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
1SJSX3:特殊(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报审表特殊(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报审表工程名称:国电联合动力风电场编号:SJSX3-SGA-002致监理项目部:现报上国电联合动力风电场工程特殊(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请审查。附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专项方案施工项目部(章):项目经理:日期:监理项目部审查意见:监理项目部(章):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业主项目部审批意见:业主项目部(章):项目经理:日期:注:本表一式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各存份。2国电联合动力风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专项方案上海输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10月11日3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审批:年月日目录41、编制依据.......................................................42、工程概况及特点.................................................52.1工程概况.....................................................52.2.工程特点....................................................53、施工部署.......................................................53.1.总体划分....................................................53.2.混凝土供应.................................................54、具体施工方法...................................................54.1.混凝土浇筑原则..............................................54.2.混凝土的浇筑振捣...........................................64.3.特殊部位的浇筑..............................................75、质量保证措施...................................................76、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技术措施.........................86.1混凝土配合比................................................86.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96.3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温度控制.....................................96.4测温孔布置...................................................96.5养护措施....................................................106.6避免出现裂纹................................................107、安全保证措施..................................................118、现场文明施工管理..............................................1251、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GB50496-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201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J01-6-201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砼膨胀剂》GB23439-20172、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国电联合动力康保忠义一期风电场场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境内,海拔高程1300~1400m,距康保县直线距离约23km。场址区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拟安装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电机组,装机规模为50MW;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基础采用C40混凝土。2.2.工程特点1.2.1.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大,混凝土浇注设备及运输设备的强度和能力以及其它有关水电保障能力,必须满足一次性整体浇注混凝土的施工要求。1.2.2.基础结构复杂,混凝土浇注时的工作难度较大。1.2.3.混凝土块体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保温、保湿、养护措施要求严格,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做到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及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3、施工部署3.1.总体划分由于基础混凝土庞大,为保证良好的整体性,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将该基础总体一次浇筑完成。63.2.混凝土供应本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能够保证本工程一次性大方量的浇筑。4、具体施工方法4.1.混凝土浇筑原则4.1.1混凝土采用汽车泵送混凝土浇注施工(根据需要来布置汽车泵的位置),浇注部位配布料管直接将混凝土送入基础模板内。混凝土浇注由深到浅,全面分层进行,每层浇注厚度为300mm。下灰时由专人指挥,均衡摊铺,保持各处沿基础全高大体均匀上升,施工从短边开始向长边推进,浇完一层再浇第二层,顺序连续浇筑到顶。不允许出现严重的高低不平现象,特别是沟道两侧要对称均匀下灰,以防止把模板位置挤偏及变形。每层厚度最大不超过500mm,分层应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不出现实际上的施工缝。4.1.2.由于基础标高,高低不一,逐层上升,再分层浇筑,每层应在已浇筑层初凝之前进行,不使产生实际的施工冷缝;为便于沿水平逐层上升并方便检查,在基础的内模板每隔一定距离,测上标高,划上分层线,使之便于观测和控制;各浇筑区浇筑,下灰,速度应大体均衡,这样可避免层次不一,高低不平。不然,如果造成了大的高差,会使模板偏移,或振动低处混凝土时,使高处已振实的混凝土受侧振而松塌,且应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从四周侧模板缝隙中渗出。4.1.3.为了保证基础锚栓及模板的位置不因泵管的振动而发生移动,故严禁输送泵管线与基础锚栓、套管及模板支架相碰,以免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因泵管振动使基础锚栓、模板位置发生偏移,造成质量事故。特别是在基础顶部,浇筑时,应沿主管线增设钢架,在钢架上面铺设脚手管,间距500㎜,输送管走在脚手管上面,以脚手管的来回滚动来减免泵管的振动,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泵管的振动而导致基础锚栓的偏移。4.2.混凝土的浇筑振捣4.2.1.由于该基础面积大,应分区下灰进行振捣,每区段内应配备振捣设备1~2台,每台振动器工作范围为4~5m。4.2.2.振动器振捣顺序,应依浇筑顺序而定,可沿垂直于浇筑的前进方向往7返进行,插入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依次进行,不得遗漏,达到均匀振实。插点排列通常成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前进,各点之间成梅花状布置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得超过其振动半径的1.5倍,间距50cm左右,每次振动时间应视情况而定,如钢筋稠密部位应适当增加时间,总之,振动棒应垂直插入,快插慢拔,逐点移动,每次插入抽拔时间应不少于8~15s,以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无明显下沉现象为宜。振动要尽量避免过分振捣,否则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对混凝土的均质性有害。振动棒插入深度以穿过被捣层3~5cm,但不超过下层表面10cm为宜,不得过深或过浅。同时应防止用振动棒去振动模板、钢筋、螺栓固定架、预埋件及预埋防水套管等,以避免发生偏移变形。4.2.3.分层浇筑应注意同一部位高低相差不应过大,避免捣固后,灰浆流向低处,而造成离析现象,当出现高差过大,可将分层度调整一遍,求得高差相近后,再继续分层浇筑。基础每一部位浇筑到顶振捣收水后,应随即整平,用抹子反复搓,压实、抹光,以避免出现风干和干缩裂缝。4.3.特殊部位的浇筑4.3.1.管道附近浇筑因基础内埋设有大量的管群,成束紧密排列,纵横交错达2层,使混凝土浇筑捣固困难,,一般将混凝土先浇筑到管道下200mm处,然后两侧对称均匀下灰,用振动器逐渐向管道底送混凝土,防止挤偏管道,振动器从两侧斜向插入捣实,便混凝土从上层管道缝隙中涌出并充满混凝土为止,然后再继续向上浇筑混凝土。4.3.2混凝土输送管道要按指定路线,混凝土浇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不得甩活。4.3.3混凝土浇注完毕终凝后应及时在上表面覆盖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5、质量保证措施5.1.成立专门的混凝土浇筑班组,安排专人进行负责。要求各班组人员认真做好风机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对在砼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员,并及时处理;要求各班组要认真做好砼浇筑过程中的交接工作,按时进行交接班。85.2.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安排专人进行负责检查验收,做好相应的记录,确保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入模温度等指标符合质量要求。5.3.按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制作。5.3.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5.3.2.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4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3.3.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5.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5.5、雨季施工时,管理人员应跟班旁站,当有雨来临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5.5.1现场是否备有充足的防雨布,已浇筑好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是否已及时覆盖。5.5.2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施工,大雨持续时间如果过长,应做好施工逢处理。5.5.3雨量如果不大,可继续施工,要求搅拌站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并延长毎罐的搅拌时间,一般毎罐混凝土可延长30s。混凝土浇筑时,每次的浇筑宽度不宜超过1.5m,同时增加振捣次数。5.5.4定时定量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砂子的含水率,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6、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技术措施风机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且基础尺寸比较厚大,均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混凝土内部积聚的热量不易散发,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相差较大时,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6.1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确定配合比,控制砼温升。①选用水化热低和安定性较好的水泥。砼温升热源是水泥水化热,选用中低9热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从而减少砼温升,因此,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我们拟选用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②利用砼后期强度。在取得设计单位同意的情况下,采用ƒ60代替ƒ28作为砼设计强度,可使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减少55kg左右,相应减少温升5.5℃。利用砼后期强度,要专门进行砼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配证明28d之后砼强度能继续增长。③掺加不大于20%的磨细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有利于改善砼的塑性和可泵性,减少砼中的孔隙,提高砼密实性和抗裂性。④宜选用以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砼,细骨料采用中砂,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骨料不得含有机杂质,石子含泥量≤1%、砂含泥量≤2%。⑤为防止裂缝,如加强养护或掺加适量抗裂纤维,使用养生薄膜和草帘进行混凝土养护。⑥控制坍落度在16-18cm之间,过大不利于控制裂缝,过小易堵管。6.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根据规范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将产生温
本文标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9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