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旅游历史文化•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进而熟悉中国旅游文化的传统导入:旅游景观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旅游景观的意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旅游景观的阅读文化第一节旅游历史文化进程一、旅游文化的形成时期1、先秦--旅游文化从神本走向人本(1)旅游形式☆皇帝巡游☆游学--孔子携弟子游学☆游说--孔子、孟子(2)旅游产品☆连云港将军崖壁画--民族风情旅游鼻祖☆甲骨文--旅游历史文化的载体☆司母戊鼎--精美的旅游文物☆诸子百家争鸣--确定了中华文化的人文主题对不同区域影响不同:(1)齐鲁地区近游观-重人伦文化,当孝子为家庭远游观-志在四方,为国为君建功立业义利观-重义轻利尚古观-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与民同乐-贤者与民同乐,故能乐其乐山水比德说-主张游山观水,山水比喻象征人的道德精神(2)楚文化区道法自然的旅游氛围:美在自然,天机独得鲲鹏图南的远游精神:鹏程万里,青云直上性命兼修的养生思想:食气、养形。食气即气功虚静的旅游方式:清心寡欲,以达到终极目标豪迈奔放的旅游风格:对后人旅游文学有深远影响(3)吴越地区(4)巴蜀地区2、秦汉--壮游(1)旅游者的广泛性大为增强皇帝巡游出使西域商贸旅行学术行游平民旅游(2)旅游的设施大为发展--道路和旅馆(3)旅游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二、旅游文化的勃兴时期--魏晋南北朝1、以形媚道、澄怀味象的审美情趣的提高2、玄游、仙游、释游新型旅游的兴起玄游:追求在山水之中寻求哲理玄游代表人物:竹林七贤释游:即佛游释游代表人物:慧远、支道林、法兰3、妇女郊游4、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文的开创5、宗教景观与宗教艺术的开拓6、园林的兴起三、旅游文化的鼎盛时期--隋唐1、热烈奔放的隋唐旅游文化☆皇帝奢侈之旅☆唐诗之旅☆发达的宗教之旅☆频繁的国际旅行☆节日旅游的兴盛☆首次出现带薪假期2、丰富的文化产品☆亭☆台☆楼☆阁☆塔☆碑刻与旅游☆书法☆绘画☆乐舞☆雕刻四、旅游文化的发展期--宋元明清1、意在理趣的宋代旅游文化☆忧患之旅☆理学之旅☆文学之旅☆艺术之旅2、元朝频繁的中西旅游交往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罗马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他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来到中国的著名旅行者。《鄂多立克东游录》汪大渊:元朝时的民间航海家。《岛夷志略》周达观:《真腊风土记》3、明清旅游☆士林游风兴起。袁宏道、王思任、唐寅、王阳明“阳明禅”☆寓游于学。徐霞客、李时珍、顾炎武☆下西洋与通西域。郑和、陈诚、李暹☆宫廷巡幸之余绪☆人文旅游名胜日盛五、旅游文化的近现代转型1、19世纪以前的中西旅游文化对比☆西方民族跨越海洋,联结了世界各大文化圈☆西方旅游文化的急剧扩展对中国旅游文化的部冲击☆郑和下西洋,如同张骞出使西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体现了征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2中国民族旅游性格向近现代的转换☆国民性格改造与中国民族性格重塑为旅游活动打开枷锁,改造华夏民族喜静厌动的国民性格☆中国旅游性格近现代转换的表现☆中西民族旅游性格的对立3、新变凸现,放眼世界☆1847年林臻的第一次出洋☆1886年清政府第一支出游队伍☆1876年工商业代表团☆追求真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民族为目的的出洋游历4、走进大众的现代旅游•中国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旅游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1924年组团游杭州•1925年组观樱团游日本•1927年创《旅行杂志》,6月改组为“中国旅行社”,并开发景点、促销,参加国际旅行社会议。•8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上说明旅游开始走向大众化,开始了现代旅游的基础。第二节旅游文化传统一、政治传统旅游与政治结合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大传统,也是一大特色。1、政治型旅游文化的具体表现☆政治旅游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具有政治身份的旅行家是古代乃至近代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的主体☆政治旅游形成一种制度☆旅游(求仕)--政治(入仕)--旅游(归隐),成为政治家理想人生通途和政治模式。“有道则见,无道刚隐”☆旅游与政治联姻,成为政治的内容。2、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功过利弊☆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利☆政治型旅游文化的弊二、与民皆乐的传统1、与民皆乐旅游文化传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民为邦本☆与民皆乐2、与民皆乐的旅游文化传统☆节日旅游发达☆以考察民风民俗的观光旅游盛行☆以近游为主☆贵族旅游时代的终结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开始三、适度传统--对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规范和指导作用1、无过无不及的贵族和持中的中庸思想--思想基础2、适度传统在旅游文化中的表现☆为政者不耽于游乐和“玩物丧志”的祖训☆旅游风气的盛行是社会腐败的标志3、对适度传统的认识四、重人传统1、重人传统的哲学基础2、中国旅游文化中的重人传统☆名人名胜资源与旅游文化的重人传统☆名人知名度往往决定景点的名气☆旅游文化史是主要是名家旅行活动史3、重人传统面面观☆山不美因名人登而被后人传颂,水不名因雅士游而名青史留名☆山水本无名,但历史事件却提高了其知名度。☆山川景致的成名与距人群集中的远近有关。☆文人墨客的题咏使得景点饮誉天下。☆因史地方观员对建设城镇游观之所的热衷亦体现了深厚的重人传统。☆中国古代山水欣赏中的“比德”传统,也是重人传统的体现。4、重人传统的作用--以中国自然景观的人化过程为例☆在自然崇拜中产生名山圣水☆文人名士的品评、鉴赏使山水增辉☆天下名山僧占多☆科学家对自然山水科学价值的探索☆历代人民创造的神话传说五、重文传统--重视文学创作的传统1、重文传统面面观☆诗词☆楹联☆石刻2、重文传统的意义☆充实了文学的内容☆拓展了旅游文化的门类☆造就了一大批旅游文学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旅游文学作品☆因景成文,借景传文,文景相映六、重游传统1、重游传统的基础☆徒步旅行的艰辛☆地理环境的阻隔☆人为因素的摧残2、重游传统☆惧游☆慎游☆限游☆重游七、重视文化的传统1、重视文化的传统基础--尚古传统2、重视文化的传统☆方志☆山水志☆正史别集3、对重视保存史料传统的原因分析八、附会传统1、附会形式☆因形而附会☆因音而附会☆因神而附会☆因误解空间而附会☆望文生义而附会2、附会的作用3、关于附会的评价4、关于附会现象的几点思考☆附会不是历史,但它能从本质上反映历史的真面目☆从思维的方式看,附会所惯用的是直觉思维,附会具有很强的求同意识。☆从表现手法看,附会多借助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和强烈的对比等浪漫主义的修辞技巧。☆附会的经济价值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附会可以增加景点的文化内涵。
本文标题:第二章旅游历史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02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