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正确认识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HOME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三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HOME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时代主题的涵义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时代主题会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毛泽东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正确判断世界国际形势是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依据。二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一方面,二战后,世界反动力量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新的世界战争有可能防止。根据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人民的政权。(三)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两个中间地带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2、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根据这样的判断,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第一世界:美国、苏联第二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整个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国。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70年代初期,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大家谈一谈我所知道的三线建设案例:三线建设一、三线建设的内容“三线”建设是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地区,地理环境上划分,根据当时中央军委文件包括: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三线建设是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选址和建设的。二、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最早的指导思想是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又使毛泽东把国防和基础工业放在第一位了呢?原因是:国际环境: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面对战争威胁。我们看看60年代中国大陆周边的形势:在中国的东面:台湾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宣传反攻大陆。从1962年到1965年台湾向大陆派出几十股武装特务登陆。1961年9月、1962年9月,美国制定并进行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两次大型核战争演习,1964年4月,美国国务院制定了打击中国的多种方案。在中国的南面:1962年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开始逐步升级,由出钱出物支持南越发展到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和特种部队。在中国的西面:1962年10月和11月,印度军队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中国军队被迫两次进行反击,将印军击退。其后战争停止,但双方边界军事对峙局势尚未得到根本缓和。在中国的北面:1962年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了大批中国居民外逃事件。1963年苏联派驻重兵进入蒙古此后几年中,苏联向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国内环境:对于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工业过于集中,十四个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数在大中城市及附近,很容易在敌人轰炸城市时一起遭到破坏,使交通陷入瘫痪;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大城市人口多,且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战时如何组织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坚持生产,消除空袭,特别是核袭击后果等问题,尚无有效措施等等。所有这些都使毛泽东下决心改变“”三五“”计划指导思想,所以第三个五计划把建设重点放在三线。三、三线建设的时间和成绩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期间开展,形成两次高潮:第一次:形成于1965年。8月21日,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搬迁工作会议,确定了要立足于打大仗和快搬、早搬的指导思想,但不久即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处于停止状态。第二次高潮是因1969年初发生在中苏边境的珍宝岛事件而起,大部分“三线”企业都建成于这一时期,成就:1、三线建设虽然是以战备为中心,但客观上初步改变了国家工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建成了一批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和支线,为西部以后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在短短10多年里,“三线”地区崛起30多座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十堰、德阳、六盘水……等,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2、三线建设锻炼培养出了大批领导干部和国家领导人,如,李岚清、王兆国、厉有为、陈清泰,顾金池等。3、重庆市华蓥作为国防“三线建设”重要基地之一,先后建成了红光、华光、明光、兴光、金光、长城、燎原和江华等八大军工企业。涪陵816核工厂67-84年,2002.4月解密(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深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判断。1、基本内容是: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并不意味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1)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给人类留下了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人民希望和平的愿望、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壮大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使各国利益相互依赖,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破坏,世界人民希望和平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抛进了硝烟和死亡的阴影,15亿人卷入战争漩涡,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的财产受损。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战争,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2)是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决定的;新的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决定了国际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以科技和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3)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和普遍要求;一方面,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发展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谋求发展,是各国关注的核心,各国都把发展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4)是由战争与和平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决定的。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但是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3、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的涵义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世界格局分为三大类型一元格局:即一个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处于首位和支配地位,如自由资本主义初期的英国;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大国家集团作为国际政治经济的主体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争夺而又共同主宰世界如二战后的美苏对抗多极格局:即多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力量对比大致相当,如一战到二战时期的国家关系。一超多强美国欲称霸世界,可称一超俄罗斯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日本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欧盟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中也占一席之地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强网状交织多极关系日中俄欧美一超:美国有强大的实力1、经济实力2、军事实力3、政治实力4、科技实力5、教育实力6、体育实力美国实力是有限的1、外资大幅下降2、财政赤字3、国债累累4、影响力下降西欧国家:以欧盟为中心,实力大大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重新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多极化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1)世界格局多极化使各种力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各国人民的和平愿望;3)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在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霸斗争中,经过漫长、曲折、复杂、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军事力量是关键因素。(二)经济全球化趋势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和社会再生产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2、经济全求化的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流,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2)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快3)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加快,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4)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3、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的发展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表现在:-----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和分工细化,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小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降低了商
本文标题: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