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项目组支持单位:南都公益基金会2010年8月-2011年3月我们的自由天空(OFS)公益助学项目组二零壹壹年三月制OFS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1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一、调查方法(一)取样为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本项目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此外在云南省红河州和贵州省镇远县补充了部分样本。本调查基本能反映我国西南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生及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以及问题行为、应对方式、生理发育等状况,并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社会各界和教育机构对这一地区师生的帮助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二)样本特征1、青少年样本特征调查取样涵盖湖南、云南、贵州三个省的三处贫困县/乡。包括12个学校,32个班级。共调查青少年1551人。平均年龄12.93,标准差1.95,96.19%的受调查者年龄在10-18。青少年有效问卷总比例为89.9%,1393份。2、教师样本特征调查地点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男性占44.1%,女性占55.9%。平均年龄38.29岁,标准差8.08岁,年龄范围在14-69岁。受调查者中侗族占68.2%,汉族占19.1%,苗族占10.9%,其他白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共占1.7%。城区教师66.9%,农村学校教师33.1%。初中及以下占0.7%,高中/中专学历9.6%,大专学历43.6%,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6.1%。二、调查结果(一)2010年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心理健康和抑郁的总体情况-本次调查的青少年中,11~12%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3~4%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普遍,且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47.3%);人际交往退缩,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普遍有孤独感(63.8%);缺乏足够的自我认识,超过一半的青少年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33.6%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OFS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2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中有17.6%存在抑郁问题,略高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课题组承接的中国科协全国青少年调查项目中获得的15%的结果。说明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抑郁问题需要引起足够关注。根据本次调查,有8.4%的青少年在昀近曾想过自杀。这部分青少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困扰,亟需干预和疏导。2、问题行为-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是:情绪多变(69.5%)、倔强/固执(56.6%)、爱和年龄比自己大的朋友在一起(56.4%)、骂人或说脏话(52.2%)、多疑(48.8%)、与人争吵(47.6%)、对性的问题想得过多(37.2%)、脾气暴躁(36.1%)、总想吸引别人的注意(35.7%)和破坏自己的东西(31.1%)。-男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严重。-小学低年级和初中高年级的问题行为突出。-乡村学校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比县城学校青少年多。(二)影响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家庭因素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家庭,以多子女家庭结构为主,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一半以上的父母务农为生。1、母亲的文化程度-参加本次调查的青少年中,50%家庭中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下,32.2%为初中文化水平,14.1%为高中以上。-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少年会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少的抑郁问题。这一点从实证上强调了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妇女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保证女童就学的权利,不但对其自身有益,也关系着西部地区未来的人口素质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2、父母关系-本次调查的青少年中,70.5%认为父母关系和睦或者比较和睦,22.2%认为父母关系一般,另外有7.3%认为父母关系不和睦或者比较不和睦。-父母关系越差,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抑郁问题越严重,问题行为也越多。3、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情况:(1)三分之一左右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日常活动,缺乏教育子女的技巧,OFS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3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不善于跟孩子讲道理;(2)5.6%的母亲和5.5%的父亲打骂孩子;(3)西部贫困地区父母对孩子日常活动监管显著少于普通农村地区,尤其是母亲。(4)但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父亲比普通农村地区的父亲更少采用打骂、惩罚等教育手段。-父母采取有益的教养方式能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抑郁风险和减少问题行为。4、父亲外出打工时子女的年龄-本次调查的青少年中,45.3%的青少年父亲外出打工,15.5%的父亲在孩子不满3岁前外出打工,8.6%的父亲在孩子3~6岁时外出打工。-父亲外出打工时,青少年的年龄越小,他们的违纪行为和攻击行为越多;反之,越少。5、家庭经济水平-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9%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家经济很困难。-家庭经济水平越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抑郁问题也更少。(三)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与其他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1、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青少年的比较-与城市青少年相比: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较低,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认知效能这四个方面;抑郁问题也更严重。-与普通农村地区青少年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农村生,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和认知效能上。-与进城就读的农村青少年相比: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优于比进城就读的农村生,但认知效能比后者要弱。这样的结果提示,西部地区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增强当地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要着重提高认知效能,即日常认知功能和问题解决的能力。2、违纪行为比其他青少年严重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违纪行为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普通农村地区青少年、进城就读的农村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和男生。3、生理发育状况与其他青少年的比较-身高:就男生而言,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身高比同龄的全国其他地区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要矮6-10厘米,而女生的身高也比同龄的全国其他地区城乡青少年矮5-8厘米。OFS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4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体重:就男生而言,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各年龄段男生(16岁以下)均比同龄的其他地区城乡青少年男生的体重低3-9公斤。而女生(16岁以下)的体重也比比同龄的其他地区城乡青少年女生体重低3-5公斤。-第二性征: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的女生月经初潮的时间比全国普通农村地区女生要晚。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营养条件较为落后。4、恋爱与性态度与其他青少年的比较-七成青少年认为大学之后可以开始恋爱;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认为婚后适合开始性行为。-近四成青少年报告对性的问题想的过多,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与普通农村青少年相比,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恋爱态度比较积极。有更多的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认为高中甚至更早就可以恋爱和可以有性行为,这两者的比例都远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四)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1、现状:超过三成的青少年父母双双外出打工-37.3%的青少年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在这些家庭中,有30.5%的母亲和32.3%的父亲在孩子不满3岁以前外出打工,18.1%的母亲和18.3%的父亲在孩子3~6岁时外出打工,51.4%的母亲和49.3%的父亲在孩子6岁以后外出打工。-这些家庭大多较为贫困,69.9%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处于中等以下水平。2、不利影响-由亲属照顾的孩子受到的关切引导教育较少。留守儿童,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姑姑阿姨等亲属代替完成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的管教和监护义务。对比父母与其他替代监护人在教养方式上的区别发现,由母亲照顾的孩子更多被关注,更容易得到平等交流、参与家庭决策的机会,由亲属照顾的孩子受到的关切引导教育相对较少。-父亲外出打工时青少年的年龄越小,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越多。3、并没有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抑郁、问题行为等方面有不同-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与2008年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中进城就读的农村青少年相比,进城就读的农村青少年学习能力较强,违纪行为较少,但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在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上反而更好。这一点提示,让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可能并非是昀佳解决方案。OFS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5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留守儿童拥有的保护性因素:(1)原有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关系紧密的亲属的照料、同伴、朋友;(2)家庭经济条件的客观改善;(3)熟悉的生长环境,同伴之间相似的家庭背景,无需过早应对与城市的融合。这些因素均可能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做更细致的调查和分析。-父母是否外出打工并非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结合父母外出打工时子女的年龄、父母与子女的联系频率、与替代监护人的关系等其他条件共同考虑。(五)住校生与非住校生在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中,63.5%的青少年住校,36.4%青少年不住校。通过比较住校生和非住校生在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应对方式、恋爱与性和生理发育等情况,发现与非住校生相比,住校生在诸多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1、小学和初中住校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非住校生差远离家人的照顾,会让住校生萌生更多的孤独感;另一方面由于要与几个舍友分享居住的环境和资源,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是一个挑战,尤其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高中以下)来说更是如此。2、过早开始住校,影响青少年积极应对能力3、住校生的恋爱态度更积极,对性的问题想得更多住校生估计的同学中恋爱比例(21.3%)显著高于非住校生(14.2%);住校生对性的问题也想得更多。4、住校生的身高比走读生矮从年龄差异来看,住校生的平均年龄比走读生要大0.68岁,青少年的身高和年龄的关系密切,理论上讲住校生的身高应该更高,但结果却相反。从调查结果来看,住校生的平均身高为149±11.38厘米,走读生的平均身高为150.62±11.58厘米,住校生比走读生要矮将近2厘米。整体上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身高普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低。这样的结果,进一步反映出西部贫困地区的住校生的营养条件亟待提高。5、住校管理并未能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利用住校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集中管理,并不能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问题行为差异不显著。高中阶段的非住校生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六)2010年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1、心理健康和抑郁的总体情况OFS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6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OurFreeSky-OFSVolunteerOrganization-大约14~15%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大约2~3%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负性情绪普遍。24.5%的人有较为明显的抑郁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表明目前这一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情绪问题亟需得到关注。生活压力可能是造成这些情绪的原因之一,有26.4%的教师报告感到生活困难重重。人际交往不佳,主要表现社交退缩和情感表达困难。适应能力偏低,对困难、挫折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应对措施。-从群体上来看,教师心理健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本文标题: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4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