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崖子①平时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着腿脚不停晃动,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松开。或许你从未在意,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②鞋带打结,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要用结,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钢缆也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以结的形式延伸,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缠绕的结……③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有,它把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东西缠绕在一起,而且紧紧连接起来。如果不解开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最常见的鞋带打结就成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鞋带打结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一手执一端,拿起鞋带两端,先把两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带绕一圈,并拉上来;然后双手再次各执一端,成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后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住。⑤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差别在于当鞋带两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时,不再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而是拉住末端,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紧。⑥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也很常见,但是它们所隐含的力学原理却没那么简单。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⑦研究人员好奇为什么鞋带的活结很容易松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解结的过程上入手。研究人员找到志愿者,将传感器绑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带结上。这样,每当志愿者走路、跑步时,鞋带结所承受的力就会被检测并记录下来。同时,研究人员还把同样的结和传感器绑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摆动(相当于腿的摆动),从而分析结的受力情况。这些都被视频记录了下来。⑧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回放,研究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一般..不会松开;奶奶结刚开始比较结实,但后来当它出现一点松动时,再跑不到两步,就会彻底松开。而且,当志愿者的腿仅仅来回摆动时,奶奶结不会松开;当他的脚仅仅在地上不断踩踏时,奶奶结也不会松开。⑨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乃至松开。⑩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一股力,拉扯鞋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力增加,于是当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带结慢慢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7年8期,有删改)1.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奶奶结的打法。3.文章第⑧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如果删去,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文章介绍了哪几种鞋带打结打结的方式?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奶奶结(活结)、平方结(死结)。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脚踩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和腿来回摆动产生的拉扯力的相互作用。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空气污染会让人变笨吗?李旭①近年来,每天出门前查一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的浓度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然而,目前人们对雾霾危害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肺、口鼻腔、心脏、消化系统等身体层面上,而西方心理学界已经开始关注空气污染对人类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长期危害。空气污染不仅损害生活满意度,影响主观幸福感,还可能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结构的功能的损伤。②早在20世纪初,研究者就注意到了空气污染对认知功能的危害。墨西哥国家儿科研究所神经科学家莉莉安发现,墨西哥城的狗在晚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痴呆症状,不仅方向感越来越差,它们甚至连自己的主人都很难认出。③莉莉安和合作者发表在《毒性病理学》的研究就是以生活在墨西哥城的狗为研究对象。相比生活在几乎..没有空气污染的城市的狗,研究者在墨西哥城(因“雾霾而闻名”)的狗身上检测到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炎症,以及呼吸道黏膜和嗅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已有研究证实,这种淀粉样沉淀物的增多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④莉莉安等研究者又进一步采用核磁共振扫描技术来考察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大脑结构的影响。他们比较了长期居住在墨西哥城和长期居住于波洛蒂特兰市(该市空气质量远好于墨西哥城)的儿童,发现居住在首都墨西哥城的儿童其颞叶和顶叶的白质体积均低于波洛蒂特兰的儿童。⑤此外,从墨西哥城因事故而去世的儿童、成年人的大脑切片中也观察到了淀粉样斑块的增加,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跃,这表明空气污染对人类大脑功能和结构存在持续性的危害。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750万痴呆症患者,且每年新增约770万病例,探寻痴呆发病的机理成为各国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上述研究已将空气污染和痴呆联系起来,而且得到越来越多实证研究的支持。⑦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分析了加拿大安大略省650万名年龄在20~85岁的居民的数据,以期找出居住在交通繁忙路段与痴呆、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病三种老年人群常见疾病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居住在主干道50~100米的个体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增加4%,而居住在主干道50米以内的个体患痴呆的风险更高,增加了7%。⑧越来越多的个体已感知到空气污染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包括抑郁、焦虑以及对空气质量的担忧等。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以韩国首尔某社区中心537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空气污染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研究者将个体的疾病史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结果发现空气污染越严重,个体在抑郁量表中的得分越高。⑨为了考察空气污染与负性情绪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研究者将小白鼠暴露在高浓度PM2.5的空气中,一个星期5次,每次6小时,10个月后,暴露于高污染空气的小鼠表现出类似于抑郁症的迹象。⑩另外,这些小白鼠会花更长时间来学习一个迷宫任务,犯错误的次数也更多,表现出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⑪德国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统计了德国足球甲级联赛1999~2011年的2956场比赛和比赛期间体育场附近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PM10(其中包含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PM2.5)的浓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导致足球比赛中的传球数量下降0.02个百分点;⑫研究者又进一步分析了不同PM10浓度下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M10浓度高于50微克/立方米,传球的准确率降低16%,表明可吸入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对球员的传球数量影响越显著。⑬如今如何降低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危害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节选自《百科知识》2017.10.B有删改)1.第③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相比生活在几乎..没有空气污染的城市的狗,研究者在墨西哥城(因“雾霾而闻名”)的狗身上检测到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炎症,以及呼吸道黏膜和嗅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答案】不能删去。因为“几乎”是表示接近的意思,表明并非全部没有空气污染,也有例外。如果删去句子意思过于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2.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空气污染增加痴呆风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4.结合选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影响还有哪些?【答案】示例:空气污染使人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空气污染与负面情绪间有密切的关系,如空气污染容易使人精神抑郁。(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明知不好为何你还黑着眼眶熬着夜蒋硕①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失联九天,一度被下病危通知书……》的文章刷屏。文章作者自曝脑出血经历,大有九死一生之惊险。讲述生死故事之余,作者将此次发病归咎于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殷殷嘱咐:“一定要规律作息,朝六晚十。”诸如“器官睡眠有多重要”“睡6小时与8小时面容对比”之类帖子趁热出炉,一众转发党更高声疾呼“真的不要再熬夜了”。然而,有用吗?劝来劝去,仍有23%以上的国人保持着长期熬夜的习惯。为什么明知熬夜不好,却总是黑着眼眶熬着夜呢?不妨一起来看看“熬夜的心理机制”。②“被动熬夜”似乎占据熬夜人群中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从“我不得不熬夜”的生态,到“我是个熬夜的人”这一自我认知的修改,中间包含着若干微妙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很辛苦”“我是付出者”“我过着值得同情的/值得羡慕的(某些需要熬夜的工作是高回报的)生活”“我在为未来努力”,这些暗示在日复一日的熬夜中变成了熬夜者的人物设定,而为了进一步完成人设,熬夜的行为又被不断固化和放大。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热衷强调自己“睡得比狗还晚”的人,往往并不打算放弃让他们晚睡的工作或生活。谁知道那种“受虐”的无奈与抱怨里,是不是有着独特的满足呢?③对于我们成年人,已经有判断利弊的能力,但对于“别熬夜”这类约束性信息,还是会作出“叛逆..”的第一反应。何况,这种叛逆成本极低,并不需要真正的对抗,自己得意就是了。和“叛逆”一样宝贵的是“自由”。熬夜人群提出的熬夜理由中,不乏这样的说法:“只有深夜才能享受独处的自由。”这也是一种低成本的享受。不论读书、清扫、看球、打游戏、泡吧、发呆还是吃夜宵,一个人做起来似乎别有滋味,对于那些白天身不由己或要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人来说,这短暂的自由尤为宝贵。此时的熬夜,其实是对现实的逃离,比起辞职、离婚、甩掉整个朋友圈等等不可企及的高昂代价,晚睡一会儿算什么呢?④没人说健康不重要,看到网友惨痛的切身经历,我们内心的警钟也会响上一两声。但这些明确的意识难以转化成改善作息习惯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是“即时回报优先”的心理作祟。和上述熬夜带来的种种“享受”相比,健康是一项长期收益,它的回报过于遥远,并且很难切实感受到,人们对这种未来、无形的收益,反应不敏感。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感同身受”这件事并不存在,即使他人对疾病的描述细致入微,人们仍然无法真正意识到同样的问题可能危及自身。所以,同情归同情,感叹归感叹,劝诫箴言归劝诫箴言,熬夜的人仍然黑着眼眶——尽管再危险。⑤那么,到底,熬夜的人们该怎么办呢?健康第一当然是无可指摘的正确。但生物钟与现实生态的多样化,也决定了我们无法按照统一标准去生活。如果“不熬夜”变成新的刻板要求,带来的困扰可能比睡眠不足更糟。所以,不必因熬夜而抱有罪恶感,也不必为6小时或8小时焦虑,听从身体的感受,没有什么比它更真实。心理学(尤其人本主义)相信人会改变,也从不否认改变的艰难。而一旦真实的感受与需求呈现,一切艰难,又都不在话下。(节选自《科技日报》2017.09.26,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案】引出说明话题;为下文详细写人们黑着眼眶熬着夜的原因做铺垫。2.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叛逆”的含义。对于我们成年人,已经有判断利弊的能力,但对于“别熬夜”这类约束性信息,还是会作出“叛逆..”的第一反应。【答案】“叛逆”原意是“背叛”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成年人看到“别熬夜”这类约束性信息,第一反应是我偏偏要熬夜,体现出成年人的逆反心理。3.请简要概括明知不好,人们还黑着眼眶熬着夜的原因。【答案】①自虐人设;②低成本自由;③即时回报优先。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0分)味精不能任性吃了钟凯①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谷氨酸钠俗称味精。人体可以合成氨基酸,同时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取。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谷氨酸钙、谷氨酸镁)
本文标题:四川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1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