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石油资源在一国中的战略地位及中国石油企业管理
石油资源的政治战略地位及中国石油企业管理摘要石油产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其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经勘探、开采、生产、销售这一产业链,石油企业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可为政府税收贡献力量。然而石油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不容忽,各国领土、岛屿、海域等政治性争端都不自觉的于石油相挂钩。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性的石油资源不再单纯的只是促进经济增长,它与军事力量强大与否,国家稳定与否联系紧密。再者,企业管理事关公司命运,在具有强大规模结构的石油产业中,领导者更需要统筹兼顾,全面思考,果断决策。如何能使企业上层、中层至基层有效分工合作,投入最大的热情,富有效率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企业是否做到科学公平、制度透明化管理,是否具有企业精神,直接关系着企业效益,间接关系着一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影响一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关键词石油资源政治化管理垄断职业道德公平一、石油资源与政治的关系(1)概述石油由史至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石油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资源因素。随着各国对能源外交的强化,国际石油贸易领域开始出现“新”的地缘政治版图,加速了国际政治关系调整和力量格局变化。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对国际关系、大国的对外政策产生巨大的连续的影响,就是“石油因素”。在世界上,能够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大多数国家,所依赖的就是“石油外交”。“石油外交”是政府政策和大石油公司利益两者相结合的行为。一些石油大公司的利益驱使它参与了本国的外交政策的决策,从而使本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连续性。这就是石油安全的重要性,使世界上主要大国对世界石油主要产区和主要运输通道国的国际关系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态度。(2)由各个角度看待石油政治化。石油是国际市场上最重要且最具政治意义的商品。这是因为国家的当前形势和石油工业的未来会影响到其发展规划、对外政策、环境保护、人权、法律以及政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石油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的关系及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上。石油进口国与石油生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常常会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对石油的渴求与需要已将一些国家推到了冲突的对立面,如区域冲突或内战、边境争端以及经济制裁。对许多国家来说,当它们成为重要的产油国时将会产生许多变化,石油的力量也将许多国家推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提高了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在和平时期,国家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安全,经济安全中十分关键的支点就是能源安全。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主要看石油的来源和通道,这是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颇为敏感的问题。一个产油国内变动着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将会使本来就波动的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更加剧烈。石油进口国与石油生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常常会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变化。产油国还用石油保障自己国家社会制度的正常运转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支持着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许多产油国都使用过“禁运”的手段,而且这一政治手段也被其他国家用来反对这些产油国。从油价角度来看。现在,人们最为普遍关心的油价大幅波动问题早已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衍生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石油市场和国际油价震动的延伸已处于了政治浪波的最前沿。石油,在当下成了国际政治变动的催化剂,正加速国际格局的演变。二、导致石油问题政治化的原因(1)石油资源仍然是当今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各国所争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能源问题的核心是石油问题。可以说,哪个国家或组织拥有或控制了更多的石油资源,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就更大、在国际舞台上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只要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不减,拥有或控制更多石油资源的国家或组织在国际上的地位就会愈加突出,石油问题的政治化倾向也就越明显。(2)资源的有限性加剧了某些强权国家或组织对可利用油气资源的掌控。为掌控已探明的、易开采的、资源富集国家或地区的油气资源,某些强权国家或组织就必要使石油问题政治化。(3)某些强权国家或组织希望在复杂的能源地缘政治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油气资源丰富而地缘政治关系复杂的地区,经常爆发民族冲突、派别斗争甚至是内战。面对这一状况,一方面某些派别、组织或国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与对手抗衡;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强权国家或组织的介入提供了借口。(4)一些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为避免各种风险需要政治力的介入。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油气企业不仅面临着各国法律诉讼和纠纷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各国为争夺资源所引发的政治冲突、经济竞争,以及恐怖主义威胁等引发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这些风险是不可控的,需要政府在外交方面给予协调和支持。三、中国与周边国石油争端问题(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石油争端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东海与南海的油气资源上,主要竞争对象分别是日本和越南。目前东海的情况是中日军事威慑均势,中国实际控制、实际开发,日本对现状不满;南海的情况是中国军事威慑占优,越南实际控制、实际开发,中国对现状不满但受到周边其他邻国与外部势力(主要是美国)的挑战和掣肘。(2)主要应对措施:首先加强海上执行力,提高监管力度;其次,可先用谈判手段,必要时采用军事手段,再者,可考虑使用法律手段将其提交至国际法庭仲裁。不过相关专家指出事关国家稳定必须谨慎考虑。总结:世界已处于一场新战争的关头,不管有油没有油国家都走出去猎取石油。《不宣而战的石油》作者—罗伯兹认为,在这些国家已为石油而展开激烈竞争时,他们越来越为了获得最后一块石油和天然汽储量而展开竞赛,它势将成为主宰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而中国也寻求在中东建立自己的石油盟友。总之,石油政治能源安全的最基本事实就是有能力控制经济正常运转。在可接受的价位上生产出足够的燃料和电力,满足其国民的需求,保护其边境的安全。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分歧和矛盾,而不应将石油问题政治化,更不应动辄诉诸武力。四、石油企业产业链管理结构(1)一个企业的领导对企业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方法就是,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去。作为一个领导,他所有的表现都将决定他个人的影响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做事原则是改变企业的最好的方式。而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石油燃料,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有航空煤油,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化石油气燃料,即液态烃;锅炉燃料;润滑油和润滑脂;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因此,在初始的勘探开发及后期的分类环节的提炼加工都必须有得力的管理者来监督决策。而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在石油行业中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要具备战略眼光,投资决策的优质能力。(2)以中石油基层管理建设工程为例阐述基层管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有效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以基础管理工作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用3到5年时间,实现质量提升成效明显、计量检测科学准确、标准体系先进接轨、业务流程规范优化、制度建设完整有效的基础管理目标,促使基础管理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管理创效能力实质性增强,并形成基础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基础管理水平集中反映企业的管控能力,直接体现企业的价值和形象。只有加强基础管理,着力改进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进一步做好战略管理、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等高层次企业管理工作,才能以科学管理上水平推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实现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集团公司一贯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全面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是集团公司党组深入研究分析面临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个目标,结合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基础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为不断增强集团公司科学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做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基础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形成一个人人主动关心基础管理,人人积极参与改进基础管理,人人自觉遵守基础管理工作要求,最终人人受益于基础管理提升成果的良好局面。二是统筹兼顾,整体发展。要统筹好基础管理继承与发展,基础管理与业务工作和专项管理,基础管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三是细化方案,确保投入。各单位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认真梳理,找准关键因素和重点方向,制定本单位详细的基础管理提升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四是推进创新,持续改进。一方面,要积极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改进基础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基础管理适应企业发展。五是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集团公司将建立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推进工作机制,总结和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各单位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工作,务求实效,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打牢发展基础。五、石油企业的垄断行为及利弊(1)石油企业缺乏管理行政垄断现象石油工业需要规模经营,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集团旗下,形成了在政府管制下不充分竞争的行业。石油开采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企业以及陕西地方企业;石油炼制有中石油、中石化及部分地方炼油企业;石油销售环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负责批发,中石油、中石化及部分专项用户和社会加油站负责成品油零售。大集团包揽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行业垄断。为此,我国石油在体制上一直受垄断之痛。如今,石油大集团强调上下游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在石油产品销售上实行内部价格,刻意保持上中游以至省级以上一级批发部门的高价获取盈利,让二级批发和零售微利甚至亏损。目前的这种石油流通格局,被业内人士称为“缺乏管理的行政性垄断”。而西方国家的垄断企业,往往是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取的,而我国的石油垄断,则不是通过充分市场竞争形成的,而是行政性垄断、自然行政的垄断,没有核心的比较优势。这种行政垄断色彩浓厚的石油流通体制,形成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越高我们进口越多,价格下跌反而减少进口的怪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国内一年需进口近3亿吨的石油消费,这样巨大的市场容量,还形不成自己国家的石油产品价格,反而受国际石油价格左右,承受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我国石油安全的最大风险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市场化风险,这从一个侧面凸显我国石油市场流通体制的弊端。(2)民营石油企业的发展阻碍目前我国加油站总数大约8万个,其中约4万个系民营加油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加油能力的40%、油品仓储能力的60%、炼油能力的20%均来自民营石油企业。石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民企进入油市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政策上只是明确了民营企业可以参与,但参与的规则和民营企业扮演的具体角色都还不清楚,在产业政策上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二是民营企业在进入、资质审查、经营等多方面碰到一系列问题。民营油企在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三方面存在缺陷,把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用在搞油源、买油上面,而无暇顾及改进经营管理,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少数大公司的垄断难以打破,民营石油公司面临种种考验,形势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以求得一条求生存、得发展的道路。(3)垄断引发的诸多问题两大石油央企的行业垄断,造成本企业内部缺少活力、竞争力,与国际上充分竞争的同行业企业相比,成本高、效率低,遇有国际油价高涨时企业利润空间相对缩小,因而失去生产加工的积极性,从而以产业下游、社会公众、民营石油企业、养车族为人质,以“油荒”逼迫国家提高油品价格。从两大石油公司运营路线图“垄断盈利→国际油价上涨→垄断利润减少→减少市场供应(油荒)→调高国内油价→垄断盈利”来看,他们只“盈”不“赔”,凭借垄断地位依靠
本文标题:石油资源在一国中的战略地位及中国石油企业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1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