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试题及答案
必修1检测试题宝石中学杨建萍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峥嵘zhēng游说shuì桂棹zhào博闻强识shīB、百舸gě攒射cuán桀骜jiéái长歌当哭dāngC、颓圮pǐ跫音qióng偌大ruò相与枕藉jièD、忸怩niǔní青荇xìng弄堂nòng挥斥方遒qi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碟血执拗游目骋怀B、流觞嘻笑撰写殒身不恤C、形骸惺忪横亘冯虚御风D、和霭蹒跚安详横槊赋诗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B、他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C、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D、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家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有关省区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采取坚决措施重特大森林火灾频发之势。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娃娃抓起,针对儿童特点用形象化的教育模式孩子的心智,这样的道德教育确有必要。③喀麦隆足球明星罗杰米拉今天正式成为联合国爱心大使,并做出以自己的影响力宣传艾滋病在非洲危害性的。A、遏制开发许诺B、遏止开启许诺C、遏制开启承诺D、遏止开发承诺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记得,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B、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C、今年“十一”国庆节,我去北京旅游,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在故宫萍水相逢,真是太让人欣喜了。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影制作要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在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曾被批评,我认为是正确的。B、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公司赞助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舞台,在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C、黄河在东进的路上造成了广阔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平原,给黄皮肤的中国人留下了栖身之地。D、俄罗斯著名人口专家鲍里斯•谢尔盖耶维奇•霍列夫断言,如果人口出生率世界最低的问题不重视,俄罗斯民族在21世纪末将从地球上消失。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废墟是课本,;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废墟是进化的长链。(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5)因此,废墟是手段(6)因此,营造是手段A、(1)(3)(5)B、(2)(4)(6)C、(2)(3)(6)D、(1)(4)(6)8、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⑴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⑵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⑶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然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⑷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⑸其实不然。A、⑴⑸⑶⑵⑷B、⑷⑴⑶⑸⑵C、⑶⑸⑴⑷⑵D、⑵⑷⑸⑶⑴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等。他一生共创作诗歌103首,数量虽少,影响却很大。1927年,《雨巷》发表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B、《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的诗篇除《大堰河——我的保姆》外,还有《黎明的通知》、《向太阳》、《光的赞歌》等。C、王维,字摩诘,精通书画音乐,曾为大乐丞、右拾遗,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佑丞。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另外他的散文也很有特色。D、赋是中国文学中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楚辞体,流行于唐宋,有诗的韵脚,崇尚铺张扬厉。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何身者,子房有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善之善:认为……好B.秦将果畔畔:通“叛”背叛C.秦兵竟败竟:最终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食:吃饭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②何可胜道也哉B.①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②访之,乃羲之也。C.①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②顾安所得酒乎D.①其智可知也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张良(子房)虽然通晓事理,但却打算跟从神佩交游,这也未名太虚妄怪诞子。B.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告诉人们应如何对待功名富贵,这对今人依然有借鉴意义。C.作者充分肯定张良(子房)功成身退、淡泊功名荣利的做法,并认为张良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壑智之人。D.作者认为,为人臣者面对功名富贵要有正确的态度,否则就有可能招致“系狱”乃至杀身之祸。三、(23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2分)(2)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令,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3分)15、默写(4分)⑴,正如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⑵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⑶鹰击长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初夏行平水道中陆游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注:莼: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①此诗是诗人晚年闲居期间所写。诗中首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诗中第三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7、沿着下面几句话(选自一个中学生的习作)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小段落。(3分)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18、按照句子的语意和句式特点在横线处进行仿写。(6分)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是理想土地中的两朵小花,是。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里枯萎;没有友谊,。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庭梅野鹤程习武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下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苏庭梅点上灯,如豆的灯光在清冷中轻轻摇曳。孑然而立的苏庭梅游目四顾,壁间除了管砚,除了他用管砚涂出的一幅幅梅图,除了一个画者的清寒,还有什么呢?另外一间房子里,形容枯槁的妻子正搂抱着孩子在如铁的布衾之下瑟缩不止。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清风两袖,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的无匹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的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渐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乡村的宁静。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是雪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漫天的风雪。苏庭梅就开始打点行装了。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苏庭梅连连摇头,辛野鹤的画俊逸古雅,超然高蹈于尘俗之外,这哪里有半点野鹤之风?再着落款曰:廷梅兄雅正。苏庭梅眉头皱得更紧,怎么,字也写错了,“庭梅”变
本文标题: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5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