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电子版-公关卫生事业管理6页
公关卫生事业管理第一章概论1.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对各个层次卫生行政和卫生业务管理活动的总称谓,是人们为实现卫生组织的决策目标,根据卫生事业的性质,特点,通过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最佳效能所进行的活动。2.公关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a.社会卫生活动的宏观管理规律b.社会卫生活动的微观管理规律。3.卫生公共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方法、试验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4.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过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5.所谓福利性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具体体现a.医疗保障中的福利政策b.财政收入镇南关的福利政策c.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的福利性6.所谓公益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a.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b.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c.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d.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7.影响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的主要因素a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b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的性质8.建国以来我过先后确定过两个卫生工作方针。a.1952年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b.1991年确定,并经1196年修订完善的“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了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依靠力量、工作宗旨,同事也指明了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为卫生工作的指南。10.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含义a以农村为重点b预防为主c中西医并重(处理中西医关系的原则)的依靠科技与教育(基本动力)动员全社会参与(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f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卫生事业的宗旨/目的和最终目标)11.卫生政策的构成条件a要有制定主体和实施客体b.要有目标性c要有行动准则e必要经过正式颁布12.我国卫生政策的特点a鲜明的阶级性与一定共同性相结合b部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c强制性与说服性相结合d相对稳定性与持久稳定性相结合13.卫生政策的基本职能a指导职能b控制作用(目标性控制/指责性控制、标准性控制、制裁性控制)d调节作用(调节工作关系,调节服务关系、调节利益关系)14.我国卫生改革主要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78年—1996年)目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防病治病,利民便民。基本内容:a积极发展卫生机构b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c允许和鼓励在职人员有偿应聘和业余服务d改革收费制度,改善补偿机制e积极为农村培训人才,巩固发展三级医疗保健网,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组建多种形式村级卫生组织。不足:a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战略性政策c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好,有些改革政策则有误;第二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96年—现在:目的: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推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内容:改革卫生管理体制b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c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d改革卫生管理体制。第一章卫生组织与卫生领导1.组织的希腊原文为和谐、协调的意思。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2.组织结构定义a复杂性b正规化d集权化3.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a劳动分工b统一指挥c职权与职责d管理跨度e部门化4.组织设计时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防止由于人员的非经济性影响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作用5.所谓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力。任职者可以从该职位的等级或者头衔中或得这种权力。6.管理跨度是指以为管理者能够有效只会的下属人数。(发展趋势:中空化、扁平化)7.所谓职能部门化就是按旅行的智能组合工作活动,这在公共卫生事业组织中是较为普遍的部门化方式。产品部门化是指按照主要产品领域形成部门的方式(制造业和服务业)。顾客部门化是根据所针对的顾客群体的特定类型形成部门(零售部)8.我国的卫生行政组织主要两大块构成a国家卫生部b地方卫生厅(局):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市(地)卫生局、县市(区)卫生局、乡(镇、街道)文卫办。9.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a办公厅b人事司c规划财务司d卫生法制与监督司e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f医政司g卫生部疾病控制室h卫生部科技教育司i国际合同司j保健局k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l离退休干部局10.卫生事业组织a医疗康复机构b卫生防疫机构c妇幼保健机关d医药研究机构e高等医学院校f药品检验与生物制品生产研究机构第二章社会卫生策略1.世界卫生组织(WTO)认为i: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收伤害,而且还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幸福的我哪好状态。2.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WHO和成员国的主要卫生目标是: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都达到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即“2000年忍忍享有卫生保健”3.“2000年忍忍享有卫生保健”的几个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非文盲率。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状况是疾病与贫困、疾病与富裕相混杂4.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1944年9月召开的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议上,地区主任韩相泰博士提出《健康新地平线》(此文件于1995年6月由执委会正式通过)明确指出,未来的工作方向必须将侧重点从疾病本身转移都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促进健康方面来。未来的卫生干预必须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5.健康保护就是在承认人类生命脆弱性的前提下,向居民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援助,以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损害6.健康促进是指有关能鼓励和促进人们自己及其家庭、社区和国家共同协力改善和解决他们自己的健康问题的措施7.中国“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们健康要求的卫生体制,使群众享有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省会发展的保障作用8.主要卫生措施a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b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长远卫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从网上卫生经济政策d加大力度,推进卫生扶贫工作和西部卫生事业发展e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系统,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f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9.当前中国卫生工作重点是继续深化卫生改革a晚上卫生防疫体制,加大投入,加强建设b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c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体制改革d加大药品流通体制改革d加大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坚决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e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充实和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f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g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卫生医疗行业的新形象10.中共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总要求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11.2003年4月14日,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做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定。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5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特征a突如其来,不易预测b在公共领域发生呢个,具有公共卫生属性c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除了应急事件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第三章区域卫生规划1.规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是防卫较大、规模较大的事业或工作的一种较长时限的发展战略、总方针、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是一种战略性的全局部署方案2.计划是在规划的指导和规定下做出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规划的目标,需要通过具体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来实现3.区域卫生规划的定义: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4.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想适应的、有效地、经济的、公平的中国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5.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a是国家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b是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c区域内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d充分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要求6.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程序a形势分析b确定卫生问题越优先领域c制定综合目标d选择策略e制定实施计划f监测计划的实施g评价与计划的调整7.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8.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a加强领导b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c规划与实施调整并进d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监督评价9.卫生资源是指用于卫生服务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和知识技术等资源。卫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卫生资源的配置手段有两种a市场配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配置卫生资源)b行政调节(通过政策来配置卫生资源)10.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卫生服务机构以合理的价格、优良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1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a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母的是让全社会都能获得必要的基本卫生服务。B卫生服务质量是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命线c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大。D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对医疗质量、诊疗技术方法、服务内容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实行标准化管理e我国医疗工作的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f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制定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第四章卫生服务管理1.卫生服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机构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各种卫生资源(卫生人力、卫生经费、卫生技术、卫生信息),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过程2.卫生服务系统是使用卫生资源解决某个卫生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卫生状况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各种卫生工作系统。卫生服务系统由a卫生服务计划b人群及卫生问题c卫生资源d卫生服务e健康状况构成3.卫生服务需要时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和医学专业人员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和医学专业人员分析认为使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应获得的卫生服务4.卫生服务需求是从卫生服务提供的角度以及经济和价值的概念出发,探讨卫生部门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是实际利用卫生服务要求。先有卫生服务需要后有卫生服务要求,只有具有购买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才能转变为卫生服务需求。5.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a消费者医疗信息的缺乏和需求的被动性b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c卫生服务要求的不确定性d卫生服务需求受卫生服务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6.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a人口状况(数量、老年、少年人口比例、城乡人口比例)b经济发展状况c卫生服务提供方因素7.卫生服务的攻击时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卫生服务
本文标题:电子版-公关卫生事业管理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