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py交易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西方经济学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一方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是由生产要素的稀缺所决定的。个人期望得到许多商品和追求许多目标。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一切经济学理论皆基于该原则,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需要面临选择问题,经济学理论则围绕这一问题提出观点和论证。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规范经济学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规范。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按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与规范经济学相对应的一个分支。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认定。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为规范经济学;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就是实证经济学2解决问题不同,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如果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为规范经济学3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上,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如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需求: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定理: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预期,消费者偏好。替代品:交替使用能够满足人们同一需求或相似需求的商品。互补品:配合使用才能满足人们某一需求的商品。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供给量:生产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供给定理: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的价格,技术水平,生产者预期,自然条件。支持价格:政府为支持某一行业发展而对该行业规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产品价格上涨而对该产品规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限价。目的往往是抑制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通货膨胀;有时,为了限制某些行业(尤其垄断性很强的行业),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最高限价下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蛛网模型:基本假设:本期的供给量取决于上期的价格;本期的需求量取决于本期的价格。三种类型: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稳定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适用分析对象:有生产周期的产品。5.弹性:自变量变动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为什么用弹性:同一价格变动量对不同商品会导致很不相同的需求量变动量。不同货币单位表示的同一价格变动量会导致很不相同的变动量之比。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引起该商品需求变动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弹性分类:Ed=0,需求完全无弹性;0《|Ed|《1,需求缺乏弹性;|Ed|=1,需求具有单位弹性;1《|Ed|《∞,需求富有弹性;|Ed|=∞,需求有无限弹性。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是缺乏弹性的,靠涨价增收益;奢侈品都是富有弹性的,靠降价增加收益。弹性理论的应用:谷贱伤农;税负分担理论;蛛网理论。6.均衡价格是指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此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称均衡数量。当产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至均衡价格;当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至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7.企业提高效益: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对富有弹性商品增加产量,对缺乏弹性商品提高价格。8总校用与边际效用关系: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9.无差异曲线: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总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连线。或者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特征: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并且任何两条都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总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的绝对值递减)。10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作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约束条件:M=PxX+PyY均衡的实现条件:Mux/Px=MUy/Py=λ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的差额,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消费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连线。消费预算方程:M=PXX+PYY;M:消费者的收入X、Y分别是X、Y商品的数量PX、PY分别是X、Y商品的价格.消费预算线的变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变化时,消费预算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平行向外移动;收入减少时,平行向内移动。收入不变,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时:X商品的价格变化使消费预算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Y商品的价格变化使消费预算线以B点为轴心旋转。11生产理论:短期生产函数:Q=f(K,L)或Q=f(K,L);总产量(TPL)=APL·L;平均产量(APL)=TPL/L;边际产量(MPL)=ΔTPL/ΔL;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量也不变的条件下,不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由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量所带来的总产量增量将会不断地减少。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产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引起产量变化的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的百分比之比。等产量曲线的特征: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并且任何两条都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总产量水平越高;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并且斜率的绝对值递减)。等成本曲线:在成本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能够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连线。方程:C=wL+rK(C:生产者的总成本;w、r分别是劳动、资本的价格;L、K分别是劳动、资本的数量)。等成本曲线的变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成本变化时,等成本线平行移动;成本增加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成本减少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成本不变时,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也导致等成本线的移动;工资(W)变化使等成本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利率(r)变化使等成本线以B点为轴心旋转最适生产要素组合的确定:成本既定产量最大;产量既定成本最小。12成本: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厂商自己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短期总成本(S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短期平均成本(SA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短期边际成本(SMC)=ΔSTC/ΔQ=ΔTVC/ΔQ(ΔTFC=0)或=dSTC/dQ=dTVC/dQ;长期总成本(LTC)=LAC?Q;长期平均成本(LAC)=LTC/Q;长期边际成本(LMC)=ΔLTC/Δ或=dLTC/dQ;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总收益(TR):TR=AR?Q;平均收益(AR):AR=TR/Q;边际收益(MR):MR=ΔTR/ΔQ;价格(P)不变,则:P=AR=MR;价格(P)与销量反方向变化,则:P=AR》MR;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MC;13完全竞争的条件:众多的买者与卖者;产品同质(或称无差别;要素流动自由;信息充分(行业:股市、专业市场、农产品市场)。停止营业点:生产与不生产结果一样的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停止营业点及该点以上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四个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特征:厂商数目很多,产品完全无差别,对价格没有控制,很容易进出一个行业,最接近农产品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特征:厂商数量较多;存在产品差别;厂商进出行业较易;信息完备。垄断竞争行业:服装业、食品业、鞋袜业。其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合并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但在需求曲线的左下方。短期均衡的条件:MR=MC;长期均衡的条件:MR=MC且AR=AC;短期均衡时一般有利润,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方式:价格竞争、品质竞争、广告竞争3、寡头市场: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某一行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特征:厂商数量较少,但至少有两个;产品可以无差别,也可以有差别;厂商进出行业较难;厂商相互依存。行业:汽车、家电、钢铁、石油等。寡头垄断模型:古尔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博弈模型4、完全垄断市场:特征:只有一个
本文标题:py交易是什么意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7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