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政策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
1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一、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①经济政策是连接国家计划与各种调节手段的中介,它分解计划所规定的经济发展总任务和各种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形成各个方面的基本行为方针和准则,并使各种调节手段能直接发挥作用。经济政策也不等于法律,不需要将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制定为法律。但对于各个时期国家的各项基本政策,通常制定相应的法律,使政策内容更加规范化,并赋予法律效力,以保障更好的实施。②二、经济法的政策性对于经济法的概念和经济法的本质,学界有较为激烈的争议,但至少有一点已达成共识,即经济法是以经济为主线的,它有一定的经济政策性。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而法律化后的经济政策更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在实际运用中,国家要求经济法对现实的反应具有高度灵敏性,这就决定了国家在对经济进行法律调整的时候往往政策先行,然后时机成熟时再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因此经济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实践所检验的、以相对稳定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经济政策。③经济法在其存在基础、制度建构和目标价值上都具有经济政策性。④三、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1.经济法体现经济政策首先,经济政策是经济法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一方面,经济法的立法应考虑当时的经济政策精神。国家和执政党的基本国策在立法上多体现为法律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经济政策也指导经济法的运行,执法人员既要通晓法律,又应了解国家政策。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法的适用符合立法意图。其次,经济法具有不可克服的滞后性,需要经济政策来配合。虽然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们相比具有更大的易变性,但是作为确定下来的法律规范其滞后性也是无法克服的,在许多情况下无法及时应对经济变化。因此,经济法的运行会不可避免地要求经济政策的配合。最后,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之间还具有目标同一性。二者都是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增进经济福利等目标而制定。2.经济法不能为经济政策所替代首先,一个国家政治环境的状况会影响经济政策和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治因素对经济政策的强大影响一直没有消退过。这也是我国现行经济法文件数量繁多、抵触多、协调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以某些经济政策“代行”经济法的职能,盲目操作只会加剧我国经济法的混乱状况,破坏我们已有的法治建设成果。工具性色彩在经济法尤其是一些具体的经济立法上体现得十分突出。我国经济法从产生之初就①百度百科,经济政策词条,。②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③丁圣伟,陈亮,《试论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法制与社会》,2007(1)。④李洋,杨华,《论经济法的经济政策性》,《铜仁学院学报》,2009(1)。2被看作是国家用来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然是可替代的,是不具有长久稳定性的。这种“人治”观念对于经济法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严格地把经济法和经济政策作出区分,侧重于强调经济法的独立性并不会抹杀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反而使我们更好的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而相反的做法却是十分危险的。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不能等同而语,两者在制定主体和程序、表现形式、调整和适用范围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1)制定主体和程序经济政策由党和各级政府据职权制定。经济法则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立法程序制定。实践中,很多经济法是由委托立法产生,有时候经济政策的制定机关很可能就是受委托立法机关,由此弱化了某些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区别。不过在程序上,经济法的立法要求抽象原则化,也较经济政策的制定更为严格、复杂。(2)表现形式经济政策通常表现为政府部门的决议、决定、通知、纲领性文件,或者领导人讲话、报告等等,具有指导性和号召性。经济法通常采用制定法的形式,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3)稳定性经济政策具有较大的及时性和灵活性,需要跟紧经济的发展形势灵活应对,以维持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效调整。相较而言,经济法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长久性,杜绝朝令夕改,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4)调整和适用范围在调整和适用范围上,有人认为“经济政策适于调整那些急需解决的、临时性的经济问题,经济法则适于规范和调整那些需要严格界定、比较稳定的经济关系”①。我认为经济政策的调整范围遍及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而且其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并不存在国家这一主体。经济法是将经济政策中某些原则性内容、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的经济目标和调整手段以法律形式固定化、规范化。概括而言,学界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则关系。宏观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发生的经济关系,如计划关系,财税调节关系,价格调控关系等;市场规制关系为国家权力直接干预市场,调节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的调整和适用范围包括因经济政策的实施而产生的经济关系,存在国家这一主体。四、结语从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上看,市场失灵—国家干预—政府失灵—经济法,经济政策出现在国家干预这一阶段,而经济法出现于政府失灵之后,即经济政策失灵导致经济法的出现。所以经济法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法律化,更是经济政策制定实施的约束和规范化,这一功能是经济政策无论做多少改进都不能代替的。经济法和经济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有效解决经济问题的目的。经济法把成熟化、稳定化的经济政策吸纳进来是一种必然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法只是披上了法律外衣的经济政策,也不意味经济法只是给予经济政策以法律权威或者经济政策可以代行经济法。研究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为了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定位经济法。①丁圣伟,陈亮,《试论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法制与社会》,2007(1)。
本文标题:经济政策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3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