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散步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
散步一、《散步》教后反思时培余对于本课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安排了整体感知、朗读感悟、美语赏析,试图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实实在在接触,亲历阅读,谈谈自己的体悟。在完成第一环节后,我感到还算满意,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概括了本文讲了什么事,紧接着让学生回答“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学生很踊跃,纷纷举手:和美、温馨、尊老爱幼、互相体谅、宽容忍让。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感受,“有自己的感受就没白读书”。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这温馨、这和美。随后是主体讲解“分歧”,解决分歧,所得感悟。但苦恼的是由前一环节如何自然过渡到“分歧”呢?直接讲太突兀。过渡一:散步过程中,开头一家人很温馨,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但后来产生了分歧(分析“分歧”,分析课文),带领学生以“放弃”为线理文脉、体文心。但课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孤立地就《散步》中的“分歧”谈没有将文本更好地拓展。在这种思索中上课铃响了,于是带着遗憾又走进了另一个班的课堂。在同学们顺利完成第一环节后,我的灵感来了,本单元都是谈亲情。想到此我很兴奋。于是我临时对前面的过渡进行了调整。过渡二:(就同学们所说的和美、和睦、温馨顺势而引)就是这么温馨的家庭也有分歧,那么分歧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从解决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认真地读书去找寻答案。这些都不难,很快解决了。但仍是孤立地解读文本,没能很好地拓展。于是又向学生抛了一块“石头”:本文的分歧解决了,让我们充分感受了和睦的家庭氛围。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要想家庭和睦、和美,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学生齐声说:“互相体谅,宽容忍让,互相沟通。”于是我顿时有了一种踏实的感觉。二、《散步》教学反思《散步》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还未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由此对散文形成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他们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设置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也是我选取的一个教学重点。《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总算”“又”“熬”这几个词语要学生重点领会,强调要重读,并要求反复地朗诵,以达到理解的程度。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因选取的内容容量太大,一节课的时间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散步资料链接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2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