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终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甚者旅见而朝于楚焉。”这表明春秋时期A.分封宗法体制消亡B.天子地位受到冲击C.诸侯兼并战争频繁D.家国体制得到巩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春秋的时候,例行朝拜周天子,鲁国两次朝拜会去一次,齐国十次朝拜会去一次,晋国二十次朝拜会去一次,说明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天下共主的威势地位不再受诸侯尊重,诸侯不再听从他的号令,故B正确;A项,材料说的是部分诸侯没有履行朝觐述职的义务,分封制并没有消亡,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战争,排除;D项,材料中诸侯不去朝拜周天子,所以反映的是削弱,而非巩固,故排除。2.秦朝宣布自己当“五德之运”中的水德,汉朝既相信“五德之运”,又相信“君权神授”之说。秦汉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2A.强化君权至高无上B.使君权与神权结合C.完善中央集权制度D.使君主专制合法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五德之运”,“君权神授”表明统治者采用五德终始的循环理论推演和论证王朝的兴替的合理性,故D正确;A项,没有体现“五德之运”,排除;B项,使君权与神权结合是做法,而非目的,排除;C项,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排除。3.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武帝改太尉为大司马)和丞相共称三公,俱为宰职,三公互不相属,都直接向皇帝负责。哀帝时,进一步改丞相为大司徒。这些变化反映了西汉A.丞相对君主的制约消失B.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内廷近臣、宦官牵制相权【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俱为宰职,三公互不相属,都直接向皇帝负责”,“改丞相为大司徒”可知,相权在不断的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故C正确;A项,丞相对君主的制约消失是在明朝以后,排除;B项,三权分立体制是民主政体,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不符,排除;D项,材料未提到宦官,排除。4.1900年12月27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告谕:限定5日内将各类军械进行上交,如逾期不交,一经查出,军械没收,私藏者一律斩首。这说明A.清政府已完全屈服于列强3B.列强强化对华殖民统治C.八国联军已准备发动战争D.《辛丑条约》走向了落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八国联军”,“私藏者一律斩首”可知八国联军入侵后对华采取了野蛮的殖民统治,故B正确;A项,材料中是“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告谕”,未提及清政府是作为,排除;C项,“1900年12月27日”战争已经发动,而非准备发动战争,排除;D项,《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5.1940年春,日军华北方面军认识到:“如不及早采取对策,华北将成为中共天下,为此,方面军的讨伐重点,必须全面指向共军。”日军的这一认识折射出A.日军在华北的统治崩溃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C.八路军在华北展开反攻D.华北敌后抗战力量的壮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开辟的战场为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的战场为敌后战场,材料“华北将成为中共天下”可知是华北敌后抗战力量的壮大,故D正确;A项,材料未提及日军的战斗状态,排除;B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时间不符,排除;C项,八路军在华北展开反攻是在194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6.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手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输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A.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镇压4C.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民众的愤怒”,“捣毁”说明民众十分关注革命形势,希望革命军取得胜利,可以看出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C排除;A项,“极度缺乏”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为体现清政府的镇压,排除;D项,新闻造假说法错误,排除。7.曹汝霖在回忆录中说:“此事(“五四”运动)距今(2019年)四十余年,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虽然于不明不白之中,牺牲了我们三人,却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据此可知,曹汝霖A.希望通过此途径为自己申冤B.肯定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C.牺牲自己以唤醒民众爱国心D.认为“五四”运动唤醒了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此事(“五四”运动),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体现了民众的爱国意识,故D正确;“于己于人,亦有好处”可知不是为自己伸冤,故A排除;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巴黎的代表没有在合约上签字。材料仅提到曹汝霖,故B排除;唤起爱国心是整个五四运动,而不是牺牲曹汝霖一人达到的,故C排除。8.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5C.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湘赣边秋收起义极大地鼓舞和发动了这一地区的工农群众,同时也开始了把革命力量引向农村的伟大实践。打破了“城市中心论”,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故A正确;B项,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是三湾改编,排除;C项,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土地革命,不是秋收起义中提出的,排除;D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的,排除。9.下面是1949年至1957年间我国中央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情况的统计图。造成不同阶段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B.宪法颁布后明确立法方向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D.国家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两个时间段的立法数量的对比可知1954年10月为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新中国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正确;材料说的是“中央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情况”,与地方代表大会无关,故A项排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法律体系完善的信息,故D排除。10.据统计,2017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878万人次,贸易额1994亿美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了175倍和132倍。这一现象表明A.台湾民众渴望国家统一B.“一国两制”开始在台湾践行C.和平统一基础得到增强D.两岸敌对状态完全结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两岸的人员经济往来增多,和平统一基础得到增强,故C正确。A项,材料未涉及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态度,故排除;B、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11.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不仅应英国邀请,对英国进行了为期17天的贸易访问,而且还同英国正式建立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这说明A.中国开始打破意识形态束缚B.中英已经消除了政治分歧C.英国已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D.新中国外交空间有所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英国的建交,表明中国外交范围的扩大,故D正确;A项,1950年瑞典已经与中国建交,排除;B项,“消除”说法错误,排除;C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故排除。12.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领导人认为:苏联已经蜕变成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和冒险性。这一认识在当时7A.推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导致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C.使中国外交重点转向西方D.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苏联给中国带来威胁,使得中国调整“一边倒”外交政策,故A正确;中苏关系的恶化是“珍宝岛事件”,故B排除;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排除。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故D排除。13.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问题时指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这说明“一带一路”A.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B.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C.致力于打造新区域集团D.提倡“合作共赢”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体现了共同合作精神,故D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的代表,故A排除;大国地位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和全球经济方面,材料未体现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故B排除;材料说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发展机遇,不能体现致力于打造新区域集团,故C排除。14.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A.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B.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8C.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D.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可以看出,亚当斯强调的是美国宪政吸收了古代希腊民主制的优势和古代希腊民主制的经验教训,说明亚当斯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故答案为A项。亚当斯没有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规范,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排除C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与近代民主不同,排除D项。15.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出古代雅典A.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C.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D.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古代雅典城邦批判、控制和关注公民。这表明城邦利益至上,公民个人服从城邦。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有关公民生活救济的信息,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知识即美德”及公民态度的信息,C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城邦群体而非公民个体,D排除。16.罗马法中规定:如果货主的物品在船上、车上、旅馆或货栈中被盗或受到损害,可以对业主提起“盗窃之诉”或“损害之诉”,业主对此应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古代罗马A.严禁业主发生自盗行为9B.注重维护贸易活动安全C.注重规范诚信贸易行为D.禁止对私有财产的侵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业主有保证货物安全的义务,表明贸易活动重视安全,故B正确;禁止自盗也是为了维护贸易安全,故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贸易诚信的问题,故C排除;材料主旨强调贸易安全,而非对私有财产的侵占,故D排除。17.2001年5月9日的人民网曾报道,英国政府在5月8日发表声明称:“首相已经向女王阁下提出宣布解散议会的要求,女王也欣然表示她同意解散议会。议会将于5月14日解散,大选将于6月7日进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解散议会须经英王形式认可B.英王此举违反了法律规定C.国家的实权掌握在英王手里D.内阁实际上须对英王负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女王也欣然表示她同意解散议会”,在君主立宪政体下,英国女王为“虚君”,故A正确;根据英国法律,英王此举符合法律规定,故B排除;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时只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内阁首相,议会是权力的中心,故C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故D排除。18.有学者说:“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使法
本文标题: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