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2.“施里芬计划”(1)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2)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___________,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3)实施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___________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②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等地,并且还深入到_________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4)结果: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__________。比利时马恩河奥地利阵地战[思维点击]1.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该计划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提示: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1)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________。(2)交战双方均把________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3)德军准备通过_________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2.战况(1)1916年2月德军发动进攻,出动了飞机、飞艇和使用了__________。(2)法军摆脱被动后,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西线1916凡尔登毒气弹3.结果(1)德国歼灭____________、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但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七十多万,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思维点击]2.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你认为他们纪念这次战役的关键在于什么?提示:凡尔登战役具有决定意义,法国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军主力凡尔登绞肉机三、“索姆河地狱”1.原因:为了牵制德军,支援__________,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2.概况(1)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索姆河战役到11月中旬结束。(2)英法军队仅从________手中夺取了大约200平方千米的土地。(3)索姆河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达到130多万人,但仍未能决出胜负。凡尔登德军3.影响(1)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2)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思维点击]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一战进程是否像战争开始时欧洲人想象的那样?提示:不是。与战前估计的恰恰相反,战争日益成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史料二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三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探究问题(1)从史料一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提示:(1)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因为从1914年8月到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2)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探究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1)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2)协约国大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进攻,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2.影响(1)这一变化使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2)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对应训练1.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绞肉机”“地狱”等字眼上可判断战役过程极为残酷,伤亡人数特别巨大。答案:D史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盟军是为了保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分析战争长期性造成的影响史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做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探究问题(1)史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2)史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提示:(1)“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2)德国认为同盟国已取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3)德国认为“盟国是为了保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探究归纳分析战争长期性造成的影响(1)战争的长期性对协约国集团有利,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破产。(2)战争的长期性造成了巨大的消耗,打破了前后方的界限,参战国都把国家全部力量动员起来,以应付巨大的消耗战。(3)战争的长期性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战火波及的地方逐渐由前线延伸到后方,平民也成为战争的对象。(4)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战争初期的狂热被战争的惨烈击得粉碎,厌战情绪弥漫在交战双方的民众当中,各国出现了反战浪潮。对应训练2.识读下列图片,其中最能准确反映图片展示的主题的选项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坦克、重炮、飞机、潜艇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故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主题。答案:D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旷日持久的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