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食品营养与卫生(第二版)教学课件ppt作者王丽琼主编第八章
第八章食物中毒及预防第一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原因和类型二、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原因和类型(一)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的概念(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一)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的概念•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吃了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大量细菌及细菌毒素进入人体内,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牛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主要由于气温较高,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而且在此时期内人体防御机能往往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此最易发生。•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例如肉类、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糕点、糯米凉糕、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等。(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又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或其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此外,食品从业人员如患有肠道传染病或者是带菌者,都能通过操作过程使病菌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1.毒素型食物中毒:食品中污染了病原菌后,这些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因食用这种食物(不需食入活菌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大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引起。2.感染型食物中毒: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人体摄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大多由沙门氏杆菌、肠炎弧菌引起。3.混合型食物中毒:细菌经由食品进入人体后,就在肠管内繁殖,并且在同一时候形成芽孢,产生肠毒素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称为混合型食物中毒。二、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二)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三)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四)肠炎弧菌食物中毒(五)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六)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七)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八)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九)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十)志贺氏菌食物中毒(十一)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十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污染途径2.对人体的危害3.预防措施1.污染途径•猪、牛、羊等健康家畜、家禽和蛋类的带菌率较高,有宰前感染,也有宰后污染。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其次是蛋类、奶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豆制品和糕点有时也可引起中毒。肉类主要来自动物宰前感染。另外,从宰杀到烹调加工的各个环节中,都可受到污染。蛋类可在卵巢和产蛋过程中被污染。带菌的牛、羊所产的奶中可能含有大量沙门氏菌,或奶类受到带菌挤奶员、不卫生的容器具的污染而带菌。•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无感官性状的变化而容易被忽视。带有沙门氏菌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久存,细菌可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如果烹调时食品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再次受到污染,食用前又未加热,即可因食入大量活菌而发生中毒。2.对人体的危害(1)胃肠炎型:前期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痉挛性腹痛、寒战,以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大便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内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偶带脓血。因呕吐、腹泻大量失水,一般急救处理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重症、发热和有并发症患者,可用抗生素治疗。一般3~5天即可恢复,病死率在1%左右,主要是儿童、(2)类霍乱型:起病急、高热、呕吐、腹泻次数较多,且有严重失水现象。(3(4)类感冒型:头晕、头痛、发热、全身酸痛、关节痛、咽喉炎、腹痛、腹泻等。(5)败血症型:寒战、高热持续1~2周,并发各种炎症,如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败血症型主要由霍乱沙门氏菌引起。3.预防措施(1)防止病媒侵入:①牲畜在宰前应严格检查,防止病畜混入。②避免肉尸和内脏被粪便、污水、容器污染。③严禁出售病死牲畜和禽肉。(2)控制繁殖:沙门氏菌属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但在20℃左右即能繁殖。防止繁殖,必须低温贮存。(3)杀灭病原菌:加热杀灭病原微生物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但必须达到有效温度。沙门氏菌不耐热,于60℃加热20分钟即被杀灭,因此食品应充分加热,并立即食用。加热后的食品应防止二次污染。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在10℃以下低温处贮存,较长时间放置需再次加热后食用。熟食品必须与生食品分别贮存,防止污染。(二)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1.污染途径2.对人体的危害3.预防措施1.污染途径•病人、带菌者及患乳房炎的牛、羊,是葡萄球菌污染食物的主要来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和口腔疾患的病人,或健康人的咽喉和鼻腔、皮肤、头发经常带有产肠毒素菌株,经手或空气污染食品;患乳房炎的乳牛的乳汁中,经常含有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一般健康人鼻、咽、肠道内带菌率为20%~30%。据报道,在禽类加工厂,屠宰后鸡体表带菌率为43.3%,鸭体表带菌率为66.6%。•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是含有乳类的冷冻食品。因为淀粉、蛋白质等能促进该菌的繁殖和肠毒素的形成。此外,还有剩米饭、糯米凉糕、生菜沙拉、便当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有发病。2.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误食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8小时,平均为3小时),就会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症状。•主要症状有恶心、反复呕吐,多者可达十余次,呕吐物起初为食物,继为水样物,少数可吐出胆汁或含血物及黏液,并有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儿童发病较成年人多,且病情严重。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来势凶、病程短、恢复快。中毒后要注意休息和多饮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3天左右痊愈,很少死亡。对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应补充糖盐水或输液治疗。明显精神差、腹泻重的患者需送医院治疗。3.预防措施(1)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①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食品加工人员、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进行健康检查,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疖疮、手指化脓)、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化脓性咽炎、口腔疾病等)者应暂时调换其工作。②防止葡萄球菌对奶的污染。定期对健康奶牛的乳房进行检查,患化脓性乳腺炎时,其奶不能食用。健康奶牛的奶在挤出后,除应防止葡萄球菌污染外,亦应迅速冷却至10℃以下,防止在较高温度下,该菌的繁殖和毒素的形成。此外,奶制品应以消毒奶为原料。•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肉尸应按病畜、病禽肉处理,将病变部位除去后,按条件可食肉经高温处理以熟制品出售。(2)防止肠毒素的形成:在低温、通风良好条件下贮藏食物不仅防止葡萄球菌生长繁殖,也是防止毒素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其放置时间亦不应超过6小时,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食用前还应彻底加热。(三)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1.污染途径2.对人体的危害3.预防措施1.污染途径•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以夏、秋季最高(6~10月份),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涉及的食品种类很多。国外主要是乳、肉、蔬菜、甜点心、调味汁、凉拌菜、炒饭;我国是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隔夜米饭是中毒的主要原因食品,其他如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这些食品引起中毒多因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20℃以上)和放置时间较长,使食品中污染的蜡样芽孢杆菌得以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如我国夏季有些地区喜欢吃泡饭、甜酒酿、米粉等,往往不加热或加热不完全引起中毒。2.对人体的危害•引起蜡样芽孢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数腐败变质现象不明显,在进行组织及感官鉴定时,除米饭稍发粘、入口不爽外,大多数食品的感官性状完全正常。•食用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后,一般在8~16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呕吐和腹泻两种类型。•呕吐型潜伏期较短,1~5小时,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并有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持续时间12~24小时,主要中毒食品是米饭;腹泻型潜伏期较长,8~16小时,以腹痛、腹泻为主,主要中毒食品是肉类加工品、蔬菜、布丁,中毒症状12~24小时可消失,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污染的食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较重者可到医院就诊。3.预防措施•预防中毒的措施主要是注意食品的贮藏和个人卫生,防止尘土、昆虫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食物烹调后应短时间内食用,避免长期保存,尤其不可于室温下储存。由于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所以剩饭、剩菜应放在低温下保存。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发觉。因此,剩饭、剩菜在食用前一定要再加热到60℃以上,以确保安全。(四)肠炎弧菌食物中毒1.污染途径2.对人体的危害3.预防措施1.污染途径•肠炎弧菌为海洋性细菌,所以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海产鱼、虾、贝类,其次为肉类、家禽和咸蛋,偶而也可由咸菜等引起;此外,若其他食品带有该菌,通常是因间接污染所引起,也就是受带菌的海鲜类或其他处理过海鲜类的器具、容器所污染。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中毒多发生在6~10月。2.对人体的危害•进食被肠炎弧菌污染的食物后10小时左右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脓血便。呕吐、腹泻严重,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大部分的患者发病后2~3天内会自然痊愈,恢复正常,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死亡率在0.1%以下。•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到医院医治。肠炎弧菌对氯霉素敏感。呕吐、腹泻严重者要补充水和盐。3.预防措施(1)防止细菌污染,充分清洗。①夏季从近海捕猎的鱼贝类,均有可能被肠炎弧菌污染,所以利用本菌嗜盐,于淡水中无法存活的特性,可用自来水充分清洗以除去此菌。②避免二次污染,已处理过海鲜类的器具应充分清洗干净。③砧板、刀具及容器应标示区别生食或熟食用。(2)防止细菌繁殖,低温冷藏。此菌对低温极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长且易致死,故可用冷藏方法来防止细菌繁殖。(3)杀灭细菌,充分加热。肠炎弧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入活菌所造成的。因此利用此菌不耐热,在56℃下经5分钟易被杀灭的特性,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绝对避免生食。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五)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1.污染途径2.对人体的危害3.预防措施1.污染途径•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症状最重、病死率很高的一种毒素型食物中毒。我国北方地区,西部地区曾多次发生。•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中毒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谷类食品如臭豆腐、豆豉、豆酱等,这些发酵食品所用的粮和豆类常带有肉毒梭菌芽孢,发酵过程往往密封于容器中,在20~30℃发酵,在厌氧菌适合的温度、水分下,污染的肉毒梭菌得以增殖和产毒;其次为香肠、火腿、腌肉、腊肉等肉类加工品和pH4.6的低酸性罐头食品(注:pH在4.5以下的酸性罐头食品,肉毒菌无法生存)。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进食了污染肉毒毒素的食品,并且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2.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误食被肉毒梭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后,短者约2小时,长者约3~8天,通常在12~36小时内会出现中毒症状。潜伏期愈短,症状愈严重,死亡率愈高。•该菌的毒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其症状有视力模糊、复视、瞳孔散大、眼睑下垂等眼部症状及头晕、无力、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唾液分泌障碍、口渴等。初期虽会出现呕吐、恶心
本文标题:食品营养与卫生(第二版)教学课件ppt作者王丽琼主编第八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5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