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PKPM2010v3.1版介绍(一)
传承与创新刘华主要内容结构建模-PMCAD结构分析与设计-SATWE、PMSAP复杂楼板设计-SLABCAD结构建模-PMCAD演示性介绍1、结构建模在PM平面标准层的基础上,引入空间标准层概念平面网格不容易描述的空间结构部分可以用空间标准层来建模与布置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常见应用场景:•屋顶设置网架、局部大空间的公共建筑•顶部有装饰花冠的建筑1、结构建模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扩展应用场景:•隔震建筑•弱连接连体结构1、结构建模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1、结构建模步骤1:使用PMCAD进行规则部分结构建模步骤2:使用第二条集成产品线建模程序添加若干空间标准层,完成不规则部分结构的建模与荷载布置对于复杂网架,推荐使用STWJ软件做初设计,在空间标准层中导入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步骤3:将若干空间标准层拼入自然层模型,从而形成完整的全楼模型1、结构建模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空间标准层在模型组装时,不仅可以在三维状态下捕捉节点定位,也可以自定义x,y,z方向的偏移,同时可以设置转动角度与平面层一样,空间标准层可以重复组装使用1、结构建模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步骤4:定义空间层的连接关系及施工次序定义橡胶支座示意图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1、结构建模支座厂商提供参数水平等效刚度(kN/m)竖向刚度(kN/m)等效阻尼比(%)步骤5:使用PMSAP结构分析软件计算步骤6:规则部分结构使用PKPM施工图软件出图,网架结构使用STWJ软件出施工图①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1、结构建模全新的平面+空间层混搭建模技术1、结构建模建模演示②集成DWG转模型功能将原先DWG转建筑模型功能集成到建模程序中,可直接将DWG转为当前标准层的一部分或直接生成整个标准层1、结构建模③空间方式快速输入层间梁自动增加三维网格线,并提供了对这些网格线的捕捉功能可以只布置一根连通的层间梁,程序会自动将这根大梁打断成多段小梁1、结构建模③增加新构件“层间楼板”1、结构建模层间楼板的布置依托已布置的闭合层间梁③新构件“层间楼板”的相关处理编辑:层间楼板的板厚、恒载、活载修改及楼板删除功能导荷:程序会自动将层间楼板上的荷载导算到周边的梁、墙或支撑上计算:后续计算分析程序可以正确考虑层间楼层质量、层指标统计归入标准层内等1、结构建模旧版本:当矩形房间某一边的梁被打断后,在该边对应的荷载总值不变情况下,各分段小梁简化为均布荷载布置旧版本:房间平面形状为非矩形时,软件按照每边边长占整个房间周长的比值,将楼面荷载按均布线荷载分配到周边的梁、墙上此类处理方式与实际荷载传导情况对比存在不够精细的问题④楼面荷载传导细节处理1、结构建模新版本:梁被打断后先按照矩形房间的塑性铰线方式进行导算,然后再将每个大边上得到的三角形或梯形线荷载拆分,按相应长度分配到各个小梁、墙段上荷载类型为不对称梯形时,各边总值不变1、结构建模④楼面荷载传导细节处理新版本:异形房间先按照有限元方法进行导算,然后再将每个大边上得到的三角形、梯形线荷载拆分,按相应长度分配到各个小梁、墙段荷载类型从均布线荷载变为不对称梯形各边总值有所变化,但单个房间荷载总值不变④楼面荷载传导细节处理1、结构建模导荷结果对比:新版本旧版本1、结构建模④楼面荷载传导细节处理⑤镜像、旋转复制功能智能处理图例:新增异形柱截面、梁上不对称荷载种类,实现构件、荷载、偏心转角完全对称1、结构建模结构分析与设计–SATWE、PMSAP演示性介绍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结构分析与设计•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357项国家标准•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将替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是我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烈度)区划图,相较于现行的第四代区划图有两大变化:一是取消了不设防地区;二是在附录中将地震动参数明确到乡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新的区划结果适当提高了我国的整体抗震设防要求,符合我国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7度以上的地区面积从49%上升到58%8度以上的面积从12%增加到18%•全国县级以上城市12.5%设防水平变化较大:0.05g提高至0.10g或0.15g:6.9%0.10g或0.15g提高至0.20g:4.6%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山东新的区划图提出三个关键调整:•1、双参数调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2、提出了“四级地震作用”(多遇,基本,罕遇和极罕遇),取值为:常遇为基本的1/3,罕遇为基本的1.6~2.3,极罕遇为基本的2.7~3.2;•3、确定反应谱平台值时,按峰值加速度乘以2.5确定。考虑反应谱放大系数2.5。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II类场地、基本地震动Amax地震动参数区划图II类场地、基本地震动Tg•新的动参区划图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相关的调整系数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给定条件:地点:省、市、乡镇、街道名称场地类别:地面运动水准:多遇;基本;罕遇;极罕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阅方法01,,,,IIIIIIIIV1)根据地点查表C,得到对应于基本地震动、II类场地的峰值加速度和场地周期2)根据地面运动水准进行调整,得到:3)根据及场地类别,查表E.1,得到调整系数,那么峰值加速度;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阅方法max,IIIIgaTmaxmax*(0.33,1.0,1.9,2.7)IIIIaamaxIIaaFmaxmax*IIaaaFmaxmaxmax*/2.5/agaggT4)根据和场地类别,查表1,得到基本地震动在相应场地类别下的特征周期,然后根据地面运动水准进行调整:多遇或基本地震罕遇地震5)至此得到了,设计谱即可按抗规确定。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阅方法IIgTgT0.05gggTTTmax,gT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计算实例: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Ⅲ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及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1.查表确定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g,反应谱特征周期0.4s;•2.Ⅱ场地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加速的分别为0.2g*(1/3)=0.0667g,0.2g*1.9=0.38g;•3.查表E.1,按线性差值法求地震加速度调整系数Fa:Fa(0.0667)=1.25−1.30.1−0.05*(0.0667-0.05)+1.3=1.2833,Fa(0.38)=1.0•4.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加速度分别为:0.0667g*1.2833=0.0856g,0.38g*1.0=0.38g;•5.基本地震影响系数𝛼max=0.2g*2.5=0.5g,多遇地震影响系数𝛼max=0.0856g*2.5=0.214g,罕遇地震影响系数𝛼max=0.38g*2.5=0.95g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练习:根据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Ⅲ类场地多遇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𝛼max。查8.2表1,特征周期:0.55s取β=2.5,𝛼max=0.0856*2.5=0.214g查表: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特征周期:0.4s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加速度:0.20g*(1/3)=0.0667g查表E.1线性插值得到Ⅲ场地地震加速度调整系数Fa=1.2833,Ⅲ场地地震加速度=0.0667g*1.2833=0.0856g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地震动参数调整:•峰值加速度(先概率,后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先场地,后概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1、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修改软件增加相应功能地震作用计算只是抗震的一小部分,主要应在概念上进行抗震设计,抗震措施至关重要!新《抗规》2、结构分析与设计新《抗规》2、结构分析与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订•2016.08.01实施•总体来说新抗规调整两个方面•一、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具体的文字调整如下:•1、明确楼两侧的悬挑板等非抗侧力构件不作为位移比验算点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原内容: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2、高层建筑的界定,住宅为10层,其他为24m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3、明确桩基不进行承载力验算的结构类型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原内容: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4、边缘构件增加7度一级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5、进一步明确单框框架使用范围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6、明确砖混结构立面开洞要满足窗间墙尺寸要求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7、公式角标变化(原规范有笔误)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8、强调是柱脚极限承载力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9、原来公式用抗剪强度,现在改为抗拉强度(已同高钢规公式)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10、明确无柱帽平板暗梁加密区范围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11、明确隔震支座压应力验算取竖向压应力的设计值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12、地下建筑的抗震构造要求,对于中柱的最小配筋率进一步明确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13、地下建筑中,明确暗梁设置的范围抗规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新《高钢规》2、结构分析与设计1.修改、补充了选材要求、高性能钢材GJ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高强度螺栓的材料设计指标。1.修改、补充了选材要求、高性能钢材GJ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高强度螺栓的材料设计指标。1.修改、补充了选材要求、高性能钢材GJ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高强度螺栓的材料设计指标。1.修改、补充了选材要求、高性能钢材GJ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高强度螺栓的材料设计指标。1.修改、补充了选材要求、高性能钢材GJ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高强度螺栓的材料设计指标。2.修改、补充了框架柱稳定计算的设计规定。2.修改、补充了框架柱稳定计算的设计规定。2.修改、补充了框架柱稳定计算的设计规定。对于高层钢结构,程序按照新版《高钢规》(JGJ99-2015)7.3.2条1款的要求输出二阶效应系数。当结构需要进行二阶弹性分析时,新版本程序根据《高钢规》7.3.2条2款的规定,提供了内力放大系数法近似考虑结构的二阶效应,此时构件计算长度系数可指定为1.0。当结构需要进行二阶弹性分析时,亦可选择考虑采用P-Delta效应法代替内力放大系数法。3.修改了框架柱、中心支撑长细比的限值规定。抗规4.修改了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规定。4.修改了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规定。5.增加基于平面回转半径的偶然偏心考虑方式5.增加基于平面回转半径的偶然偏心考虑方式6.消能梁段的受弯承载力验算改进新版《高钢规》(JGJ99-2015)7.6.4条更改了旧版《高钢规》(JGJ99-98)6.5.5条规定的消能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判断条件。程序严格按照新版《高钢规》执行了相应的更改。《高钢规》(JGJ99-98)6.5.5条《
本文标题:PKPM2010v3.1版介绍(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40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