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此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材料中“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说明孙中山已经深刻觉察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为此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努力进行新理论探索,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积极展开与共产党的合作,效仿俄国革命,所以①③两项符合题意;②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④发生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故答案选D。2.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答案C解析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是指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孙中山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而提出的,是对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所以符合“最具前瞻性”“最为曲高和寡”的评论。当今世界各国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下,尤其是当今的中国更是注重民生,所以符合“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故C项正确。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2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答案D解析材料中文字说明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在逝世时受到国人的无比崇敬,结合所学不难判断A、B、C三项说法正确且符合史实和题意。D项说法错误,中共的成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即“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1922年,印度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B.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自相矛盾C.国民大会党孤军奋战D.国大党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答案D解析1922年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由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故选D。5.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的胸怀,革命家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印度出现盐荒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的表述,均与史实及题意不相符;D“出现盐荒”,是对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不符合史实。A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6.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甘地去世前十年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依据主要是()A.甘地主张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B.甘地领导印度人民驱逐了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C.甘地的“仁爱思想”和“坚持真理”成为印度的财富D.甘地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领袖,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答案C解析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3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行为,以“仁爱”精神为主旨,这一思想成为印度的财富,故答案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7题25分,第8题25分,第9题26分,共7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4分)(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8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6分)(4)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7分)答案(1)君权神授。(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本质上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两部不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新的、进步的法律内容的理解,通过对照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差异、得出结论。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4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5分)答案(1)北京大学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解析第(1)题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两个关键点。第(2)题在回答特点和贡献时,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再结合第(1)题组织答案。9.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孙中山全集》材料二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吴俊才《印度史》(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6分)(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10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相同目标。(10分)答案(1)主张: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2)作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3)态度: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甘地:反对大机器生产。目标:经济独立自主;人民生活改善。5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单元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471 .html