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年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08年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五彩镂空纹瓶青花瓷珐琅彩瓷瓶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州郡县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3,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贵贱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D.美化程度的不同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5.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直接摧动力是清政府放觉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8、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东罗马帝国9.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10.《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独立宣言》中的这些表述①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②承认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③鼓舞了北美人民独立斗争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A.各有特色B.扬中抑西C.扬西抑中D.无法相通1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共历史上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A.1927年八七会议B.1935年的遵义会议C.1935年的瓦窖堡会议D.1937年的洛川会议13.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B.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党勇于纠正错误的有①八七会议②遵义会议③延安整风运动④“减租减息”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15.右图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正确的是A.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B.一国两制方针制订,祖国统一成为必然C.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D.两极格局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16.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7.19世纪中期,英国和美国的政治体制都得到了发展和巩固,深层原因是A.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C.大规模工人运动的进行D.殖民战争胜利18.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19.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D.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r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A.破除“两个凡是”B.“批林批孔”C.批判“四人帮”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21.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2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相同点是A.深化了改革开放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3.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2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④加速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A.巴尔扎克B.雨果C.司汤达D.歌德二、非选择题(其中26题15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4分,30题15分,31题或32题9分,共75分)26.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1)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材料二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2)荀子认为怎样才能使人“善”?综合材料一、二,比较苟子与孟子观点的异同。(5分)材料三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莎土比亚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对人性持如此乐观的态度?(3分)材料四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4)据材料四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材料二与材料四,比较汉密尔顿与荀子观点的异同。(5分)27.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2分)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2分)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3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此而变得格外曲折。历史渊源使人们习惯于将法国和隔海相望的英国作比较,有两个关键的时间总是被拿出来对比: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1485年:法国——1589年。开始进行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法国——1789年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更大的是变革方式的不同:在法国经历着百年动荡的时候,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一场工业的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这也许就是法国用最彻底而没有节制的革命方式来实践“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所付出的代价,这场基于启蒙运动思想启发而产生的革命,却在刚一开
本文标题:08年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6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