易及杜尚的影响,全面探讨了语言和文化价值的困境。旅居海外之后,他日益加强了对于文明冲突的现场感受,更多地返回中国传统典籍中寻找资源,佛道、兵家、医家乃至民间信仰,都成为他输送进文明冲突的世界乱局中新的声音。近年以来,黄永砯大量地以动物标本作为装置的材料,对于殖民史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评注,构造出充满悲慨和危机气息的装置。此次展出的《千手观音》是1997年明斯特雕塑十年展上,未能完全实现的计划。黄曾在一座教堂的对面街心岛设置该作品50只手的早期版本。该教堂中有着著名的断臂圣母像,观音的50支手和圣母的断臂形成了强烈对比。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庞大空间中,观音的一千支手得以完全焕发出能量。一千支观音的手被安装在一个钢铁结构上,它是杜尚著名的瓶架的放大。杜尚以“现成品”的概念,点化日常生活器物为艺术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千手观音手持的一千种物品中。这些日常生活物品无所不包,一经握持在慈悲者的手中,转化为抚慰芸芸众生的法器,并和空间中老发电厂的痕迹一起,提出这个空间的新生:从物理电能的输出到精神力量的输出。安德鲁·罗德、安德烈·雷德梅尔以及贾斯丁·怀特。本次双年展中,一件特殊而有意义的作品《一公升的光》,艺术家史蒂芬·兰姆及三位南非同仁在三楼小剧场为我们讲述了人、设计和自然之间紧密的关系。艺术家们试图设计和建造屋顶花园,同时用水装进废弃的塑料瓶里带来一公升的光明,为贫困社区设计低成本非常规的房屋模型,意图改变贫困人们的生活--低炭、环保且自然。为了创造尊严、安全和独立和谐的环境,艺术家们甚至在开普敦成立了名叫“轻触地球”的设计公司。让我们记住《一公升的光》,记住这些可爱可敬的设计者们,让地球改变一点点,你也可以。居住在附近村庄的村民们,也会参与到在这个光之屋里种植蘑菇的活动中来。“一公升的光”(IsangLitrongLiwanag)是“我的庇护所”基金会(MyShelterFoundation)最近一次的冒险,这是一个可持续的灯光计划,希冀为世界各地的贫困社区带来环保的日光瓶。“日光瓶”计划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设计及发起,遵循“恰当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ies)原则——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简单和易复制的技术,以满足发展型的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一公升的光”这个项目受到了由世界上多种发明的启发。在许多地区,人们把玻璃瓶子装在屋顶上,让光线进入室内,来自巴西的奥尔弗雷落·莫瑟开始用塑料瓶进行实验。之后这就成为了菲律宾模型的变体,而且已经在菲律宾地区普及开来。“我的庇护所”基金会希望邀请其他人一起工作,继续发展这个概念,将它更快的普及开来,为人们带来力量和光亮。将“光,像羽毛一样从空中飘落”将“光,像羽毛一样从空中飘落”这句带有观念与诗意的话书写在展厅的墙面上,同时作为计算机算法被定义,进行运算生成。计算机生成的第一个模型将被以实际尺寸制造并陈列在空间中。而后计算机继续完成其他可能性的运算与演示,并且将生成的图片打印悬挂在展厅的墙上。这里计算机的运算是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物理空间中的重力与引力,完成羽毛飘落的物理事实后,将其替换成灯管并完成羽毛飘落的运动。整个运程与三维动画的模拟截然不同,这是非主观想象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进行新可能性的运算与呈现。同时,这件作品是根据空间的不同给定进行重新设定与计算,每个空间具有运算的唯一性。其他飘落可能性的运算与演示,没有终结一件作品的固定形态。作品形态不断地生成与改变的同时,将终止观众对于作品合理形态的想像。作品没有“完美”的选择呈现,有的只是不断被制造的可能性,制造新的观念与诗意。虚拟的命题导致现实的模拟再造,其结果成为现实。作品“斯宾诺莎之车”(Spinoza-Car)是一名粉丝的作品。这是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粉丝的作品——这名粉丝就是我。我决定做一部改装车,就像许多人出于对足球俱乐部、摇滚歌星或其他对象的热爱、信仰和钦慕一样,只是他们喜欢的不是斯宾诺莎,不是哲学家。除了车——因为我爱车——我与其他粉丝的相同之处不在于所热爱的对象,而是爱的行为,我们都满怀信仰,倾心仰慕。车是一种通用形式,也是我所说的“超级形式”(Megaform)。“超级形式”是一种具有超越某一具体功能的多重属性的形式,“超级形式”本身是一种形式。“斯宾诺莎之车”包涵两种要素:我称之为“精神”要素和“世俗”要素。“精神”要素包括所有常用的纸箱、书籍和其他物件做成的表达爱的铭文和证据,而“世俗”要素则是车上粘贴的玻璃杯。斯宾诺莎以磨镜片为生。通过使用玻璃要素,我希望给斯宾诺莎的这一面赋予一种形式。这些玻璃杯是“世俗”的象征,是作为哲学家的“精神”写作之外,“世俗”的斯宾诺莎赖以为生的职业。我爱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撰写的《伦理学》一书。我爱《伦理学》的逻辑:他通过“命题”、“定义”、“注释”和“推论”组成的严密逻辑,读来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我爱斯宾诺莎,喜欢他的普遍性,他的说服力,以及他提出的“神”超越宗教的观点。我爱斯宾诺莎创立的喜悦和悲伤的影响之说。我爱斯宾诺莎,他和所有真正的哲学家一样,创立了自己的形式。作为艺术家,这一点直接影响了我,因为形式不仅对哲学意义重大,对艺术也是至关重要。尽管我现在还无法理解斯宾诺莎的全部思想,我仍被他的形式所打动。我将是斯宾诺莎永远的粉丝,和所有粉丝一样,我爱与斯宾诺莎有关的一切。我无条件地爱他,因此有了这部“斯宾诺莎之车”。(“斯宾诺莎之车”于2009年作为我制作的“拜尔梅斯宾诺莎节”组成作品和公共空间的“展示”和“创作”作品在阿姆斯特丹首次展出。)我于2009年在阿姆斯特丹创作了“斯宾诺莎之车”,它作为拜尔梅斯宾诺莎节”组的部分首次展出,是在公共空间中“制作”和“展示”的作品。藤原西蒙SimonFujiwara我喜欢用重大历史时刻的参与者的个人经历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象征,用一种荒诞而富于挑战性的方式阐释地球上两两对应地区的文化问题。我认为这是用一种玩笑的方法探讨两种文化中自由、生产和个体的概念。16岁的丽贝卡曾是2011年伦敦骚乱的支持者之一。她差点因为参与伦敦哈克尼区发生的破坏和抢劫公共财产事件遭到起诉。然而,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被英国保守党首相大卫·卡梅伦斥为“罪犯和恶棍”。政府和许多民众常常把伦敦骚乱和阿拉伯之春相比较,他们把伦敦骚乱中参与暴乱的青年男女和儿童称为缺乏政治动机的迷失一代,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惩罚和谴责,而不应该教育并帮助他们走出政府让他们泥足深陷的贫困和绝望。在其他很多人看来,这些青少年长期被剥削,在经历了后撒切尔时代资本主义的多重浸润,这些年轻人终将讨回那承诺许久,却久久无法得到物质财产。丽贝卡的命运也许并不像其他许多同龄人那样令人绝望,因为她被选中参与一项特殊的社会干预实验。丽贝卡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中国旅行两周的机会,在那里她可以亲身经历完全不同的异国文化,参观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在中国期间,丽贝卡住在当地人家里,参观当地工厂,她自己拥有并希望拥有的很多东西(时装、手机、平板电视)都是中国制造的,她还将亲眼见证一个人口大国朝着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所取得的成就:个人在大规模生产、组织和奋斗中取得进步。重要的是,在这两周内,丽贝卡无法接触社交媒体网站,也不能和同伴沟通,她将有充足的时间反思自己的经历。(社交媒体和黑莓短信在伦敦骚乱中扮演了重要的组织角色,首相卡梅伦甚至提议对社交媒体进行限制或审查。)此次行程的亮点是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丽贝卡将切身体验由努力、组织、团结和社会凝聚力创造的历史杰作。在此之后,为促成丽贝卡的蜕变
本文标题:总结上海双年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0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