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教宝宝学数学第一章最积极的学习伙伴——父母和小宝宝母亲是陶艺家,而孩子则是黏土。——温妮弗列德·沙克菲尔·史东勒我和许多人一样,每天都是一边吃着愉快的早餐;一边看着令人沮丧的新闻——报纸上充斥着色情、暴力、失业、不景气,仿佛是到了世界末日。放下报纸,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重新恢复希望和信心。距离我家一百码处,是伊凡·汤玛斯协会;可敬的妈妈们、愉快的工作人员及可爱的孩子们,在那里齐聚一堂。我悄悄地溜进最后面的教室,靠着墙坐在地板上。这是一个美好的屋子,在铺着榻榻米的和室教室里,面对我的是三名年轻的工作人员,他们跪坐在地上;二十位年龄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的妈妈们,面对着他们围成一个半圆形;两、三岁可爱的小宝宝们坐在妈妈的怀里。没有人注意到旁观的我们,包括一位大学教授、一位学校教师、一位来自英国的作家、一位澳洲的小儿科医生及一位初为人母的妈妈。一位漂亮的两岁金发小女孩琳达正大声地念着书,读到有趣的情节,她会忍不住自己咯咯笑了起来,其他的孩子也跟着笑了起来。她读的是日文,我完全听不懂。高桥老师是在场唯一的日本人,他打断琳达,问了一个问题;两个人用日语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协会的负责人珍娜·杜曼问其他的孩子,「还有谁会用日文造句?」许多人抢着举手,珍娜请麦克回答。麦克跑到协会的副主席苏西·艾森的旁边。苏西把好几堆字卡放在麦克的面前,上面写着斗大的日文汉字,包括名词、动词、副词等。麦克挑出几张卡片排在地板上,大声念出来,每个人都笑了。珍娜替我翻译:「野鹿坐在苹果派上面。」一个两岁的小宝宝造了另外一个句子:「大象帮草莓刷牙。」三十分钟在笑声中很快就过去了。工作人员站了起来,孩子们和他们的妈妈都还意犹未尽,大家互相鞠躬致意,这幕情景令我感动得掉下眼泪,我连忙低下头假装看表。接着我听到一阵哄堂大笑,一个一岁三个月大的小男孩,在鞠躬时腰弯得太低,重心不稳而跌倒了,他爬起来后,自己也笑了。他们依依不舍地如鱼贯般离开日语教室,结束阅读及造句的练习;下一堂课是高级数学。妈妈们发现,两岁的小宝宝不仅可以学会阅读,也会数学。而学校的正规教育,却要等到七岁才开始。一九七五年,一群年轻、聪慧、有心的妈妈们,在伊凡·汤玛斯协会学习如何教孩子阅读。除了母语英语之外,并学习二到三种外语。她们还教孩子数学、游泳、拉小提琴。简单地说,她们可以教孩子学会任何东西。除了启发孩子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这种亲子共同学习的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伊凡·汤玛斯协会并不直接教孩子,而是指导妈妈们如何教自己的孩子。这些妈妈在二十五岁或三十二岁才开始学日语、西班牙语、拉小提琴、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体育馆,做许多妇女梦寐以求的事情。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乐趣更多。一年前的一个早晨,我参观他们的数学课;那天苏西和珍娜让小朋友练习解答数学题,其速度快得竟让我来不及看清楚题目。而小朋友们的答案却完全正确。苏西问:「16乘以19,减15,111,除以4再减51;等于多少?」珍娜问:「费城到芝加哥有多远?」「如果你的车子一加仑汽油走五公里,从这里开车到芝加哥,要用掉多少汽油?」「如果一加仑汽油可以走十二公里呢?」那天我问三岁的吉罗·赛门,十九的平方是多少?「三百六十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情况一再发生,每次都使我惊讶不已,使我对于明天更充满期待。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才有把握指导有心教小宝宝数学的妈妈们。小宝宝太聪明了,学习的能力很强;他们学习的成绩,比教他们的父母还要好。怎么会这样?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二章知难行易略第三章宝宝想要学数学——好奇是儿童和天才共同的特质。让孩子在童年时尽情发挥,他们都可能成为天才。——爱德华·布鲁威尔每一个孩子接触到数学,都会想要学习;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学习周遭所有的讯息,而数学就是其中之一。以下几点说明小宝宝学习的意愿和能力:1、学习的过程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2、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3、小宝宝对于学习的渴望甚于食物。4、小宝宝对于学习的渴望甚于玩乐。5、学习是小宝宝成长时必经的过程。6、宝宝想要立刻长大。7、学习是成长必备的技能。8、小宝宝不断地想要学习所有的事物。9、数学是值得学习的事物之一。从来没有一位成年的科学家,像四个月到四岁大的宝宝那么好奇。大人把这种好奇心误解为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我们非常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却无法完全了解孩子行为的意义。其中最常犯的错误是把学习和受教育混为一谈。学习通常是指一个人取得知识的过程,而受教育则指在老师或学校的引导之下的学习过程。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这两种过程却经常混淆。由于正规的学校教育从六岁才开始,我们也认为六岁以后才开始真正重要的学习过程。其实不然。事实上,早在出生之前,就开始学习了。我们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却不一定真正了解他们。许多人把学习与接受教育,这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混为一谈。因此,儿童到了六岁才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我们也以为六岁以后才开始一生的学习过程。事实上,从出生之后,学习就不曾间断;在六岁的学龄以前,孩子已经吸收了大量、甚至此往后的一生中更多的讯息。六岁以前的幼儿,对于自己和家庭已经有基本的了解;他认识邻居,也知道彼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学会两种以上的语言。(六岁以后,想要真正学好一种语言都非常困难。)这些都在他走进学校教室以前就发生了。几年之间,学习的过程快速地进行着,只要适当地鼓励,速度非常快,就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幼儿的学习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些部在他走进学校教室以前就发生了。几年之间,学习的过程快速地进行着,只要适当地鼓励,就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相反地,如果我们刻意阻止,则会彻底破坏孩子的求知欲;最简单的方法是,阻隔孩子接触资讯的管道。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白痴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用链条锁在床边,到了十三岁才被人发现。或许他天生就是一个白痴,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因为他被锁住,没有任何学习的机会,所以才会变成白痴。用链子锁住自己的孩子,这种父母真是不可理喻。限制孩子的学习,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成就;不幸的是,这种情形举目皆是。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各种吸收知识的机会,激发他的学习能力,同时不断地给子鼓励。有许多例子告诉我们,父母有计画地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包括数学、外语、阅读、体育,不断地激励,大多有很好的成果。这些孩子不但自信、快乐、身心健全,智商也高于一般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孩子并非天资优异,也并未接受特殊的教育,而是父母让他们从幼年开始,不断地接触大量的讯息。父母了解到小宝宝旺盛的学习欲望及超人的学习能力。就能够让他赢在起跑点。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岁半的孩子,看看他整天都在做些什么。没有人受得了他,为什么?因为他太好奇了,什么都想尝试。他打碎电灯、倒掉咖啡、把手指头伸进插头里、还撕烂报纸。这是他非常自然的学习方式,用眼睛看、耳朵听、闻闻气味、尝一尝味道,所有的感官都派上用场。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幸免,接着他会想到外面去,探索更丰富的世界。他一直努力在学习,我们则努力地阻止他学习,因为代价太昂贵了。于是父母想出几种方法,应付小孩子惊人的好奇心,却在不觉中阻止孩子的学习。第一种方法是,给孩子摔不坏的安全玩具,颜色鲜艳,还会发出声音。孩子一拿到玩具,立刻会好奇地看一看、摸一摸、咬一咬(颜料是无毒的)、大概用了九十秒的时间,他对这个玩具已经很了解了,就会丢在一旁,继续看装玩具的盒子。盒子和玩具一样有趣,甚至此玩具更有趣,因为他可以随意弄坏盒子。遗憾的是,所有的玩具和游戏都是大人设计来阻止孩子的学习。小宝宝从来不发明玩具或游戏,他们发明工具。例如找一块木头,用来当榔头,打坏爸爸的茶几;甚至给他一个贝壳,马上就变成碎片。如果你仔细观察小宝宝,会发现很多这类的例子;你觉得他太小了,根本就不懂事。事实上,如果一个两岁的小宝宝不哭也不闹,安静地玩着玩具,持续五个小时,这种情形才更令人担心。孩子的注意力非常短暂,他们的本性是好动的,于是第二种方法是,把孩子关在婴儿车内。我们应该承认,婴儿车其实是为大人买的。使用婴儿车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却很少有父母警觉到这一点。婴儿车剥夺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限制他们的肢体活动,使他无法爬行(正常发育的重要过程),间接阻碍了视觉的发育与手、眼协调的功能。父母理直气壮地认为婴儿车可以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咬坏电线,或是从楼梯上摔下来。其实是让父母偷懒,不必时时注意孩子是否安全。婴儿车阻碍孩子的学习,比安全玩具更甚。妈妈丢进去给他的玩具,每一项都只有九十秒钟的兴趣,然后他就会把东西丢出来。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他破坏东西(一种学习的方式),使孩子在肢体、情绪及教育等各方面的学习都处于真空,并因而发展迟钝。这样总比让孩子打破电灯好,是吗?正好相反。那只表示我们毫不尊重孩子的求知欲,他多么想学会所有的东西,愈快愈好。我们在孩子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阻挠他的学习。从出生四岁之间,吸收资讯的能力最强。这一段学习的黄金时光一去不返,我们却让孩子整天干干净净、安全无虞,学习则一片空白。讽刺的是,等到孩子年龄渐长,对天文学、物理、生物都没有兴趣时,父母才不断地强调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并且指责孩子不求上进。我们都忽略了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游戏。大人却要勉强孩子相信学习苦不堪言。有些孩子自始至终都相信学习是好玩的事情,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天才。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学,但是我们不能把上学和学习混为一谈。上学的孩子不定都在学习,学习不一定都在学校里。小学一年级对我而言,好像过了几个世纪。老师在上课时,都会要求我们坐好、安静、看着老师、注意听讲。她说,这样才能学到东西。一直到高中毕业,我都觉得度日如年。我想不只我这样。以我自己的经验,老师可以要我坐好、安静、看着老师,却不能让我注意听讲。上课时我根本就心不在焉:心绪到处神游,偶尔会被老师尖锐的点名声打断。我不仅不知道答案,我连题目都听不懂。尤其是算术。一年级我们就要背算式,例如2乘以2等于4。那时候我觉得实在无聊透了,但是还满简单的。到了二年级,开始学乘法。老师说:「我们看23乘以17」,「算式是这样」,她在黑板上写着:我觉得很有趣。「我们先看看3乘以7等于多少,芭比?」「21。」芭比会背九九乘法。「很好。」老师说。「为什么会这样?」我极感兴趣地问。「什么怎么样?」老师有一点不高兴。「为什么要把1写下来,然后进2?」「反正这样就没有错。」老师说:「大家好像都懂了,我们再继续看。」「现在看看2乘以7等于多少,艾莲娜?」老师问。「14。」艾莲娜回答。老师微笑表示称许。班上的同学并不是都像我这么笨。「现在我们加上刚刚进位的2,总共是16。写在这里。」「为什么会这样?」我问。她转过来看着我,「哪里不懂,格连?」「为什么要加上刚才的2变成16?」「因为」,她断然地说:「这样就对了。」我的好奇心被激起,「为什么?」我开始追根究底,「为什么不是减掉进位的2,为什么不写在1的旁边?」「因为」,老师说:「我比你大!」这是我整个求学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当然,上面这一段对话只是虚构,并未真正发生,因为我一直很明白她比我大,因此从未如此追根究底。我的数学不是很好,但还不至于笨到连老师比我大都搞不清楚。她只是理所当然的写下1然后进2,我们也照做,这样的理由已经非常充份。我想半个世纪以前,她的老师也用同样的方式教她,我的老师也知道老师比她大,照着老师的方法就对了。这种理所当然的教学方式,我并不服气,也觉得不合理。到现在还是如此。我想,这就是我对于数学敬而远之的原因。我不相信比我大的人,说的话一定都对。学习是快乐的事。不论老师怎么说,孩子们还是觉得很快乐。简单地说,小宝宝什么都想学,数学也是其中之一。大人老是学不会,但是一岁的宝宝学来却轻而易举。第四章宝宝可以学数学——(年龄愈小,学习的效果愈好)你应该尊重孩子,你并不比孩子强。——罗勃特·汉尼每一个人都爱孩子,但是很少有大人真正尊重孩子。因为我们自认为优于孩子。比孩子高、壮、见多识广。没有错,大人是比孩子长得高大,却不见得比较聪明。☺宝宝都是语言天才语言能力是人类的大脑与生俱来的功能。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一种难以解释的奇迹。了解及使用一种语言
本文标题:如何教宝宝学数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8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