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九讲非合作性策略行为
第九讲非合作性策略行为本讲主要考察企业间非合作性行为中的一种——限制进入策略性行为所有的在位者都想保住在行业中的特别地位,以便获得正利润(甚至超额利润)。要保持这样的地位,其条件之一是存在某种限制性因素,可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政府的行业准入政策是一种政策性的进入限制,在一定情况下使得在位者得到特殊地位和特殊利益。例如政府的营业执照制度、许可证制度、专利制度等。可能导致政府政策引起的垄断。本讲主要考察的是非政府性的进入限制。一、贝恩模型贝恩(Bain,J.1956,”BarriertoNewCompetition”.Cam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将影响行业进入壁垒的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规模经济(最低进入规模要求)绝对成本优势(在位者)产品差别优势(在位者在产品创新上)资本要求:在位者在融资方面的优势。除此之外,在位者还可以用一些特别战略限制进入者的进入。早期的限止进入定价模型是由贝恩(1956)等人做出的。早期模型认为,老厂商获取的高利润将诱致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而在潜在入侵者进入时,老厂商会调整它的产出水平和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新厂商进入的诱因。假定老厂商与潜在的新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相同。如果老厂商生产Qi个单位(并且在新厂商进入后仍将维护这个产量),那么新厂商面对的行业需求曲线减去Qi所得到的需求曲线。如果新厂商相信老厂商将保持Qi产量不变,它就会相信它的剩余需求曲线等于行业总需求曲线减去Qi单位。行业需求AC进入者的剩余需求piQeQ0p如果新厂商决定不进入,那么,老厂商将以价格P*销售Qi单位产品。如果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并且产量为Qe,那么行业的总产出则为Qi+Qe,价格水平为P0。因为老厂商将其产量定在Qi,新厂商生产Qe单位时,价格P0恰好等于它的平均成本。此时,新厂商进入或不进入该行业是等价的。如果老厂商将产量定在Qi,以致新厂商面临的剩余需求曲线正好低于或等于它的平均成本曲线,那么新厂商就无从生产出能够使它盈利的数量。也就是说,潜在的阻止进入价格P0阻止了新厂商的进入。事实上,老厂商不必要生产Qi单位产品来阻止进入发生,它只须让潜在进入者相信,如果它进入,老厂商将生产Qi单位产出。这一模型的问题在于,如果新厂商知道老厂商的成本,并且其成本与新厂商无差异,仅通过降低价格来威胁是不可信的,价格只在极短的时间内具有承诺性质。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在位者利用先行优势实施限制进入策略。假设某行业存在一个先行进入者(在位者)厂商1,潜在进入者厂商2试图进入该行业。假定存在2阶段博弈。厂商1在第一期选择固定的生产能力,并且在第二期的产量水平也为。在第二期,厂商1的投资水平和产量水平属于公共信息。厂商2据此选择投资和产量水平。1k1k1k2k如果,则表明厂商2进入行业中,此时它所需付出的固定进入成本为f。假设该行业具有线性需求函数p=1-Q。如果厂商2在第2期进入该行业,其利润为:如果不进入,则02kfkkkkk)1(),(21222120厂商2是否选择进入的条件是,预期的利润是否大于零,否则,不会选择进入。令是厂商2的反应函数,最大化【求的一阶条件】可得到:(1)2R)(12kR)1(212kkk21)(1212kkkRfkfkkk4/)1()(),(21222212k下面根据进入成本情况讨论厂商2的选择。1、f=0,即厂商2没有进入成本。根据(1)可知,不论厂商1在第1期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水平,厂商2在第2期会选择进入,因为可以得到非负利润。将代入厂商1的利润函数可得:(2)2/)1(12kk2/)1()1())(,(112111211kkkkkkkk解(2)式一阶条件,得:2121161,81,41,21kk2、f0,即厂商2需要支付进入成本。厂商1将可能事先选择投资量阻挠厂商2进入。厂商2被阻挠的条件是:即(3)令为阻挠进入的最低投资水平。1k04/)1(),(21221fkkkfkkb2111bk1根据(2)、(3)式,可以推断:第一,进入封锁。如果或,厂商1只要选择垄断生产能力就可自然地阻挠厂商2的进入,厂商1选择垄断生产能力极大化其利润。第二,有效阻挠。厂商1在第1期策略性地选择,可以将厂商2有效阻挠,如果阻挠利润大于容纳利润的话。第三,非有效阻挠。如果厂商1选择能够达到阻挠厂商2的目的,但阻挠的利润比容纳的利润低,那么,选择容纳则是理性的。根据(3)式,的大小取决于进入成本f的大小。bkk1116/1f2/11kbk1bk1bk1三、米尔格罗姆-罗伯茨限止定价模型(Milgrom-Roberts)米尔格罗姆-罗伯茨模型提供的解释是,其他企业不知道垄断者的生产成本,垄断者试图用低价格来告诉其他企业自己是低成本的,进入是无利可图的。假定存在两个阶段,两个企业。在第一阶段,企业1(在位者)是一个垄断者,选择第一阶段的价格;在第二阶段,企业2(潜在进入者)选择进入或不进入,如果企业2选择进入,在第二阶段市场变成双寡头竞争,反之,企业1继续保持垄断地位。企业1的成本可能是低的,也可能是高的,高成本(H)的概率为x,低成本(L)的概率为1-x。如果企业1选择价格,它的短期垄断利润为(H、L分别表示高成本或低成本),用表示类型的垄断价格。表示在位者(企业1)依据自己的类型最大化短期垄断利润,其中,1pLHpM,);(11mp)(11mpMMLHLmHmMMpp11,在第一阶段,企业1知道自己的成本类型,企业2不知道。为了简单起见,假定在第二阶段企业2进入后就能立即知道企业1的成本情况。因此第二阶段双寡头价格竞争如果存在的话,便是独立于第一阶段的价格。我们用和分别代表企业1为类型时企业1和企业2在第二阶段的寡头利润。1p1D2D即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当且仅当企业1是高成本时,企业2才会选择进入。两个企业共同的贴现因子为。因为企业1希望自己保持垄断地位,因此,企业1显然希望企业2认为企业1是低成本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1没有办法直接达到这个目的,即使企业1真正属于低成本。),,(11LHDM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定一个较低的价格,即。当然,即使企业1是属于高成本的,它也可能希望将价格定为。因为在第一阶段的垄断利润损失可能被第二期内作为一个垄断者获得的收益补偿。这是否意味着当企业2观察到定价为时就不会进入呢?并不一定。因为一个理性的潜在进入者,会知道现有企业总是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定价方式,甚至用“撒谎”来达到目的。因而企业2不一定会据此推断企业1就一定属于低成本,反过来,企业1也会预料到,如果选择价格,企业2也不会相信自己就属于低成本厂商。Lp1Lp1Lp1Lp1在这类模型中,有两类可能的均衡。第一类是分离均衡,即在位者是低成本时的第一阶段定价和它是高成本时的定价是不同的,因此,第一阶段的定价就向进入者显示了完全的成本信息。第二类是混同均衡,第一阶段的定价是独立于成本水平的,因而企业2无法从中推断出企业1的成本信息。让我们先解出分离均衡。我们首先找出分离均衡的两个必要条件,即类型H的在位者在第一阶段不愿选择类型L的均衡价格,类型L的在位者也不愿选择类型H的均衡价格。Lp1Hp1首先讨论高成本在位者的选择。作为高成本的企业1,即类型H的企业,在第一阶段的定价最优选择是,即按高成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定短期垄断价格,因为低于垄断价格的价格一方面减少了第一阶段的利润,另一方面又不能阻止进入者的进入。原因在于企业2对于企业1的低定价,不一定相信企业1是属于低成本的。因此,类型H的在位者理性的选择是,其总利润为即第一阶段的垄断利润加上第二阶段寡头利润的贴现值。HmHpp1HmHpp1)(11HHDM令低成本的在位者选择的最优价格为。如果高成本在位者也按低成本厂商定价选择,从而阻止进入者的进入,它的总利润是Lp1Lp1HLHMpM111)((因此,只有当下列条件满足时,高成本的在位者才不会选择低成本在位者的均衡价格:或(1)也就是说,高成本在位者选择导致的第一阶段的利润减少额要大于第二阶段保持垄断地位得到的利润增加额的贴现值。)()(11111HHLHHDMpMMLp1HLHHHMpMDM11111)(Lp1类似地,低成本在位者必须选择来最大化它的利润,并且能够阻止进入时,它的总利润为在最坏的情况下,它至少能够得到也就是它制定一个垄断高价,诱致了企业2的进入,使它在第一阶段得到的利润为,在第二阶段得到的利润为寡头利润的贴现值。LmpLp1LLLMpM111)(LLDM11LD1LM1因此,只有当下列条件成立时,才是低成本在位者的均衡价格:即:(2)就是说,选择短期垄断价格从而诱致进入时的第一阶段利润增加额小于选择均衡价格从而阻止进入时的第二阶段利润增加额的贴现值。LmpLp1LLLLLDMMpM11111)()()(11111LLLLLpMMDMLp1为了使分析更推进一步,如果,高成本在位者也将选择,故要满足以下条件:即:(3)这一条件说明低成本的厂商将价格定在有可能导致高成本厂商的模仿。LmLpp1Lp1HLmHHHMpMDM1111)()()(1111HHLmHHDMpMMLmLpp1为了找到满足条件(1)和(2)的,可以设想,条件(1)和条件(2)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区间构成了一个分离均衡价格。条件(3)意味着,因此,为了得到分离均衡,低成本在位者必须选择一个足够低的价格(低于短期垄断价格),使得高成本在位者要模仿的话成本太高。Lp1],~,~~[1pppLLmpp~Lmp假定高成本在位者选择,低成本在位者选择,当潜在进入者观察到时,就认为在位者是高成本的概率是1,选择进入;当观测到时,进入者认为在位者是高成本的概率是0,选择不进入;当观测到的价格不属于这两个价格时,进入者关于在位者是高成本的后验概率(即修改后的概率)可以是任意的,保证所假定的战略是均衡战略的最简单办法是选择,选择进入。Hmp]~,~~[1pppLHmpLp1),(1HmLpp1),/(11HmLpppHX把这一冗长的分析归纳起来就是:存在一个唯一“合理的”分离均衡,高成本企业制定垄断价格,从而导致进入,因为这样是最优选择;低成本类型企业把价格定在上,是所有使高成本类型企业在第一阶段的损失略大于因进入被阻止而获得的收益的价格中的最高价格。1~p1~p对于这一分离均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尽管在位者操纵价格,但进入者并未被愚弄,它完全可以推断出在位者的成本类型,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会发生的进入在这里同样会发生。结论2:如果低成本类型企业不牺牲其在第一阶段的短期利润来传递其成本类型的信号的话,它就会被误认为是高成本类型企业。混同均衡在前面讨论分离均衡时,如果在位者属低成本者,在第一阶段的定价就应该显示出低成本的价格信号,并且在第一阶段的定价水平让潜在的进入者能够分辨出在位者不属于高成本的类型。那么,在混同均衡中,假定在位者在第一阶段的定价是独立于成本的,进入者无法从第一阶段的定价判断在位者的成本类型。只知道在位者属于哪种类型的概率。混同均衡存在的条件是:(4)该条件意味着,潜在进入者进入的期望利润为负。0)1(22HLDxxD假定(4)式得不到满足,表明期望利润大于零,潜在的进入者就会选择进入。在此情况下,在位者如果属于高成本厂商,在第一阶段的定价应该是,反之则。因而混同均衡价格不存在。HmPLmP假定混同均衡条件得到满足,并令为阻止进入的混同价格,要使其成为混同均衡价格,必要条件是不论是高成本的在位者还是低成本的在位者都不能按自己的成本类型订立垄断价格,否则就会导致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因此,对于低成本的在位者必须满足条件:(2)1P1P)()(11111LLLLLDMpMM对高成本的在位者则要满足:(5)根据分离均衡的分析,同样地,满
本文标题:第九讲非合作性策略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1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