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2018级高二上期11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45小题,共50分,1-40题,每题1分;41-45题,每题2分)。1.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某染色体上DNA缺失6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B.若基因发生突变,则控制的性状一定改变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D.染色体易位一般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影响较小3.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B.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其减数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C.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缺失引起的。D.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4.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而出现耐药性B.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下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种群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种群不可能发生进化D.未经过地理隔离的种群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学说,描述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中性进化理论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但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仍然具有作用6.下列说法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一致的是A.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环境或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下降,原因是抗药性个体的比例增加D.有性生殖的出现丰富了变异的多样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7.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20%,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A.1/4B.1/5C.3/7D.11/218.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下降10.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淀粉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C.多巴胺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11.下列疾病中,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的是A.中暑B.糖尿病C.低钾血症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12.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C.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浆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相等的1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K+、血红蛋白、尿素等物质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C.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机体稳态的维持D.神经递质可进入组织液,激素可进入血液14.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Ⅰ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血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增多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与图Ⅱ中Y激素分泌过量有关D.图Ⅱ中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15.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④⑤B.乙酰胆碱酯酶、溶菌酶和消化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内环境是机体代谢活动的中心,所以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高二生物2019-11阶考第1页共6页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的细胞体膜,也可以是树突膜17.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18.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如果该神经纤维在B处用药物普鲁卡因处理,使电流在此处不能通过,将微电极均置于B两侧的膜外,然后在A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如图2所示),那么测量的结果是A.B.C.D.19.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会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但不一定形成局部电流C.当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该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及时失活,反射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20.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清晰的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21.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能引起③和④的减少22.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运动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属于神经调节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C.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D.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4.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A.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肥胖B.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肥胖C.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消瘦D.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消瘦25.有甲、乙、丙、丁四种信息分子,它们运输到靶细胞后,检测发现: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加速合成多糖;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丙生成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丁与靶细胞结合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腺体分泌物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乙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溶酶体C.生成丙的反应只能发生在无氧环境下D.丁引起的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2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图中曲线走势不相符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饮水量B.T淋巴细胞数量-HIV数量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性腺激素浓度-性激素浓度高二生物2019-11阶考第2页共6页27.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下图是解释感染后机体体温上升的一种假说,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状态下为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B.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主要依靠排汗散热C.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寒冷刺激也会引起正常机体出现如图所示的反应过程28.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c可分别为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若A代表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下丘脑,a为体温降低,则b、c可分别代表机体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2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原体入侵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作用时,非特异性免疫已经发挥了免疫作用B.同一种抗原可刺激机体既可发生细胞免疫,又可发生体液免疫C.通过接种疫苗,能够预防各种疾病D.预防过敏反应的有效措施是找到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30.在正常情况下,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酶是A.解旋酶B.RNA聚合酶C.胰淀粉酶D.溶菌酶31.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有A.给小孩接种的牛痘B.破伤风抗毒素C.给发炎病人输入的青霉素药液D.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32.某甲状腺肿患者的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患者会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表面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免疫缺陷病D.该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33.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D.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34.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进行第二次注射,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不考虑病原菌发生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霍乱病原菌未引起免疫应答B.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C.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体内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D.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存活35.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甲、乙两种细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且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B.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细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36.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实验的单一变量是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所以实验是在光照下进行的D.温特实验的对照组的设计,应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37.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
本文标题:四川省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试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4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