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行星地球高考总复习·地理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高考总复习·地理考情回顾考纲展示考纲解读太阳方位及日影朝向的变化2018·全国卷Ⅰ,10;2018·天津卷,8~9昼夜长短的变化2016·上海卷,5~6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2016·江苏卷,9~10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自转的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2.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应用板块一板块二目录板块一︿︿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轨道形态:近似正圆的_________。(3)周期:1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椭圆形365日6时9分10秒(4)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①根据太阳直射的半球与四季更替顺序确定节气(北半球)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位置是___,对应节气是_________。b.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地球公转位置是___,对应节气是_________。c.春分日时,太阳直射______,地球公转位置是___。d.秋分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是___。B夏至日E冬至日赤道AD②根据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地球公转速度a.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位置是___,此时公转速度______。b.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位置是___,此时公转速度______。F最快C最慢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反映了____________的长短。(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夜______。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夜______。日照时间昼长大于夜长越长越短昼长小于夜长越短越长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4)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___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极昼0°两4.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成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冬季: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_______________月为春季,以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白昼最短太阳最低3、4、5(3)五带的划分①从纬度看五带的分布a.热带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之间;b.温带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之间;c.寒带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之间。②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看五带的划分a.热带地区有____________现象;b.寒带地区有____________现象。③从形成原因看五带的变化若____________变大,则热带、寒带的范围______,温带范围______。南北回归线回归线与极圈极圈至极点太阳直射极昼极夜黄赤交角变大变小板块二︿︿[考法精讲]考法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例1](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BD解析第(1)题,由“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地区,由“黑夜漫长”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为冬半年;由“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可知,乙处于秋季,且位于落叶林带,则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温带)地区;由“即将到来的夏天”可知,甲位于南半球;由“四季分明”及“又一次入秋失败”可知,丙位于北半球,且丙地纬度比乙地低。综上所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丁乙丙甲,B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故D正确。考法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所示)(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所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所示)(4)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正西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2.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根据昼(夜)弧跨越的经度计算昼(夜)长昼(夜)长=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15°/时。(3)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4)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5)同纬度的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6)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昼)长相等。(7)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为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其中,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例2](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甲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图甲校园局部平面图图乙二十四节气(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CA解析第(1)题,一天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时间是当地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8分钟,可计算该地位于88°E,位于天津西部;当地在北京时间10时(即当地时间7时52分),看到日出,昼长8时16分,昼长短于天津(天津冬至日昼长约9小时),说明其位置偏北。故A市位于天津的西北方。第(2)题,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时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向西北方向移动,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至北半球。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符合题意。解题技巧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①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②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考法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地区年变化规律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例3](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琼B.新C.苏D.赣DB解析第(1)题,由示意图可知,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线①所示节气,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日为冬至日。D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从而可以推算出该地的纬度约为40°,故该地在我国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新疆。B正确。考法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δ)。“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H=90°-δ=90°-(40°-10°)=60°;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H=90°-δ=90°-(10°+23°26′)=56°34′。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
本文标题:(优质课堂)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46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