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当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鉴戒苏联经验,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毛泽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一)鉴戒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有所思考。而这种思考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在于毛泽东有一个实际的榜样作为参照对象——苏联(苏联在1936年宣布建立起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毛泽东在思考或回答中国的前途或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通常以苏联为样板。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写道:苏联“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显然,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什么是社会主义?苏联那样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1、列宁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代: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了样板。苏联的探索苏联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对外关系上:严重的官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风云突变的1956年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标语:我们要面包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1947年,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它宣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当时拨出巨款,借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为名,扩大势力范围,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以达到分化东欧的目的。1951年,美国制订了“向世界共产主义发动政治进攻的纲领”,加紧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破坏活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从国家预算中拨款一亿美元用于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进行破坏活动。“匈牙利民族委员会”,“旅美匈牙利人同盟”等反动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这些经费维持的。美国极其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破坏活动。资产阶级的宣传家通过电台、散发传单、书刊等方法,宣扬西方文化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甚至对人民民主制度进行直截了当的诽谤。美国之音”每天都用匈牙利语播音14次,宣传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1951年开始播音的“自由欧洲”电台,则公开号召采取恐怖行动,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人民民主制度。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占陆地面积由:24%-7.5%;•人口由:16亿-12.7亿;•共产党由:180-130家;•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围绕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问题,中共中央先后发表上述两篇重要文章。•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二)《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十大关系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6年9月,中共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的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判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正确的思想和方针。1.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矛盾?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二者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手稿1957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敌我矛盾(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专政民主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相互转化处理办法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处理的总方针:民主;针对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原则、方法。矛盾种类方针、原则处理方法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说服教育、讨论物质利益、分配领域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人民群众与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既克服机关的官僚主义、又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讨论、实践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既反大汉族主义,又反地方民族主义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源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保护民族工商业◆前苏联的影响2.工业化的提出◆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7年8月,毛泽东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的过早,在中国可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找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方针政策。-毛泽东社会主义两个阶段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战略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战略步骤:“两不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人、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统筹兼顾的方针。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朱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自由市场国家市场流通领域自由生产计划生产生产计划个体经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工商业经营补充主体地位领域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等。刘少奇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邓小平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毛泽东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八大: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着手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毛泽东:“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7.关于科学和教育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半工半读)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知识分子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
本文标题: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3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