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辛亥革命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2.了解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3.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4.能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主基础梳理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危机(1)____________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______来挽救统治危机。义和团运动新政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同盟会的成立①成立:1905年成立于______。②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平均地权。”③机关刊物:《______》。④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______、民生三大主义。⑤特点:第一个全国性__________________。东京创立民国民报民权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①双方:革命派和以______为代表的改良派。②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3)发动________起义等武装起义①失败原因:革命党人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也没有形成__________的领导。②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康梁黄花岗坚强统一【易错提醒】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二、武昌首义1.概况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________、金兆龙率先在武昌地区起义。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________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3.影响(1)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2)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熊秉坤黎元洪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领导人,主观上是希望借用其影响力,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事实上是将革命领导权拱手让给了旧官僚、旧军阀。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建立民国(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______,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________为国旗。(2)局限: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2.制定约法: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________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临时大总统五色旗真正统一内阁制资产阶级共和国3.终结帝制(1)1912年2月,________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2)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_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4.历史意义(1)推翻了________统治。(2)结束了__________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__________理念。(3)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宣统帝北京清王朝君主专制民主共和【易错提醒】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制度,因为其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的一党专制都属于封建专制统治。【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巧记辛亥革命一个纲领:三民主义。二个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三项成果: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探究·突破·升华课上互动重难探究要点一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史料探究]史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1:史料一体现了哪些原则?学生试答:提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史料二: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2:由史料二可知,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试答:提示: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史论升华]全面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进步性(1)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约法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规定了国民享有众多平等的权利,但是它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要点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史料探究]史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颗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问题1: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了”?学生试答: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二: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问题2:从史料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什么局限性?造成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试答:提示:局限:①大量旧势力混进革命阵营,投机革命;②思想宣传严重不足,普通百姓对革命思想一无所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史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费《远东》问题3:依据史料,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学生试答:提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史论升华]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解析与探究]1.“临时约法”是如何规定行政、立法与司法权的?它体现了什么原则?提示:要求学生先阅读材料,筛选信息作答。“临时约法”中对行政、立法与司法权是这样规定的: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在法院。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与欧美政体比较,它们的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提示:与欧美政体比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规定了主权在民、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自我测评]1.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性质和伟大意义。提示: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及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2.列出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革命活动。提示:①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通过在海内外宣传革命思想和在国内多次组织小规模的革命起义而扩大革命党人的影响;②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创办《民报》,于1905年至1907年间与康、梁等保皇派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论战,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好了舆论准备;③同盟会领导了多次国内武装起义,如1907年5月到1908年4月间在华南地区连续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⑤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点·反馈·巩固对点检测当堂反馈1.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解析:1902年清政府下令允许满汉通婚主要是应对革命形势发展,排满情绪高涨的现状,其目的是通过缓和“民族”矛盾来挽救统治危机,A项正确。答案:A2.(2019·江西奉新一中高一期末)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B.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解析:从材料中舆论指责张曾敭捕杀秋瑾的行为“无供无证……人权尽为侵削”并迫使张辞职可知,当时民权意识逐渐觉醒,B项正确;材料表明舆论强调的是司法程序问题不公,而不是支持革命,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3.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这一妥协的显著成果是()A.加速清朝统治覆灭B.加快中国独立步伐C.巩固民主共和政体D.推进近代化进程解析:依照南北议和的条件,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攫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故A项正确;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取得民族独立,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袁世凯妥协,导致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并没有巩固民主共和政体,也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C、D两项错误。答案:A4.(2018·吉林东丰三中高一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天朝田亩制度》D.《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等自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B项正确。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
本文标题: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