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第十章多彩的物理世界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了解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5、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6、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修改:突出基本概念天平使用方法,探究注重给出具体方案)编写特点: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这样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关于天平以及其他器材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还是学生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本书把天平的使用放到“想想做做”栏目中,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第十一章运动和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通过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惯性。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生活与自然现象。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修改:增加二力平衡一节,长度时间的测量充实,突出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探究改为想想做做,增加基础性习题)编写特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编写思路: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猜想:不受力和受到摩擦阻力→实验→分析与推理→结论。2、对于力的认识:重点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力和几个力。对各种力的概念不作要求。第十二章力和机械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会测量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它简单机械(修改:先讲弹力再讲重力,突出基本概念,强调弹簧秤的使用方法)编写特点:1、本章探究实验多:探究测力计的使用;重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等。要注意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2、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要求复杂的计算。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3.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应用(修改:增加浮力的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换为实验小桌)编写特点:1、本章的三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2、液体的压强和阿基米德原理不要求计算。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课程标准要求1.理解机械功和功率。关注生活、生产中常见机械的功率。2.知道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知道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5.理解机械效率。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修改:全章的顺利作了调整,先讲功,再讲能。增加一节功率,将机械效率放在功率的前面讲)编写特点:1、机械效率放在功的后面讲,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功和效率之间的关系。2、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用斜面而不用滑轮,主要是斜面器材组装简单,有利于学生探究。最好不用小车,而用较重的木块。第十五章热和能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热量和内能。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6、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编写特点: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重在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2、热机的不断改进、效率及热污染是教学的重点。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通过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5、通过实例,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6、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7、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编写特点:1、不过分强调知识的教学。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学生不易理解。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2、注重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资料查询活动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未来。讨论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探讨应该采取的对策。让学生分别从饮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等。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1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