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市政污水处理厂常见病症的工艺调整
1.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2.常见病症及调整主要内容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参数控制的范围常见的参数有:pH、原水成分、水温、F/M、溶解氧、混合液浓度、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龄、回流比等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pH:对微生物及生化作用影响较大。异常表现物化段影响生化段影响pH低于6絮体细小、絮凝效果差;初沉池出水浑浊,堰口或池壁处青苔剥落水面或有酸味,处理效果下降,原生动物减少pH高于9絮体粗大,沉淀效果差,堰口或池壁处青苔剥落出水浑浊,效果下降,菌胶团解体,多数微型动物死亡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工艺调整对策:•1、增大调节容量,加强来水监测。•2、预备酸碱中和。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原水成分:主要指有机物含量、悬浮物含量、表面活性剂、有毒有害物质等。成分对活性污泥的影响主要原因有机物浓度过高冲击负荷、沉降性差微生物过快增长有机物浓度过低活性污泥易老化食物不足,易死亡悬浮物过高活性污泥有效成分差菌胶团无机物过多进水含有毒有害物质菌胶团解体,活性受抑制中毒、细胞合成及酶促反应受抑制表面活性剂过高池体泡沫多,曝气效率低来水出问题,厂区环境极差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F/M值:对微生物及生化作用影响较大。用BOD负荷衡量。异常表现活性污泥性状对策F/M值过低营养不足,部分细菌死亡,菌胶团解体,污泥老化,发黑。上清液带有细小颗粒。降低生化池混合液浓度,加强排泥。F/M值过高营养过剩,污泥增殖快,溶解氧消耗大,污泥不宜成团。二沉池底泥不易压缩,底泥浓度低。减少排泥,加大曝气量。脱氮效果变差。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溶解氧:DO,溶解氧根据生化池各反应区的设置调整。•好氧区一般控制在1~3mg/L,末端一般较高。•建议:根据水质波动和季节调整鼓风措施。异常表现活性污泥性状对策DO值过低污泥发黑,出水氨氮高,短流区可能形成厌氧环境。加大鼓风量,更换已损的曝气装置。DO值过高污泥易解体,沉降性差,反硝化区域不易形成缺氧环境,出水会积累硝态氮。总氮不易下降。减少鼓风量,或采用旁路放气。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混合液浓度:MLSS,一般控制在2000~5000mg/L。•可根据污泥复核计算,与MLVSS有关,与二沉池效率有关。•建议:根据水质波动和季节调整排泥量。异常表现活性污泥性状对策F/M值过低营养不足,部分细菌死亡,菌胶团解体,污泥老化,发黑。上清液带有细小颗粒。降低生化池混合液浓度,加强排泥。F/M值过高营养过剩,污泥增殖快,溶解氧消耗大,污泥不宜成团。二沉池底泥不易压缩,底泥浓度低。减少排泥,加大曝气量。脱氮效果变差。工艺过程的参数控制及调整•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在70~150,表征沉降污泥的松散或密实程度。•判断活性污泥系统很有效、很简单的指标之一。异常表现原因对策SVI150污泥负荷过大,可能发生膨胀。减少排泥,防止膨胀。SVI50污泥会发生老化或污泥中的无机颗粒较多,需要更新。增加排泥量,检查初沉池运行状态,更新活性污泥。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范围•硝化阶段:•1、溶解氧:硝化段一般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可设定为2~3mg/L.当溶解氧低于0.6mg/L时,硝化会收到较大抑制。•2、水温:最佳水温为20~28℃,低于5℃时,硝化反应停止。温度每降10℃,硝化反应速率降低50%。•3、pH:最佳为7.5~8.5,低于7时,硝化反应会受到抑制。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范围•硝化阶段:•4、底物浓度(F/M):不能大于0.15。•5、污泥龄:硝化菌平均世代时间为3d,工程上一般控制在10d以上。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范围•反硝化阶段:•1、溶解氧:低于0.5mg/L。•2、水温:最佳水温为20~40℃,低于8℃时,硝化反应停止。温度低于10℃,出水较难达标。•3、pH:最佳为6.5~7.5。•4、底物浓度:反硝化消耗碳源,一般要求BOD5/TKN4。否则应补充碳源。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范围•除磷阶段:•1、厌氧池溶解氧:低于0.2mg/L。好氧区一般大于2mg/L。•2、水温和pH:除磷菌对此不敏感。影响较小。•3、底物浓度:一般要求BOD/TP25。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范围•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龄和回流比控制:•1、污泥龄首先应考虑满足脱氮要求,一般不小于15d,工程上常用15~30d。•2、污泥回流比:满足维持生化池混合液浓度平衡即可。•3、硝化液回流比:一般在200~400%,大于400%时,大量溶解氧会破坏缺氧区的缺氧环境。回流比根据进水总氮与出水总氮计算。常见病症及对策•污泥浓度无法提升,处理效果差。•原因对策分析:•1、曝气过度,溶解氧过高。•2、进水浓度持续偏低,地下水渗入量较大。•3、进水中可能含有工业废水,带入有毒有害抑制物质常见病症及对策•生化池泡沫较大,处理不佳。•原因对策分析:泡沫一般为水体粘度增高所致,主要原因有进水有机物含量过高,污泥老化,进水富含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1、棕黄色泡沫一般多为污泥老化所致。•2、灰黑色泡沫应检查好氧区溶解氧是否偏低,是否有底泥沉积。•3、白色泡沫一般多为曝气过度或负荷过高等因素造成。•4、彩色泡沫一般为进水中含有大量工业废水的原因。常见病症及对策•生化池、二沉池浮渣浮泥较多,处理不佳。•原因对策分析:浮渣一般多为长期形成,伴随泡沫等聚集。•1、黑色稀薄的浮渣:一般多为好氧区产生缺氧状态,应检查曝气系统和搅拌系统。•2、黑色较厚的浮渣:一般多为长期缺氧所致,活性污泥可能产生严重缺氧或厌氧状态。检查曝气系统和搅拌系统。•3、棕褐色浮渣或浮泥:缺氧区反应效果不佳,或缺氧区停留时间较短所致,尤其是二沉池内发生浮泥时,应注意此类原因。•4、灰黑色坨装浮泥:进水含有脂类较大,尤其北方地区常见。加强预处理、控制源头来水。常见病症及对策•二沉池污泥上浮•原因对策分析:污泥腐化、污泥脱氮、污泥膨胀。•1、污泥腐化:曝气量不足,沉淀时间较长,发生厌氧,或池底有死角,不能刮出。•2、污泥脱氮:缺氧区不佳,生化池整体停留时间不足,反硝化发生在二沉池内。由反硝化产生的氮气上浮所致。•3、污泥膨胀:严格控制丝状菌膨胀,加大曝气、加药、调整pH等。
本文标题:市政污水处理厂常见病症的工艺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6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