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前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对实现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目标,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的精神及国土资源部的具体部署要求,我省依据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及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1993年编制的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海南省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整挖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明确规划期内全省土地利用目标,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落实国家下达我省1997-2010年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等主要指标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等重点土地用途区的布局,同时科学合理确定全省城乡居民点等各项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其它用地指标,并分解下达各市县,制定各类土地用途管制政策,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2000年为近期规划目标年,并展望到2030年。一、概况-30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地处北纬3,地处热带北缘。1996年全省常住人口743.86万人,人口密度210人/平方公里。现设2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10个县,其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个,黎族自治县4个。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设有办事处(县级)。03-11137,东经10810-2010。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土地总面积3.535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3.442万平方公里,地跨北纬1805-12015,东经1081720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隔;南临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东与菲律宾相邻,居世界环球航道附近,地理位置独特。全岛近似椭圆形,地势中高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其中山地占全岛总面积的25.4%,丘陵占13.3%,台地占32.6%,阶地、平原及其他占28.7%。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带气旋频繁。海南岛平均气温22-26℃,年平均辐射量约0.46-0.58兆焦/平方厘米,光照率为50-60%,全岛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30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909毫米。影响或登陆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每年一般为7-8次,8-10月为其活动最盛期。热带气旋虽具极大的的破坏力,但其所产生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31-45%,亦有其有利的一面。海南矿产资源种类多,部分矿种优势明显。目前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种共57种,其中陆地矿产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或一定位置的矿产有铁矿、石英砂、钛锆砂矿、蓝宝石、水晶等,黄金、水泥灰岩、花岗岩石材和矿泉水等,均具开发价值。琼北地区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建省以来,紧紧围绕以改革开放促进开发建设的工作指导方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199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89.53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2.2倍,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55元,超过了全国人均4905元的当年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436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3.6%;农村人均纯收入1746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1.1%;基础设施发展速度也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面发展,1987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为50.1:19.0:30.9,1996年其比例结构为36.8:20.9:42.3。但是,总体而言,海南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仍然不强。首先,工业基础薄弱,全省人均工业生产总值、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等经济效益指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远海和深海捕捞能力较低;另外,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南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一)土地利用现状:海南省土地总面积为3535369公顷。1996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如下:1、农用地(1)耕地面积为762068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6%。其中:水田(含望天田)39229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1.5%;旱地(含水浇地、菜地)36977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8.5%。(2)园地面积为515199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6%。其中:果园39424公顷,占园地面积的7.7%;橡胶园433265公顷,占园地面积的84.1%;其他园地42510公顷,占园地面积的8.3%。(3)林地面积为144514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9%。其中:有林地9660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6.9%;其他林地4790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3.2%。林地面积中生态保护林为523860公顷,占36.3%。(4)牧草地面积为20136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6%。其中:天然草地18192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90.3%。(5)水面面积为125672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河流、湖泊及水库面积为99890公顷,占水面面积的79.5%;坑塘面积为25782公顷,占水面面积的20.5%。2、建设用地(1)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测量,1996年全省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共为21323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其中:城市用地16389公顷,建制镇集镇用地19410.5公顷,村庄用地12068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及盐田为57031公顷。(2)交通用地面积为2558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7%。其中:铁路用地371公顷,公路用地8277公顷,分别占交通用地面积的1.5%、32.4%。(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8996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5%。其中:沟渠17221公顷,水工建筑物1755公顷,分别占水利设施用地的90.7%、9.3%。3、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09339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1.6%。其中:滩涂144460公顷(含西、中、南沙群岛滩涂89616公顷)、荒草地251473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35.3%、61.4%。(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资源区位、经济、体制优势突出,具备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的巨大潜力。海南位于祖国最南部,与东南亚地区相邻,与港澳台也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南与祖国大陆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可以互通有无,相互促进,特别是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热带农副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具有较大的体制优势。这些特点决定了对海南的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开发的可能性,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土地利用具有地域性差异,海南岛由于中高周低起伏变化的地貌结构,使光、热、水土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再分配,目前土地利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三个环带,即沿海平原台地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防护林及城乡居民点为主的环带;丘陵地区以橡胶等热带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为主的环带;中部山区以热带森林保护为主的中心带。3.地貌类型多样,土地适宜性广。海南土地自然类型多样,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均有,宜农、林、胶、热作、牧的土地都占有适当的比例,利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由于土地资源适宜性非常广泛,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4.土地利用模式朝着市场经济方向转化,土地市场逐步发育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海南省充分利用特区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转换土地经营机制,全面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采用土地承包、租赁、出让、转让等有偿使用办法,让土地走向市场。同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使其走上健康的轨道,从而推动海南省房地产业的发展。5.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陆地海岸带,开发蓝色国土和黄金海岸前景广阔。海南省在海南岛拥有大小港湾68个,海岸线1528公里,滩涂54845公顷。港湾是发展海洋运输、近海、深海、远洋渔业和临海工业的基地,为海南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场所和极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大面积的滩涂是海南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陆地海岸线丰富的旅游资源,给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开发蓝色国土和黄金海岸必将成为我省土地利用的重点。(三)土地利用潜力1.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省还有409339公顷未利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利用土地274265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67%。其中:宜耕地27860公顷,宜园地57170公顷,宜牧土地13197公顷,宜林地158705公顷,宜海水养殖地(滩涂)17333公顷。2.挖掘非农业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的利用潜力据全省非农建设用地清查统计,全省自1991年以来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39980.7公顷,其中未进行开发而闲置的用地有13919.7公顷。占全部非农建设用地的34.8%。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结合海南省非农建设用地清查的有关规定与办法,认定闲置土地,按照不同的闲置情况,合理拟定闲置土地的处置方案。城镇建设用地区内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组织恢复耕种或安排建设项目;近期无法安排建设项目的闲置土地,宜耕的,应积极组织耕种;不宜耕种的,可以开发为绿地或城镇公共设施。原规划用途为农用地的不宜耕闲置土地,根据其适宜性改为其它农用地。另外,对于本省依法不能无偿收回的闲置土地依照《海南经济特区换地权益书管理办法》收回,并由省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或组织耕种。今后,各建设项目用地首先要利用存量闲置土地,城镇范围内闲置土地没有充分利用的,城镇建设用地不得外延扩大。3.提高农用土地的产出率海南省目前土地产出率偏低,主要体现在:(1)土地的生产量还有很大潜力。海南地处热带,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小面积试验表明,稻谷年产量30750公斤/公顷,秋植甘蔗产量300吨/公顷,高产品橡胶干胶产量2700公斤/公顷。目前各类作物亩产量与小面积试验产量差距甚大。据1996年统计数字,水稻产量4158.0公斤/公顷,糖蔗产量44.4吨/公顷,橡胶干胶产量917.65公斤/公顷。(2)农作物复种指数较低,中低产田面积大,增产潜力很大。1996年,我省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07%,优越的光热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另外有中低产田16.67万公顷。因此,只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播种面积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土地的产出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四)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建设用地中,土地供给总量过多,土地利用率低,闲置浪费严重。据土地清查结果显示,1991年至1996年底,全省非农业建设用地供给超过了现实开发能力。以致闲置而未进入开发的土地为13919.7公顷,闲置率达34.8%,土地的闲置,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造成大量建设资金的沉淀。2.农业用地中,土地利用不充分,利用率低。从耕地利用状况来看,农作物复种指数低,还有166667公顷的中低产田未得到改造,林地中疏林、幼林、灌木林占林地的33%,具较大的比重;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牧草地草质退化严重。3.乱占滥用耕地,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减少首先表现在非农业建设用地过多,优质农田被占用;其次是城镇建设用地缺乏计划,乡镇企业、农民建房存在着杂乱无序,布局零乱,并占用部份良田,出现较多的土地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人口逐年增加,致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4.土地开发强度大,用养结合差,局部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一,由于山区毁
本文标题: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9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