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考点一“两弹一星”(2011年考)1.1964年10月,我国(1)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第一颗原子弹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_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东方红1号考点二籼型杂交水稻(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2017年考)1973年,(3)________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被誉为(4)“_________________”。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考点三义务教育与“科教兴国”战略(2012年考)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5)“___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6)________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7)_____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科教兴国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考点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多年未考)1.衣食住行的变迁A.衣:改革开放前,买衣服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B.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C.住:人均居住面积小,居住条件差。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D.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乘火车、飞机、开私人汽车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商品要凭票证抢购;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大大提高,市场商品充足,人们购物可自由选购。右图人物是(1)________,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2)________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3)“______________”。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之父1.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改革在1950—1952年,农业合作社是在1953—1956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开始实施,从时间的跨度来看,排除①④。故答案选C。2.(2010·广东)标志着我国打破西方国家核垄断的国防科技成就是()A.原子弹的成功爆炸B.核导弹的成功试验C.氢弹的成功爆炸D.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意义。1964年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打破西方国家核垄断,使我国得以迅速成为举足轻重的核大国,极大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力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很明显答案是A。1.(2018·江苏无锡)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神舟五号B.神舟一号C.东方红l号D.神舟六号C2.(2018·湖南衡阳)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B.“神舟5号”C.“东方红一号”D.导弹发射成功弹爆炸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A3.(2018·江苏连云港)“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是指()A.邓稼先B.王淦昌C.屠呦呦D.袁隆平D4.(2018·江苏扬州)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顺利升空A5.(2018·山东临沂)“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A.神舟一号飞船B.神舟三号飞船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C6.(2018·福建)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是我国第一颗()A.原子弹B.导弹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D7.(2018·江苏泰州)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C8.(2018·四川眉山)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A.王淦昌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D9.(2018·湖南张家界)《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C10.(2018·云南)“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一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11.(2018·湖北黄冈)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197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元686.3元2253.4元12363.4元出现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A12.(2018·山东聊城)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①政府注重民生②脱贫任务完成③休闲需求增加④法制体系健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13.(2018·山东东营)“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A.战略核潜艇B.人造地球卫星C.长征运载火箭D.原子弹D14.(2017·云南昆明)“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换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议()A.恢复高考B.实施“希望工程”C.推进素质教育D.颁布《义务教育法》B15.(2017·山东济南)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答案:D2019年备考方向预测:两弹一星、袁隆平、现代教育、改革开放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钱学森A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B3.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A4.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A5.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A二、综合题6.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小说《子夜》(1)材料一中,吴老太爷见到了哪些新鲜事物?他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旗袍(或汽车、电灯、摩天大楼);说明:旧势力难以接受新事物。(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二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材料三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变化:从贫穷到富裕。(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6单元 新中国的科技与社会生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9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