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影视剪辑学ppt课件
影视剪辑学主讲教师:邹璿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普多夫金:“电影是剪辑的艺术”。第一节影视剪辑的诞生与发展剪辑作为影视艺术中一种最重要的环节和技术、艺术手段,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时期。一、“原生态”时期:无剪辑的电影和电视电影:1895----(法)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照相”电视:1928----(匈)米哈里---“实况直播”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剪辑艺术基础的奠定(一)、卢米埃尔兄弟“无意识”的创作实践奠定了剪辑基础1、拍摄新闻记录片需要挪动机器。2、1897年,卢氏兄弟拍摄了四部反映消防队员的生活的单一镜头的短片:《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分本的影片偶然的衔接放映,促使了具有传统剪辑意义的因素的形成。(二)、戏剧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对剪辑做出的“偶然性”贡献。1、梅里爱婚礼、葬礼拍摄的戏剧性效果2、梅里爱在《灰姑娘》一片中再次运用“停机再拍”的手段,突破了单个镜头叙述故事的局限,运用了20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三)、“布莱顿”学派不同机位不同景别拍摄首创简单蒙太奇(剪辑)。其拍摄的影片《玛丽·珍妮的灾难》•①全景:珍妮在厨房。•②近景:珍妮在擦鞋。•③近景:珍妮在生火。•④全景:汽油引起爆炸。•⑤全景:屋顶。•⑥特写:珍妮的肢体落在地上。•剪辑第一次成为电影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布莱顿学派成立于1900年英国的电影先驱团体,首创特技摄影和简单的蒙太奇,并实验各种彩色技术。英国“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因起源于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故而得名。“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摄影师,如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和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该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尤其对重大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表现。在表现形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莱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蒙太奇,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该学派反对梅里爱提出的“银幕即舞台”的主张,反对在剧场中和摄影棚里记录奢华的舞台剧和营造虚幻的电影魔术。(四)、美国摄影师鲍特在剪辑上的创举。其利用已经拍摄出来的素材,制作完成了一部故事片----《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①、消防员做梦,梦见妻子和女儿。•②、火警铃惊醒了他。•③、消防员紧急集合。•④、奔上消防车。•⑤、消防车在大街上奔驰•⑥、着火的房子。•⑦、消防车抵达现场。•⑧、室内•⑨、室外•⑩、消防员救出自己的妻子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一个镜头内并不需要完整的内容,通过剪辑可以使不完整的动作片段构成一部完整内容的影片。另一个方面,通过剪辑,使得“事件时间”和“银幕时间”得以区分开来。鲍特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剪辑技巧日趋成熟。鲍特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创造了剪辑所依据的两条原则----时间的选择性和空间的选择性。(五)、大卫·格里菲斯在剪辑上的贡献。1、“最后一分钟营救”。2、有意识地用剪辑来控制画面的情绪节奏。如:《一》片中“林肯被刺”一场戏的剪辑。《一个国家的诞生》林肯被刺场面剪辑(六)、普多夫金的“结构性剪辑”即是通过突出细节并以此构成段落,以加强影片的感染力。(七)、爱森斯坦的“理性剪辑”三、“动作形态剪辑”时期:具体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首先、极为注重“剪辑点”对被摄体动作过程的逻辑性、连贯性与完整性的保持。其次、在“动作形态”的剪辑法则中,为了保持应有的逻辑、连贯和流畅,要求被摄体的动作和运动的方向保持相应的一致性。再次、在镜头语汇构成上,“动作形态”剪辑非常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心理趋向的顺应。四、“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的颠覆与重构第二节如何理解剪辑对于剪辑而言,一方面,指的是剪辑技术(硬剪辑),而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则是剪辑的意识或者理念(软剪辑)。现代剪辑学对剪辑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影视剪辑是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编导的意图和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排列顺序和剪辑点进行组合的过程;而广义的剪辑则是指贯穿影视创作过程的一种思维或者意识,一般称之为剪辑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剪辑意识就是影视创作意识。影视剪辑可以三个层面来认识:一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二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蒙太奇段落)的剪辑;三是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一、镜头组接指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组接。二、段落剪辑段落剪辑是一组镜头链,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内容需要组接在一起的一系列镜头,是表现内容单元相对完整的某一连续完整的过程。《无耻混蛋》复仇段落分析三、总体结构剪辑剪辑观念的精髓在于要求作者用整体的眼光和观点对作品进行宏观的和总体的审视和把握。总体结构剪辑包括含义性结构剪辑和时空性结构剪辑两个方面。含义性结构剪辑一个方面指向文学艺术那样对全片人物和事件的组织,如人物的设计、事件的安排和发展。另外还指叙述角度的选择,如全知叙事、次知叙事、自知叙事等等。时空结构性剪辑指的是对影片时空结构的选择和把握。编导应该清楚自己的影视文本在什么样的时空中展开。是现实的、过去的、将来的?还是共时的、历时的??是顺序、还是倒叙???第二章剪辑: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英)克莱夫·贝尔:“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剪辑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一般而言,单个的镜头并不具备独立、充分叙事和表意的功能,意义的产生依赖镜头之间的组接。库里肖夫效应《一分钟爱情》龙头滴水意象二、相同镜头的不同组接顺序会产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涵义把几个单个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不同的组接顺序能够产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涵义。如:(1)、一个男人在笑。(2)、一把手枪直指着。(3)、这个男人惊恐的神态。上述镜头中,我们按不同顺序组接:(1)---(2)---(3)------结论:此男人是懦夫!!(3)---(2)---(1)------结论:此人是勇士!!!三、剪辑可以创造自由的银幕时空四、剪辑可以营造出影片的音乐美感《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第三章影视剪辑的心理学依据影视剪辑是一个物理过程、一个艺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过程。第一节影视剪辑的心理基础一、人们有随注意力的改变依次接触视像的观察习惯。二、人们有想象和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等)的心理习惯。三、人们观察事物时有忽略次要情节,“在注视中解决某个问题的倾向”。四、人们有回忆、梦境、幻觉等心理意识活动。五、人们观察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带有一致性倾向。第二节影视剪辑中的“完形心理学”法则一、中国画论中关于“形”的论述:(一)、齐梁时代的谢赫------传移模写。(二)、明代董其昌------永恒式样。(三)、清代郑板桥------似与不似。二、关于鲁道夫·阿因海姆的(1904----2019)完形心理学(美学)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形”经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而非客体本身具有的。所以,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形”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或其他物体)中清晰地分离出来,而且自身有着完全独立于其构成成分的独特性,更进一步说,不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却对”部分”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二)、“形”或者格式塔的分类1、简单规则的格式塔达芬奇1452---15192、复杂而不统一的格式塔《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1495---14983、复杂而又统一的格式塔《哀悼耶酥》乔托(意大利)(三)、格式塔的特征凡是格式塔,虽然说其是由各个要素或者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其所有成分之和。也即是说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是部分之和绝不等于整体。(四)、视知觉对格式塔的”简化倾向”好的格式塔与坏的格式塔《一个都不能少》连续式蒙太奇第四章影视剪辑中的流畅原则流畅:剪辑的基本要求。所谓流畅的剪辑或者说剪辑的连贯性就是指通过剪辑在上下镜头之间建立起来的自然过渡关系。具体而言则指通过在一个镜头里安排一种活动、一个手势、一种形态……等达到承前启后,自然连贯的目的。剪辑的最高技巧在于没有剪辑。剪辑流畅与否的标志是看上下镜头之间视觉重点的流动和转移心理依据是否充分。流畅剪辑的两个基本条件:1、剪辑应该代表观众的利益。2、剪辑应当充分尊重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解读习惯。在影视剪辑中,要真正做到流畅,应该使剪辑合乎观众正常的视觉和心理规律。一、通过镜头的切换与兴趣中心(注意力)转换的同步性实现流畅《南征北战》心理基础马赛尔·马尔丹:“镜头的连接不论是以‘精神活动’或以‘视觉活动’为基础,蒙太奇的基本条件都是每个镜头必须会有下一个镜头能够满足的答复(例如看到什么)或完成动作(一个动作姿态或运动的结果)的那个元素。”(一)、与上一个镜头有明显区别的新内容,应当是观众期待视野中的内容。《小兵张嘎》上摇主观镜头(二)、上下镜头主体内容大致相同,但是通过景别和视角的变化来满足受众期待视野,以此达到流畅目的。电视纪录片《国庆大阅兵》《敖德萨阶梯》不过多台机位从不同角度拍摄相同主体时,需要注意:1、遵循轴线原则。2、遵循“30度规则”。二、利用某种逻辑关系实现上下镜头的流畅影视剪辑中某些时候可以依照上下镜头之间的某种真实可信的关联(逻辑)关系进行镜头的组接和切换,这种关联关系是以我们日常生活的逻辑为基础的,是一种不需要运用数学推导的直觉。(一)、镜头的排列顺序要符合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观察的次序。连续式蒙太奇的运用(二)、镜头之间在构图规律、色彩、影调、声音等方面有某种“结构性”匹配。1、位置的匹配上下镜头中同一个主体所处的位置应当有一种空间的统一性---位置匹配原则。《蓝》内、外反拍位置匹配2、方向的匹配(轴线原则……略)3、色彩和影调的匹配4、声音、音乐、音响等的匹配《太阳照样升起》音乐实现流畅剪辑《三峡好人》音乐实现流畅剪辑《喜宴》声音匹配流畅剪辑5、镜头内意象的匹配《三峡好人》相同结构剪辑三、遵循视觉心理规律实现剪辑的流畅(一)、动接动,静接近的原则所谓动接动,是指剪辑点前后的两个镜头有明显的动感。(主体静止镜头运动或者主体运动镜头静止)所谓静接静,指剪辑点相邻的两个镜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错觉剪辑原则影视剪辑当中可以利用视觉上的某些“欺骗性”错觉,达到剪辑流畅的目的。1、内容的相似性:剪辑点前后镜头画面主体内容、造型相同或者相似,由此造成错觉剪辑。2、造型结构的相似性:剪辑点前后镜头画面结构相似,由此造成错觉剪辑。《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错觉剪辑第五章影视剪辑中的轴线原则《纯真年代》正反打镜头《出埃及记》长镜头1《爱情呼叫转移》连贯正反打1第一节轴线概述及其分类轴线原则的强调,实际上是要求影视剪辑中上下镜头的组接应当注意方向性问题。所谓轴线又称之为关系线、运动线、180°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假象线,其直接影响到镜头的调度。所谓轴线规律,是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统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影机镜头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轴线同一侧180度角范围内,以保持空间统一感。任何越过轴线所拍摄的镜头都叫做“跳轴”、“越轴”或“离轴”现象。一、方向轴线指由被拍摄主体运动方向和路线所构成的一条假想线。运动轴线只是一条假想线,它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只要机位、拍摄方向都在同一侧即可。几个机位拍摄物体的连贯运动,要求这些摄影机都在运动对象经过路线的同一侧拍摄。摄影机可以骑在轴线上,但是不能越过轴线跳到另一侧。摄影机跳到轴线另一侧拍摄,所拍摄的镜头无法与上一个或下一个在轴线同侧拍摄的镜头组接,因为出现了相反的运动方向,把观众弄糊涂了。在电视体育节目中,攻防双方对抗性的竞技比赛的拍摄剪辑同样要遵循轴线原则。二、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相对静止的主体之间位置关系(一般表现为对话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假想连接线。《暮冬》
本文标题:影视剪辑学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5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