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代序课件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恐,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马克思说,青年黑格尔派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语》也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治统),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道统),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或准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我读《论语》,就是要挑战这套咒语。我的读法是:(1)查考词语,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细读《论语》。先参合旧注(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主),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论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孔子的传记读。(3)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4)最后,是我的总结。我想思考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从《儒林外史》读《儒林内史》。孔子这本书,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下》)。我于《论语》,也是如此。读《论语》,要心平气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目的无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孔子,特别是在这个礼坏乐崩的世界。(节选自李零《丧家狗·自序》,山西人民出版社)《〈论语〉选读》的学习目标要求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基础要求”指名句名段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等难度稍低的要求。“发展要求”主要指初步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论语〉选读》的复习应该考虑到文字、文章和文化三个层次。“文字”层次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目的在于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层次指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目的在于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层次指对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论语〉选读》的考查主要从文化层次切入,考查考生对《论语》文化内涵的评析和探究。但“文字”和“文章”是基础,也不能忽视。《〈论语〉选读》考试的题型有默写题、赏读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也可能出现。《论语》阅读考查的内容和形式见《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Ⅲ·考试内容”第三项“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第10、11两条(《考试说明》第5页)。其中第10条为“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我们关注一下这个考点的关键词:理解和评价。理解是前提,分析和评价是建立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解读错了,一切都是空话。第11条为“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型如下:(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答:答案: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答:答案: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四)古诗文默写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分)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答案: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显然,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择友观。[答案]择友(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回答第一个问题,要明确微生高的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个问题,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定,不可模棱两可。[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是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孔子:韩非子:(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答:[解析](1)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2)“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答案](1)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2)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于人们的自我完善,而是靠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人们靠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了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答:[解析]首先明确欧阳修《朋党论》句子中所阐述的“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然后按要求从《论语》中找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句子,从而进一步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①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②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答案]①贵人贱马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分析评价,要透过现象认识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是比人要值钱得多的。但是,孔子以人道主义关怀,先问人后问马,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值得尊敬。[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相关知识《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是“语录”之意。汉朝以前,《论语》有过《鲁论》《齐论》《古论》等不同名称的版本,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代序课件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