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格式不良却给力板
========================================第1页========================================血液检查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2、RBC病理性↓的意义:(1)生成不足:a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b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c慢性病性贫血: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肾病。(2)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3)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3、贫血的3个诊断指标:Hb、RBC、Hct四个鉴别诊断指标:MVC、MCH、MCHC、RDW4、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离散程度)的参数。RDW能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临床:缺铁性贫血----RDW升高地中海贫血-----RDW正常5、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临床: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Ret多↑↑6、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即血沉。(一定条件:a血沉管:直立b一定时间:1小时c一定温度:室温25℃)临床:结核、风湿、肿瘤。7、中性粒细胞(N)病理性升高:细菌感染、创伤、中毒、溶血出血及肿瘤。8、N病理性降低:病毒感染、脾亢、血液病、自身免疫病及药物理化作用。9、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见于严重感染。10、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核及以上者大于3%,或多数为4~5叶核,称为核右移。见于巨幼贫。11、嗜算性粒细胞(E)↑: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12、淋巴细胞的病理变化(1)病理性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2)病理性绝对↑:病毒疾病及结核病13、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第2页========================================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14、血管壁检查(1)毛细血管抵抗力实验(CRT),又称束臂实验临床:a毛细血管壁异常:维生素C缺乏症、血管性紫癜B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ITP)(2)出血时间(BT):用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前臂皮肤上造成一个“标准”创口,记录出血自然停止所需时间。临床:ab同CRT;c凝血因子异常:血管性血友病(vWD)15、血小板↓(1)生产↓,见于再障、白血病等(2)破坏或消耗↑见于ITP、DIC等(3)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血液稀释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在血浆中加入活化剂和部分凝血活酶,而后加入Ca2+,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APTT。意义: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除PF3、Ca2+外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均可延长APTT。17、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37℃,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而后加入Ca2+,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PT。意义: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的筛选试验;除Ⅲ、Ca2+外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均可导致PT延长。18、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的一系列肽链碎片的总称。意义:FDP↑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血浆D--二聚体(DD):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19、出血性疾病常见原因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抗凝物质增多纤溶亢进CRT;BTPLT;MPVAPTT;PTAT-ⅢFDP;DD========================================第3页========================================骨髓细胞学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2、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红:有核细胞有核细胞%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1:150%以上各型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0:110%以上增生性贫血、各型白血病增生活跃20:15%左右正常骨髓增生减低50:11%以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明显减低300:10.5%以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粒红比值(M:E)为2:1~4:1。粒系细胞占总有核细胞的40%~60%。4、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病名血象骨髓象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减少或正常;MCV↓,MCH↓↓,MCHC↓,RDW↑,WBC,DC,PLT多正常;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呈“老核幼浆”核浆发育不平衡。巨幼细胞贫血MCV↑,MCH↑,MCHC正常,RDW↑,RBC↓↓;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轻度减少或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早、中幼红细胞为主呈“核幼浆老”核浆发育不平衡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Hb,RBC,Ret,WBC,PLT等明显↓;三系↓,淋巴相对↑四少两多四少:红系、粒系、巨核系,骨髓增生程度↓两多:淋巴相对↑,非造血细胞↑========================================第4页========================================5、白血病AL骨髓象:a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b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并病变c白血病裂孔现象d红系多受抑制e巨核系受抑制A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简称急淋:L1,L2,L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M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象:a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b淋巴细胞系过度增生,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有空泡等c粒系及红系增上均受抑制,各阶段细胞明显↓d巨核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a血象:白细胞异常增生,以中幼粒以下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生。B骨髓象:粒系极度增生,可见以中幼粒以下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增生,嗜碱或嗜酸粒细胞增多。C染色体检查:约90%以上CML患者有Ph染色体d体征:巨脾。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减→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大量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临床: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病变→冲吸收能力下降→小分子蛋白无法重吸收→随尿排出。临床: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等3、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异常蛋白质升高,可经肾小球滤过,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成。临床: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如血红蛋白尿4、肾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减退,肾糖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称肾性糖尿。5、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合体。透明管型偶见于正常人细胞管型常表示病变在急性期颗粒管型有淤滞现象,病变在慢性期蜡样管型长期淤滞,病变在后期,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6、尿干化学检测常用项目:PH、蛋白PRO、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隐血BLD、亚硝酸盐NIT、白细胞LEU、尿液比重SG、维生素C--(鉴定GLU/BIL/BLD)7、隐血:当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发现,称为隐血。这类出血必须用========================================第5页========================================化学方法加以检测,称为隐血实验。8、浆膜腔积液:a按性质:漏出液和渗出液b按部位:胸腔液、腹腔液、心包腔液、关节腔液。9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要点P33410、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1)化脓性脑膜炎: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1、白蛋白/球蛋白(A/G)1.5:1~2.5:1,评价肝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2、慢性肝病时,蛋白酶变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时,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因受刺激合成γ球蛋白增加,A/G比值发生变化,严重时可出现A/G倒置。3、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指标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失程度的敏感指标4、ALP(碱性磷酸酶):肝、胆、骨骼疾病的酶学指标;胆汁淤滞的酶学指标。5、γ—GT(γ谷氨酰转移酶):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酒精性肝炎及戒酒的监测指标6、MAO(血清单胺氧化酶):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监测MAO活性可诊断肝脏是否纤维化。肾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正相关)最常用的方法,较早反映。血肌酐Cr: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负相关)不早期,较特异。血清尿素BU: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负相关)不早期,不特异。胱抑素C:理想可靠的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受损的内源性标志物。糖尿病诊断1、GLU(血糖)升高:Ⅰ、Ⅱ型糖尿病(最常见);特殊类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胰腺外分泌疾病);应激性血糖升高;肝源性血糖升高。2、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定量葡萄糖,间隔一定时间测量血糖、尿糖水平,以监测血糖调节功能,犹适于糖尿病疑似者。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糖耐量减退。========================================第6页========================================3、糖尿病(DM):FPG≥7.0mmol/L2hPG≥11.1mmol/L尿糖(+)4、空腹血糖受损:FPG6.1mmol/L,7.0mmol/L2hPG7.8mmol/L5、糖尿病诊断标志:有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OGTT,2hPG≥11.1mmol/L;(三者之一,可确诊)心脑血管病的实验诊断1、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LDL-C+Apo-B)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高密度脂蛋白(HDL=HDL-C+Apo-A1),HDL抗AS;Apo-A1,抗AS,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指标。3、肌酸激酶CK:CK/CK-MB,最广泛应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T/I:最敏感最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b:最早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AMI除外诊断B型利钠肽BNP:预测HF(心力衰竭)有无及严重程度的最准确指标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一、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胎传抗体,既往感染;IgM:早期诊断,现症感染;IgA:粘膜免疫,母乳喂养;IgE:超敏反应,变态反应。二、感染免疫检查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链球菌溶血素“O”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意义:(1)ASO是溶血素O受刺激产生的抗体(2)ASO升高可见于扁桃体炎等链球菌直接感染性疾病(3)ASO升高亦可见于急性肾炎等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疾病(4)ASO(+)一定是链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2、结核分枝杆菌(1)抗酸染色法:高特异性,低敏感性(2)细菌培养法: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耗时。适于菌种鉴定、药敏实验,不适于常规========================================第7页========================================(3)血清抗体法:适于常规助诊,尤适于肺、肾以外的结核筛选(4)PCR法: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快速性3、幽门螺旋杆菌(Hp)可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4、ToRcH
本文标题: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格式不良却给力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