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学习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习总书记用4天时间,行程两干公里,跨越东北三省,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领会,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切实推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区落地生根。明确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任务,提出6个要求,为东三省的振兴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给予奋进的力量;也为大兴安岭地区推进建设龙江新兴安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松岭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东北人是什么,东北人是这个国家的拓荒者,是东北人把那片蛮荒之地开辟成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区,养活了将近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东北的拓荒史只有短短的不到200年,希望大家能给东北人一点耐心,一点时间,只要我们一如既往的继承和发扬东北的“拓荒”精神,坚信我们同样可以创造转型发展的辉煌。作为建设新时代林区的实践者,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坚定不移地用“新时代”的维度,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资源与发展”“停采与转型”的关系,突出发展“五大产业”、坚决守住“两条底线”、持续强化“四个支撑”、切实提供“一个保证”,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实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努力开创新时代松岭转型发展新局面。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我们须举全镇之力,以身作则由党员干部带领职工、群众,将总书记对我省工作和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忠诚核心、拥戴领袖的高度自觉,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推动劲松镇转型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我镇全面振兴。学习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2昨天上午,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全体组工干部与县委县政府常务战线负责人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集中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视察调研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的相关新闻报道视频,县委副书记马天民同志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看了这个视频报道切实有一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很受触动、很受鼓舞。习总书记走进农场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走进查干湖畔,走进矿山,走进社区,这一路走来,到处留下了习总书记的殷殷期盼和深切关怀,这一路走来,洋溢着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和渔民位收获的快乐,回荡着工人们欢声笑语和不停的掌声,闪耀着普通群众感动的泪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深深地为习总书记那饱含觉悟和满怀期待的的话语而感动。习总书记说的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让我深深感受到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着龙江大地,一直牵挂着龙江百姓,仿佛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习总书记太了解我们黑龙江了,太熟悉我们黑龙江了。特别是习总书记的那句“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更令人振奋,给人鼓舞,给人激励,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更是一种期待。我国14人口,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人口总数近五分之一,吃饭是头等大事,食品安全更是一种大事,一段时间以来,也不时会有一些国外粮食的进入,甚至出现了转基因的问题。那么我们很有必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端的是我们自己种植出来的粮食,让我国的粮仓里装满自己的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压舱石”。如果中国在粮食安全上没有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东北三省是地处平原地带,地大物博,土壤肥沃,尤其我们黑龙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粮食主产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全国人民的粮仓,成为全国人民的后盾,成为全国加快发展、抵御国外不利因素的影响基础保障,让全国人民在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上快速前行,放心前行。作为黑土地上一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将迅速投入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贯彻中。一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意识,提高思想站位,把习总书记的讲话当作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时刻以高远的意识想问题,看问题。二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当好一名宣传员。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想着人民群众,牵挂着东北大地的每一名百姓,我要带头把习总书记讲话传达好,宣传好,宣传给身边的群众,传达到贫困户心中。三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习总书记期望就是指挥棒,习总书记的期待就是发令枪,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我们有责任、有必要抢先一步,先行一步,身体力行投入工作中,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投入到加快发展中,为加快自力更生,推进创新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金秋九月,从25日到28日习近平总书记由北至南考察东北三省,足迹踏遍白山黑水,为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在我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齐齐哈尔考察,详细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实体经济和装备制造业情况,在并发表了一些列重要讲话。这几天,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一是做到边学边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先后两次我省考察,从这三次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饱含着对龙江儿女的亲切关怀,为龙江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政治动力;饱含着对龙江振兴的殷切希望,为全面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饱含着对龙江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龙江全面振兴带来了重大的机遇。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扎实推进既定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定力,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二是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后,总书记再次亲临黑龙江省考察指导工作,把第一站放在了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详细视察了农业种植和收获情况,提现了总书记对农民生产、粮食安全的重视。作为生长在黑土地的人,我感觉到无比的自豪。听先辈人说,几十年前黑龙江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正式因为不屈不挠的黑土人,经过几十年、几辈人的努力下,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我们要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总书记的关怀转化成为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拼搏向上、干事创业的斗志,为振兴龙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三是做到思行统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落实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对党中央、省、市、县委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在思想上做到高度认同、政治上做到坚决拥护、在组织上做到自觉服从、在行动上紧紧跟随、在服务群众上争做公仆。20XX年6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我不断地成长,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生长在这样的幸福国度,是我们的幸运。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一名中共党员,要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鞭策和知道自己的行为,争做一名服务群众的勤务兵。四是做到牢记嘱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时刻保持自警、自醒,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服务中磨炼党性,提高自身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耐心做好每一件工作,学深悟透业务知识,为自己加油充电,使自己不断成长。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知行合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精神实质落到实处。虽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得仍然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反反复复地学习,并不断地付诸于实践,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鞭策自己,时时刻刻牢记在党旗下的誓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__,最低气温是__-2℃__,一天的温差为__7℃__,平均气温是__1.25℃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490℃,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本文标题:学习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5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