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蓬勃发展的音乐和影视艺术ppt1-北师大版
24、音乐与影视艺术课程标准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古典主义音乐(ClassicalMusic)时间:18世纪特点: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协调,遵循自然平衡的原则,强调风格高雅。主要代表: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和贝多芬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中后期。大主教对他的侮辱和歧视和贫困生活的折磨使他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如《费加罗的婚礼》无情地揭露了贵族阶层的无能、腐败和道德的堕落,热情地歌颂了受压迫阶级的机智、勇敢和正直。全剧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光芒。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②精神动向:解脱束缚,更加世俗化、人性化③时代要求:各国面临社会问题不同,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法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德意志、意大利需要完成国家的统一;俄国需要消灭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东欧地区许多弱小和落后的国家则要完成反抗外来压迫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ismMusic)①兴起和发展。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兴起,以为中心。走向鼎盛时期。3、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9世纪初奥地利和德意志19世纪中期②艺术风格: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③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国别音乐家作品音乐德意志奥地利歌剧意大利法国贝多芬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斯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比才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锋。《悲怆》《月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被列入世界名曲。“乐圣”《小夜曲》。“歌曲之王”。《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技艺精巧。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茶花女》。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蝴蝶夫人》。《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3)欧洲民族乐派民族乐派出现于的。特点: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东欧地区俄国格林卡“俄罗斯音乐之父”柴可夫斯基“俄罗斯乐圣”。《天鹅湖》《胡桃夹子》着重内心刻画,用旋律和配器表现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①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②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③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④反映爱国主义思想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多样性、民族性更明显①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②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③伴随工业化,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出现交响乐团和大型歌剧。2、19世纪音乐的特点:二、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这些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在众多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2、流行音乐的特点:流行音乐是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的通俗音乐。3、流行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2)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3)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4、成就:20世纪50年代,美国《围着时钟摇吧》20世纪60年代,美国《时代在变化》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英国的披头士乐队(“甲壳虫”摇滚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3、对流行音乐的评价①流行音乐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②流行音乐是突破传统、缓解竞争压力、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③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也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4、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繁荣的原因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走向繁荣的原因:大众化和多元化。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现代主义音乐怎样反映了时代的变化?①流行音乐中音响、话筒的运用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技术的发展;②二战前后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一带的情绪追求;③7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即时性等反映了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④当代音乐的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影响下各国各地区之间文化交往的频繁。二、电影、电视产生的条件1、电影产生的条件:①物质技术基础:②精神动力:2、世界电影的发展阶段①诞生标志:②默片时代:③成熟:④二战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化,人类的精神追求以及商业利润的推动。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1895—1927年,格里菲斯、卓别林、《战舰波将金号》。20世纪20~40年代从无声走向有声:1927年美国《爵士歌王》。从黑白转向彩色: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多元发展,50年代以后出现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展。给观众带来了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二战后电影新技术的发展:条件:影响:电影艺术在中国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3、电视的发展①电视出现:②首次播送电视节目:③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美的迅速发展④彩色电视播放:⑤大规模普及应用:20世纪20年代中期发明电视机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了电视艺术的诞生40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战后,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电视传播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电视艺术称为“第八艺术”。电视艺术在中国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电视——坐拥天地4、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①引领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②容艺术、娱乐于一体,冲击视觉、启迪心灵。③丰富生活、传播信息、雅俗共赏。(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①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②电视中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产生负面影响。③电视视听影响人的左脑发展,特别对在读书时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维过程起了消极的作用,电视会降低读书能力,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电视影响学业。思考问题以电影、电视的发展为例,谈谈艺术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为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艺术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提高,又促进了新科技成果的出现。1、以下属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①《英雄交响乐》②《命运交响乐》③《茶花女》④《合唱交响乐》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2、最能体现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特征的作品是()A《蓝色的多瑙河》B《卡门》C《天鹅湖》D《茶花女》AB3、19世纪中后期俄国最著名的音乐家是A贝多芬B比才C威尔第D柴可夫斯基4、二战前,通俗音乐的主流是A爵士乐B摇滚音乐C西部音乐D乡村音乐DA5、电影诞生的时间()A18世纪末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19世纪初期6、为电影的出现提供技术基础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声音色彩技术BB7、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是()A《浮华世家》B《波将金号战舰》C《一个国家的诞生》D《定军山》8、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首先在哪两个国家迅速发展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法国和美国D.德国和英国AB文学美术音乐新古典主义18末-19初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N统治结束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以后19世纪中期印象派19世纪后半期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小约翰施特劳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罗西尼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故事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城,世界上许多声名赫赫的音乐大师,都云集此城。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业辉煌之时,他17岁就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写过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德国民族歌剧《魔笛》,还写过交响曲49部。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为求师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和朋友们畅谈。“你把你喜欢的曲子弹奏一遍吧!”这青年欣然从命,坐在钢琴旁弹奏一曲,听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声色,他怀疑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所弹奏的那首乐曲,是长期刻意苦练过,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这青年似乎觉察出莫扎特的心理,于是请求给自己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莫扎特给了他一个旋律。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师一眼,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施展才能,莫扎特越听越出神,神情也越来越激动。琴音刚一终止,他就指着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兴奋心情对朋友说:“请注意这一位,他将迫使全世界都谈论他自己!”这时,音乐大师才想起询问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宿愿,莫扎特同意为他授课。可惜由于母亲病危,他只学了六个星期就不得不匆匆返回故乡。当他好不容易于5年后再回维也纳时,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为此遗憾终生,他发誓要继承莫扎特的事业,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他1818年失去听力,但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运》、第6《田园》、第9《合唱》最著名)。歌剧《菲岱里奥》和为歌德的悲剧《哀格蒙特》写的配乐、钢琴奏鸣曲32首(以《悲怆》、《热情》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和《庄严弥撒曲》等。在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这音乐之城还蛰伏着一位音乐天才舒伯特。奥地利音乐青年舒伯特(1797—1828)生于教师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宫廷充歌童,也曾当过小学教师助手,他在贫困和疾病侵扰中从事音乐创作,写了600余首歌曲。舒伯特早就仰慕贝多芬大名,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贝多芬无从知道默默无闻的舒伯特,舒伯特秉性孤洁,又不愿贸然造访,直到后来,因为一位出版商的强请,舒伯特才挟了一册自己的作品(歌曲60首)前去登门叩访,恰逢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得留下作品,怅然而回。后来,贝多芬患病,友人想调节他的寂寞,随手拿起桌上一册书放在他枕边,让他翻阅消遣。这册书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贝多芬马上被作品集吸引住了,细心吟味了一会儿,猛然叫道:“这里有神圣的闪光!是谁作的?”他大加赞赏,恨素昧平生。舒伯特闻讯后,立刻奔赴贝多芬病床前。此时,贝多芬已病势沉重。当他意识到舒伯特在跟前时,极力振作,握着他的手叫了一声:“我的灵魂是弗兰茨(舒伯特的名字)所有的!”舒伯特自丧知音之后,终日郁闷,参加完贝多芬葬礼,他与三四个友人入酒店饮酒,一友人举杯提议:“为席上先逝者干杯!”舒伯特应声站起,一饮而尽。仿佛是应验了可悲的谶语,18个月后,舒伯特果然辞了人世,临终时,他向亲友表示遗愿:“请给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音乐巨人,为他们铸起了并立的铜像,至今屹立于维也纳广场。舒伯特的歌曲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缪勒等人的诗作为歌词,代表作为《魔王》《野玫瑰》《春之信念》《流浪者》,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死神与少女四重奏》及《鳟鱼五重奏》中的慢乐章,均以其所作歌曲为主题。所作十部交响曲中,以《D小调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最为著
本文标题:蓬勃发展的音乐和影视艺术ppt1-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3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