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通过阅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图,了解水体的组成。联系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地理意义。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一、水圈的组成1.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1)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2)陆地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______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连续冰川3.淡水资源危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________已成为当务之急。水资源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______运动的过程。连续2.类型及主要环节字母类型主要环节A海陆间循环a蒸发,b__________,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B海上内循环a蒸发,g降水C陆上内循环c降水,h蒸发和植物______水汽输送蒸腾3.地理意义(1)实现了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水圈动态平衡热量传输迁移一、判断题1.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因此必需节约用水。()3.黄河下游河段,河水与地下水互补。()4.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5.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二、选择题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河水B.冰川水C.井水D.湖泊咸水答案:A7.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答案:D8.塔里木盆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①海陆间循环②海上内循环③陆地内循环A.①B.②C.③D.①③答案:C9.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水圈的组成【合作探究】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图(见教材P47图2-3-2)、A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图和B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图(见教材P49图2-3-4和图2-3-5),探究下列问题。(1)地球上水的总量丰富,为什么还说地球是个“饥渴的水球”呢?(2)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3)读图2-3-4和图2-3-5,比较A、B两条河流分别以哪种补给类型为主。提示:(1)①地球上有96.538%的水量为海洋水,属咸水,不可能大规模的直接利用;②人们可以利用的是陆地淡水资源,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又是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冰川或地下淡水,不易利用;③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④在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现象。(2)大气降水、冰川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3)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核心归纳】1.水圈的组成(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3)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淡水的主体。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图)3.我国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以我国为例):补给水源补给季节补给结果及原因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分布地区雨水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较稳定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东部季风区补给水源补给季节补给结果及原因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分布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有时间性;连续性;水量较稳定气温高低;积雪量;地形状况东北地区补给水源补给季节补给结果及原因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分布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水量较稳定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补给水源补给季节补给结果及原因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分布地区湖泊水全年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和河流水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跟踪训练】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2)图中①②两曲线,________是在修坝前测到的。判断理由是什么?(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4)A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时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地下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2)②因为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3)东北有春汛和夏汛。(4)少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减少,并且有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合作探究】读水循环示意图(见教材P48图2-3-3),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可划分为哪些类型?(2)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四大圈层?(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4)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是否严密,为什么?(5)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什么?(6)大量砍伐树木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提示:(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在陆地上的为陆上内循环;在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2)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3)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4)不严密。以河流的补给角度分析,黄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和雨水,它们都来自天上的大气降水,所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一定的科学性。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黄河水东流入海后,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又可以补给黄河,并非到海不复回。(5)地表径流。(6)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核心归纳】1.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水循环示意图类型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空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塔里木河长江海洋上的降水2.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1)维持水量平衡:由于水循环,从全球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更新陆地淡水:在水循环系统中,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补充了陆地上的淡水资源。(3)塑造地表形态: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瀑布;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三角洲都与水循环有关。(4)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水循环促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5)影响气候和生态。【跟踪训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解析:(1)①表示把海洋上空的水汽通过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实现水汽输送。(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南水北调工程调节了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图中⑤表示地表径流。答案:(1)C(2)C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典图示例】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答案:(1)数值(2)枯水(3)流量(4)补给【判读技巧】1.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流量曲线的对应状况横轴表示流量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流量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流量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流量变化较小。(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50m3/s左右,说明该河流的流量较小。(3)读曲线,看流量的变化特点从流量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河的流量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针对练习】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解析:(1)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2)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3)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 水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