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及有关史实。2.从历史解释和社会史观角度,全面、准确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对比分析四大媒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一、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时期表现形成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有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发展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内容比较丰富繁荣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名师点拨]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名师点拨]《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高度互动,双向传授。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名师点拨]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1.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大众传媒的变迁。要点一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功能和影响1.原因。(1)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2)外因: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特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种类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等。3.功能。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4.影响。(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究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提示:(1)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阶级结构变动,先进知识分子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要点二互联网产生的影响及启示1.影响。(1)积极影响。①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它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④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2)负面影响。①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②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2.启示。(1)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2)社会、学校、家长应当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联网。[探究问题]材料一从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至今,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政治生活。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政治信息,还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材料二目前,在我国的2亿网民中,大约1400万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在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高达20%。有的因上网成瘾而冷漠甚至仇视周围的同事、同学甚至亲人;有的昼夜上网,思维混乱,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人民网材料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为每周22.2小时,而娱乐和沟通则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例如86%的中国网民活跃于在线下载音乐,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55%;64%的中国网民积极参与社区聊天和撰写博客活动,而美国网民对应的比例仅为36%。——自助学习网思考:(1)结合材料一和你对互联网的了解或使用,说明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网络的消极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抵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提示:(1)特点: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身,还具有动态性、即时性、互动性。功能:查资料、看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发邮件、网上聊天等。(2)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等现象值得警惕;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也值得重视。抵制:①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网络。②加强立法,加强对网络及网吧的监管。③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