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 第三章 变量与函数§3.1 位置的确定与变量之间的关系40考点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2.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② |x|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2+y2.3.特殊点的坐标特征(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轴上的点③ 纵坐标为0 ;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原点的坐标为④ (0,0) .(2)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⑤ 互为相反数 .(3)平行于x轴(或垂直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4.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对称和平移(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⑥ (-x,y) ;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将点P(x,y)向右(或向左)平移a(a>0)个单位,得到对应点P′(x+a,y)(或(x-a,y));将点P(x,y)向上(或向下)平移b(b>0)个单位,得到对应点P′(x,y+b)(或(x,y-b)).考点二 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方法 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2.函数值的定义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a时,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x=a时的函数值.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⑦ 图象法 .4.函数图象的画法列表、⑧ 描点 、连线.考点三 与函数有关的应用型问题 根据题意直接写出函数解析式,或根据函数图象分析现实情境是常考题型,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常受限制,所以一般要在函数解析式后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0方法一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求点的坐标 1.利用对称、平移的性质求点的坐标.例1 (2017辽宁沈阳,6,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点B关于y轴对称,点A的坐标是(2,-8),则点B的坐标是( )A.(-2,-8)B.(2,8)C.(-2,8)D.(8,2)解析 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由此可得点B的坐标是(-2,-8),故选A.答案 A 变式训练1 (2018四川成都,4,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5)B.(-3,5)C.(3,5)D.(-3,-5)答案 C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所以点P(-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5).故选C. 2.从一点向x轴(或y轴)作垂线,结合图形的特征,利用全等、相似、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等求出该点的坐标.例2 (2017河南,9,3分)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第三章 变量与函数13 A.(3,1)B.(2,1)C.(1,3)D.(2,3)解析 由题意可知AD′=AD=CD=C′D′=2,AO=BO=1,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得OD′=3,由C′D′∥AB可得点C′的坐标为(2,3),选D.答案 D 变式训练2 (2016江苏苏州,9,3分)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D是OA的中点,点E在AB上,当△CDE的周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为( )A.(3,1)B.3,43()C.3,53()D.(3,2)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A(3,0),D32,0(),C(0,4),设点D关于AB的对称点为F,则F92,0(),连接CF,此时CF与AB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E,因为四边形OABC为矩形,所以AE∥OC,所以△FAE∽△FOC,所以FAFO=EACO,则EA=FA·COFO=43,所以E3,43(),故选B.方法二 函数图象的判断及其应用 对于函数图象,(1)要弄清函数图象上一些特殊点的意义,如起点、终点、临界点、交点等;(2)要认识图象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直线或曲线;(3)有关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要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和单位.例3 (2016重庆,17,4分)甲、乙两人在直线道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步1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30秒后,乙才出发.在跑步的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的距离是 米.解析 由题图得,甲的速度为75÷30=2.5米/秒,设乙的速度为m米/秒,则(m-2.5)×(180-30)=75,解得m=3,故乙从起点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为15003=500(秒),所以乙到终点时,甲跑的路程是2.5×(500+30)=1325(米),甲距终点的距离是1500-1325=175(米).答案 175 变式训练3 (2016安徽,9,4分)一段笔直的公路AC长20千米,途中有一处休息点B,AB长15千米.甲、乙两名长跑爱好者同时从点A出发.甲以1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点B,原地休息半小时后,再以1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C;乙以1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C.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甲、乙两人出发后2小时内运动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 A解析 甲从A到C共用时间为15÷15+0.5+5÷10=2(小时),乙从A到C共用时间为20÷12=53(小时),且甲在B点休息0.5小时,所以A中图象正确.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 第三章 变量与函数 3.1 位置的确定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讲解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7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