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幼儿园园长岗位提高培训
1幼儿园园长岗位提高培训在日常生活中阅读活动的指导幼儿喜爱听故事,看图书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儿童喜欢新鲜事物,但他们所生活的情景有不可能有多大的变化,图画书、故事可以变化多端,所以他们喜欢看书;二是图画书的色彩鲜艳,有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三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欢想象,当看见小狗的时候,他们就想象小狗在与自己玩,因而,他们对图画书也很感兴趣;四是看图画书也是他们能力的显示,“我能看书了”,他们很高兴,他们也最喜欢告诉别人故事的结尾,以示自己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图书种类很多,按内容来分有知识性图书、人情味图书、道德教育图书、趣味性图书等等。幼儿阅读图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年阶段的儿童来讲,用得最多或是最普遍的形式是与听和看有关是各种组合形式,如:在家里妈妈往往喜欢用边讲边让幼儿看图书是形式来帮助幼儿阅读;在幼儿园,教师有时会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阅读,有时候会让幼儿边听录音边阅读,等等。不同形式对幼儿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偏向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的偏向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而如何寻找一种最佳形式来发展幼儿阅读中某一特定方面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索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从由听和看组成的几种阅读形式中,寻找一种能帮助本班幼儿更快理解图书的形式,并分析原因,找出其中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践提出一点建议。一、阅读形式(一)听故事不看图书。教师只提供录音机和各种故事磁带,幼儿可自由选择故事磁带听故事。(二)不听故事看图书。教师提供多本图书,幼儿自由选择,自主阅读。(三)边听故事边看图书。教师提供录音机、几本图书。以及与图书相配套的磁带,幼儿可自由选择图书和配套磁带边听边阅读,(四)先看图书再听故事。教师提供几本图书、录音机以及与图书相配套的磁带,幼儿自由选择图书自主阅读后,抛开图书倾听与之配套的故事磁带。(五)先听故事再看书。教师提供几本图书、录音机以及与图书相配套的磁带,幼儿可依据图书封面自由选择相应的故事磁带,听好故事后再阅读该图书。二、幼儿理解图书的考察方法及结果2观察幼儿对图书的理解程度如何,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观察幼儿阅读时是不是有序的、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二是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呀?发生什么事呀?是怎样发生的呀?来了解幼儿通过阅读后对故事的记忆能力;三是通过问“为什么”来了解幼儿经过听故事、阅读后对图书中部门情节的理解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在第一种只听故事不看图书的形式下,幼儿在回答“故事里有谁?”“发生什么事?”这些问题时没有多大的困难,90%幼儿都能准确回答,但对“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的回答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很多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了改造。对于后面的:“为什么?”幼儿不能作出回答。在第二种不听故事看图书的形式中,93%幼儿在阅读时都能够做到有序。但对“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后面的“为什么?”的问题却不如人意,很多幼儿在回答“故事里有谁?”这个问题时,就出现了增加或减少主人公的现象。在第三种边听故事边看图书的情形下,幼儿在阅读图书时出现了无序状态,有些幼儿要么从中间开始翻阅,要么跳跃式地进行阅读。在问及“故事里有谁?”“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几个“为什么?”的问题时,94,5%幼儿都不能准确回答。在第四种先看图书再听故事的形式下,幼儿能够有序地阅读。在回答“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两个问题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作答,但对“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的回答,幼儿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一致性很差。在第五种先听故事再看图书的形式下,幼儿能够有序地进行阅读。在回答“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几个问题上,93%幼儿都能准确地作答。在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时,平均2/3的幼儿都能准确回答,1/3的幼儿作出错误的回答。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五种形式先听故事再看图书,对幼儿理解、记忆图书帮助最大。三、分析原因(一)听故事帮助幼儿建立适合于理解该图书的相关图式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为一定的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包括在这种单元之中的东西,除了知识本身之外,还有关于这些知识如何被运用的信息,图式由变量构成。如“小白兔”图式就可能包括:长耳朵,短尾巴,长胡须等变量。构成图式的变量可以3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由抽象的变量构成的图式涉及任何形式的事件和客体,如没有生命的客体的图式涉及的内容就很广,生活中一切无生命的东西如椅子、桌子都涵盖在其中。个体所具有的图式就是该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个体所具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图式之中。成人所具有的图式较幼儿多得多,而且组成各个图式的变量都较抽象,一个图式能涉及任何形式的事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幼儿会出现只把四只脚的椅子当作椅子,而三只脚的就不是椅子,而成人则不会。先让幼儿听故事,目的是给幼儿正确的信息感知,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建立与图书内容相关的图式,如先让幼儿听《小黄鸡和小黑鸡》的录音磁带后,幼儿就有可能建立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式;图式中的变量较具体,有小黄鸡、小黑鸡、下雨、鞋带……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讲,他们在听完故事后,建立起来的图式可能更准确一些。而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建立起来的图式可能较模糊。但无论何种情况,幼儿在建立与图书内容相关的图式后,他们对整个故事就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对他们在后面的阅读中能更精确地去感知是很有帮助的。在其他几种形式下,如先让幼儿阅读或者是边听边读,幼儿虽然也能建立某些图式,但是在先让幼儿阅读的形式下,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在自己阅读时往往只注重细节部分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而忽视了对图书内容的整体把握。在边听边阅读的形式下,幼儿很容易因跟不上或者是超过录音机的播放速度而影响了他们对整个故事的完整感受。因此,这两种形式都不能为幼儿建立理解图书的相关图式提供很好的帮助,在先看图书再听故事形式下,虽然后面听故事的环节能给幼儿完整而准确的感受,但是在前一环节看图书过程中,如果幼儿建立了不恰当的图式,也会引起他们对整个故事知觉的歪曲。(二)听完故事再阅读,幼儿建立起来的图式更具体化和形象化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而且年龄越小,这个特点越明显。在看图书过程中,图书给了幼儿最直观、最形象的感知,因此,幼儿在听故事时所建立起来的图式,其变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具体化。但由于幼儿在听故事时有很大的可能建立起来的图式不准确,或者是形成多种相关图式。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图式还有一个被评价的过程,即不断地变换不恰当图式,选择最合适的图式。这里涉及到推论的作用,推论是理解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它在整个理解过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幼儿要正确理解图书的内容,就需要在许多图式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图式,而这就要进行推论。一般来讲,幼儿都是利用从图书中观察到的线索去选择适当图式的。如幼儿在听完故事《小黄鸡和小黑鸡》后,他们可能会建立这样的与图书内容有关的两种图式。一是4由变量小黄鸡、小黑鸡、下雨、躲雨组成的图式。如何从其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图式呢?在阅读图书时,当幼儿看到了下雨,以及小黄鸡和小黑鸡急忙躲雨两幅画后,他便会根据图上所观察到的这条线索,去否定第一种图式而选择第二种图式,从而正确理解图书。与此同时,第二种图式中的各个变量也得到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整体印象。由此可见,“先让幼儿听故事再阅读”这种非正规化的阅读形式,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图书方面是有很大帮助的。四、后续活动幼儿在阅读图书时,不仅要培养观察力、理解力,而且也要培养了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前面分析所得结果的基础上,我认为,在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创设环境,开展先听故事再阅读的一些后续活动。如:让幼儿自讲自录、提供头饰进行情景表演等。这些形式的活动,对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离开图式进行自讲自录以及进行情景表演都是让幼儿回忆图书中所存信息的过程。在经过听故事阅读后,幼儿对整个故事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建立起恰当的图式,而图式在幼儿回忆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图式是一种结构,它有利于幼儿从记忆中有计划的回忆图书中的信息,为回忆提供了接近某种信息的通路。当幼儿一时不能回忆起有关信息时,如对小白兔为什么害怕这部分情景回忆不起来,但他又相信他曾经是看到或听到过的,他很有可能进行重新建造,从图书中回忆出一些其他的信息,还可能在回忆中产生一些“捏造”的东西。这种现象的发生与阅读和回忆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增加,在自由回忆中与图式的一致歪曲也随之增加。在自讲自录以及情景表演中,幼儿的图式允许他们重新建造那些忘记了的或者是并未学过的成分,发展内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标题:幼儿园园长岗位提高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8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